如何讓臨終生命帶著尊嚴謝幕?西安啓動安寧療護試點工作

“老父親患有再發性大面積腦梗,已經昏迷,治癒無望,渾身插滿管子,在醫院重症監護室裡待了20多天。我們無法進去陪伴,但是又不能將他接回沒有護理條件的家裡、看著他忍受病痛。我們的內心非常煎熬,到底該怎麼辦?”西安市民杜明(化名)難過地說。

在生命臨近終點時,究竟是在醫院的搶救中匆忙離世?還是躺在家中“熬日子”?對臨終患者和親人,都是一個沉重的話題。為適應社會老齡化需求,西安市衛計委決定在全市啟動安寧療護試點工作,幫助患者有尊嚴地離世。

如何讓臨終生命帶著尊嚴謝幕?西安啟動安寧療護試點工作

重病老人在安寧室裡接受療護。

患者享受醫療護理和身心照護

我國將臨終關懷、舒緩醫療、姑息治療等統稱為安寧療護,是指為疾病終末期或老年患者在臨終前提供身體、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料和人文關懷等服務,幫助患者舒適、安詳、有尊嚴地離世。

在西安市碑林區第三愛心護理院一間掛著“安寧室”牌子的病房裡,75歲的老劉(化名)患有大面積腦梗和甲亢等疾病,意識不清;另一張病床上77歲的老李(化名)患有帕金森病、糖尿病合併肺部感染等疾病,肢體僵硬,失去了自理能力,每隔十多分鐘,護士就要為他吸一次痰,防止痰堵塞呼吸道。兩位老人都無法自主進食,只能依靠鼻飼管吸收鼻飼餐,並結合必要的維護治療來維持生命……

這家愛心護理院共有160名住院患者,像這兩位老人一樣享受臨終關懷的人,佔到了全部患者的近一半。在這裡,他們享受一種減輕疾病症狀、延緩疾病發展的醫療護理和身心照護,希望在人生最後的歲月裡平靜地謝幕。

“這兩位老人已經在這裡住了近一個月。起初,家屬將老人送來時,兩位老人均患有褥瘡。經過我們醫護人員細緻換藥、定時翻身、增加營養等一系列精心照護後,兩位老人的褥瘡都徹底好了,家屬們非常感激。”護士文霞告訴記者,兩位老人的子女和老伴每天都會來看望老人,幫老人擦洗、陪老人說話,讓老人享受親人的溫情。

為患者和家屬提供多種服務

臨終關懷的服務對象,有的是惡性腫瘤晚期患者,有的是多臟器衰竭病情危重者,有的是衰老並伴有多種慢性疾病的高齡老人等,他們是目前醫學條件尚無救治希望、預計生命期在6個月以內的患者。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一些惡性腫瘤晚期患者的家屬,在患者生命走向終點的這段時間裡心力交瘁:一方面,不少醫院不願接受這樣的患者;另一方面,普通家庭沒有專業的醫療護理知識,面對患者需要吸痰、扎針、管道更換等情況時無能為力,也無法提供減輕疼痛等臨終療護。同時,不少家屬和患者也希望在患者生命的最後時刻,減少無謂的搶救,能夠在家人的陪伴下安詳離世。因此,他們對於專業臨終關懷服務的需求非常迫切。

“近兩年來,已經有230名接受臨終關懷的患者在我們機構裡安然離世,其中最年輕的一名患者只有21歲。”碑林區第三愛心護理院行政院長周彩雲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臨終關懷包含的內容非常豐富,不僅要為患者提供舒緩的治療護理和的溫暖的關心陪伴,有時也需要對患者的家人進行心理疏導。曾有些家屬不願面對患者離世的事實,多日沉浸在悲傷中走不出來,這時醫護人員還要耐心疏導家屬,讓他們安然度過這段難熬的時期。

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

據瞭解,和北上廣等發達地區相比,陝西地區臨終關懷機構較少。

與一些機構提供臨終關懷病床不同,陝西省人民醫院寧養院不設置病床,而是以提供居家服務為主。該寧養院是李嘉誠基金會與陝西省人民醫院合作成立的,是針對晚期癌症疼痛患者的唯一一家醫療扶貧及慈善機構,為晚期癌症患者進行免費的鎮痛治療。寧養院醫護人員定期進行家訪或電話諮詢,幫助患者減輕痛苦,給患者提供心理和精神層面的服務,讓他們安詳地享受居家生活,並教授家屬照顧病人的方法。

截至2017年底,西安市有60歲以上老年人150.7萬人、80歲以上老年人17萬人。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日益加劇,臨終關懷服務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

今年“兩會”期間,西安一名人大代表提出,臨終關懷業務暫未納入醫保,患者無法報銷以此為名目的相關費用;建議將臨終關懷納入醫保範圍,減輕臨終關懷患者的經濟負擔。

西安啟動安寧療護試點工作

記者獲悉,西安市衛計委決定在全市啟動安寧療護試點工作,並推動居家和機構安寧療護服務費用逐步納入基本醫療保險以及其他補充醫療保險範疇。

西安市衛計委要求,將安寧療護工作納入區域衛生規劃,鼓勵醫養結合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提供安寧療護服務;在專業機構指導下,開展居家安寧療護服務;可設置獨立的安寧療護中心;可在三級醫院、二級醫院開展安寧療護服務;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安寧療護服務機構,推動形成舉辦主體多元、服務形式多樣的安寧療護服務體系。服務內容以“提高臨終患者生命質量”為目標,為生命終末期或老年患者提供切實有效的減輕身體、心理方面痛苦的診療、護理服務,並對患者及其家屬提供相應的人文關懷。

雖然大力發展臨終關懷迫在眉睫,但這項工作在發展中面臨醫護力量、費用保障等方面的侷限。“和其他疾病的療護相比,臨終關懷需要投入更多的專業人才,如心理諮詢師、護工等,因此需要政府加大對人才引進方面的投入,出臺持久性人才發展規劃,在經濟收入、學習培訓、職稱晉升等方面對從事臨終關懷的專業人才給予政策傾斜。”碑林區第三愛心護理院行政院長周彩雲希望政府將一些閒置土地交給從事臨終關懷的機構,以公建民營的方式推動建設發展,讓更多需要臨終關懷的患者和家庭享受這項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