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泰宁街出来,我怀疑自己穿越了……

【朋友说:“你的这台iPhone 5S 早就该扔进泰宁街了。”】

从熙熙攘攘的江汉路朝循礼门方向走,会看见很多条岔路,这些岔路分别通向不同的小巷子,其中有一条就是今天的主角——泰宁街。

从泰宁街出来,我怀疑自己穿越了……

阳光从梧桐树的枝头滑落下来,碎成一地金色的玻璃,巷子里老旧的房檐门襟上挂着书册画报,摊位前摆放着旧物玩意儿,琳琅满目。如果不是看见衣着时髦的年轻人经过,你肯定会疑心自己是不是穿越了。

和几步之遥的江汉路对比,这里仿佛是一个独立的空间,连时间都慢了下来。不同于江汉路的车马喧嚣,泰宁街和它的名字一样,安泰宁静,仿佛随时都会定格在这一片时光的洪流中。就连门口站着的人们,笑容都是那样安静,恬淡释然。

从泰宁街出来,我怀疑自己穿越了……

泰宁里建成于解放前,和当时的民国日报报社紧紧挨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婆婆低声诉说,那时候江汉路还没有这么高的楼房,也没有所谓的商业区。

泰宁里的建筑起初都是一座座矮平房,街区便被这些低矮的平房切割成一条条巷子,宽度4米以上的称为大巷,2米左右的称为小巷,大巷和小巷相互交错,就形成了最初的泰宁里。

从泰宁街出来,我怀疑自己穿越了……

随着时代更迭,江汉路周边的土地逐渐被开发成为武汉首屈一指的商圈,而原来的房屋也逐渐被拆掉,在原来的基础上建成高耸入云的高楼。如今的泰宁里只剩下两排平房、一条大巷和一条小巷,面积不及最初的四分之一。

泰宁街两边六层高的破旧楼房,都是80年代之后才修建的,和低矮的平房一对比,也只能算是个后生仔。旧时代泰宁街的辉煌渐渐被人遗忘,具体细节已经不得而知。现在的泰宁街,被更多人熟知,是因为这里的旧货市场。

从泰宁街出来,我怀疑自己穿越了……

这条不足200米的小巷子里面,坐落着数十家古旧货物的小店面,是武汉鼎鼎有名的旧货市场。平日里只有几家店开门,周末的时候就多了,几十家店面都开张营业,古玩和旧物爱好者们纷纷齐聚。

说起这里的旧屋古玩,绝对可以称得上包罗万象,旧书、杂志、老唱片、旧钟、像章、纪念章币、唱片机、老电子产品等等。只要你能想到的旧物,这里就没有找不到的,前提是你耐心找。

从泰宁街出来,我怀疑自己穿越了……

比如这家旧物店,不足十平米的面积,里面堆满了上个世纪的物件,有磁带,旧书,照相机等等……我过去的时候老板正在拿着仪器专心修理一件电子产品,看上去是随身听一类的旧物。

攀谈间老板告诉我,这些旧物都是老街坊老邻居拿过来卖的,偶尔兴趣来了会出去收一些物件,不过出去的少。老板说:“这些年老街坊走了不少,有的被子女接到别的地方了,有的是年纪大了。”

从泰宁街出来,我怀疑自己穿越了……

除了旧物店,古玩店在这条街上比比皆是,店里面往往都陈列着瓷器、佛像、翠玉手镯、古董眼镜等等。经常来这里的人说,在泰宁街买东西有几条法则,一不能喜形于色,二不能装内行,三要多看——俗称货比三家,更不能显摆,那会被“宰”。

这里的物件千奇百怪,不过只要慢下来仔细挑选,总能找到你中意的物件,看准东西,迅速下手,老板们也不会扭捏,在合理的范围类砍个价,也一般都会答应。

从泰宁街出来,我怀疑自己穿越了……

以前泰宁街还算热闹,店面也都是经常开着的。不过因为街道治理等原因,这里显然有些冷清了,一些店面平时基本不开,只在周末人流多的时候开放。一位古旧店的老板说:“以前每天都蛮热闹的,现在也就周末人多点。”

从泰宁街出来,我怀疑自己穿越了……

巷子里大爷们躺在藤椅上悠闲的摇晃着,屋里传出来一阵米饭的香气,玩闹的儿童被一声呼唤喊了回去。几步之外的江汉路人声鼎沸,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泰宁街却宁静依旧,时间仿佛在这里就突然慢了下来,连阳光都变得格外温柔。

从泰宁街出来,我怀疑自己穿越了……

武汉似乎每天都在改变,速度惊人。而泰宁街在这场和时间赛跑的变化中,依旧保留了武汉最朴实纯真的那一部分。

这里没有贵的吓死人的奢侈品,兜里揣着几块钱就能招摇过市,看见喜欢的物件就拿起来细看品味,货比三家,讨价还价,100块钱就能在这条街逛上一天。

从泰宁街出来,我怀疑自己穿越了……

我们总是在讨论新武汉的磅礴力量,却习惯性忽略了老武汉的独特魅力。有多少条大街小巷如泰宁街一样默默无闻,见证着武汉的历史,经历了武汉的悲欢离合。它们静静站在那里,古老的气息越发令人着迷,在一片霓虹闪烁的都市中,保存着历史沉淀下来的古朴。

新城控股旗下的自媒体平台,幸会幸汇带你发现武汉这座城市的小幸福。

从泰宁街出来,我怀疑自己穿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