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一年級 家長一定要做好這些準備2

爸爸媽媽準備開啟小學生家長模式

1

請務必準時接送

小學的上學時間,是從上午的8點前,到下午的3點前後。

和提供全日三餐加點心的幼兒園不同的是,大部分的小學只提供午餐,這就意味著孩子的早餐和晚餐都需要在家裡吃。

準備早餐的辛勞和規劃晚餐的煩瑣,都是沒有經歷過的父母不能夠體會的。如果還有老人可以幫忙分擔一些,那就是個幸福,要珍惜。

早上送孩子,對大多數家長來說,提早一些出門上班,順便送過去就好;但是相對於通常晚飯後 5 點多才接的幼兒園,3 點左右就需要接的小學,是需要我們提前做出安排的。

如果爸爸媽媽都全職工作,身邊也沒有老人能夠幫忙接送,就會很撓頭。

一年級小學生的父母,一定要提前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時間節奏做出新的安排,力求“準時接送”。

千萬不能覺得,孩子晚到幾分鐘沒啥要緊,晚接一會兒也不影響啥。

我為什麼要強調這兩個“準時”非常重要呢?

因為上學的時候遲到,在全班同學和老師的注目下進教室,孩子心裡必然會不自在;有時候,還需要向老師解釋自己晚到的原因——孩子並不知道自己對這個“遲到”到底該做什麼樣的解釋、負多少的責任,往往就會訥訥不知所言,或心懷愧疚。

這時候,正常的課堂學習往往已經開始,孩子不瞭解前面老師講解了什麼、佈置安排了什麼……等他坐下來,又要慢慢花時間來進入課堂的氛圍、跟上大家的進度,結果,這一天孩子都會過得很被動,好像總在追趕大家的進度。

放學接孩子更不要遲到。

“早接”和“晚接”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心理感受的差別很大。

有的父母可能會說:“我家孩子沒事,在幼兒園就接都接不回來,要接著玩,還不如晚點接。”

孩子已經熟悉了幼兒園生活,但小學還是新生活、新環境。

每天放學,一站到校門口就能夠看見父母迎向自己的笑臉,對孩子來說是莫大的歡喜,孩子往往就會興奮地和你分享他一天的校園生活中的所見所聞。

試想,你自己是一個孩子,而你的爸爸媽媽在全班同學都快被接光、在你望穿秋水的盼望下姍姍來遲,你的心裡會是什麼感受,還能夠興高采烈地聊一聊今天的趣事嗎?

孩子會在等待的過程中懷疑父母對自己的重視程度,擔心父母還會不會來接自己,擔心是不是自己做了什麼讓父母會生氣以至於不出現的事情……這些想法都能讓孩子垂頭喪氣。

所以,在一年級準時接送,對於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認同感是很有幫助的。

說到這裡,我想起了之前和一個媽媽的對話。那是一個非常忙碌的職場媽媽,她為了接孩子、在放學後陪伴孩子,轉成了半職工作。

所以她每天都是在單位工作到最後一分鐘,飛奔到學校接孩子,她說:“我可真的是盡力了,每天能在差不離的時間趕到學校完全是狂奔啊,要說一定準時,可真是不行了。”

我非常理解這個又忙事業又忙孩子的媽媽,“那你試試把你離開辦公室的最晚時間調早 5 分鐘呢?”“不行,真的一分鐘都早不了了。不過,我還是試試吧。”……這個媽媽後來真的就很少晚接了。她的孩子是一個很文靜的小姑娘,但是歡喜的時候,也會張大大的嘴笑。去年,我聽說她考上了心儀的中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