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小记之——粽香里的小情结

浮生小记之——粽香里的小情结

浮生小记之——粽香里的小情结

文&图/张清峰

浮生小记之——粽香里的小情结

端午节紧跟着父亲节的脚步,不急不缓,来的刚刚好。

夏天,也急不缓地铺开了满世界的躁热。

这两天也许是周边下了几场冷雨冰雹的缘故,我家虽然没下一场雨,倒也凉风习习,太阳也躲进了云层。屋檐下一窝雏燕已开始试飞,扇动着稚嫩的翅膀,像是一群轻盈的精灵。

风里弥散着淡淡月季花香,田地里几只麻雀叽叽喳喳纠纠缠缠着打闹,玉米们静静伸展油绿的叶子,淡黄的玉米花朵轻扬着一场丰收之梦。

世界一片繁忙,一片凉爽。

我也开始忙碌。

早早起床,泡上糯米,竹叶,花生,核桃,红豆,切好蜜枣,再开始做早饭:爸妈每天早上的蒸鸡蛋羹,熬得香稠的粥,清淡小菜和馒头。

老两口吃着饭,我把药分好拿给他们,他们吃着饭,我则陪着聊聊昨夜睡得怎样,夜里热不热。

老爸知道我要包粽子,很是兴奋,要帮我包。我笑了:不用,我可是您和妈亲手教出来的,安心等着吃吧。

泡得白白胖胖糯米装进卷成冰淇淋筒状的竹叶里,放上蜜枣花生等食材,包好,捆上,一只金字塔形的粽子出现在手心里。

如此反反复复的动作,仿佛又回到了九八年的夏天。

浮生小记之——粽香里的小情结

浮生小记之——粽香里的小情结

那年,提前退休的爸妈牵挂在郑州飘泊的我和妹妹,也去省城陪我们。

相信每一个在外飘泊过的人都经历过身如浮萍的惶惑,城市的烟火里有着不可言说的烦恼和执着。繁华都市里的万家灯火,没有一盏是属于自己的等待。

家,这个字,成了异乡人心上眼底遥远而温暖的梦。

我和妹妹是幸福的。爸妈的陪伴,让稔熟的家的味道在异乡蔓延。

北郊十二里屯里临时的家,简单又简单,但是有我爱的亲人,一间屋子的小家也无比开心。

我知道,从此我下班后有热乎乎的饭菜等着我。下雨的时候有殷殷的叮嘱:带上伞,别淋湿了。

同事们一起聚餐嗨歌到很晚时,有一盏灯是为我而留。妹妹歇班时搭公交车回家时,屋子里尽是欢声笑语。

家,是这个世界里最美的字眼。

浮生小记之——粽香里的小情结

浮生小记之——粽香里的小情结

当然,爸妈也是闲不住的,总想着做些什么贴补家用。没多久,爸爸的粽子小车开张了。

虽然食材用了最好的,但是粽子外观不好看,第一天生意惨淡。还好有所收获:热心的同行教他怎样包出好看又好吃的粽子。

几经琢磨和尝试,老爸终于包出金字塔形的粽子,他和妈妈开心得像两个吃到了蜜糖的孩子。

——大半辈子在单位里舞文弄墨写材料、开会的老爸,第一次像模像样地骑着三轮车,走街串巷,叫卖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渐渐地,小小的生意也步入正轨。

每天上午泡上糯米,竹叶,切好蜜枣,下午包粽子,晚上把粽子装入大锅里压好,放在煤炉子上煮两个小时,关火,再在炉火上闷一夜,第二天出锅的粽子软糯可囗,再撒上一勺白糖,就是人间至味了。

老爸爱干净,总是把车子和用貝擦得干干净净,自己也穿戴干净才推车出门。他为人随和,不争不抢,遇到穿着脏兮兮的上年纪的劳动者来买粽子,他总是多送一个。

城管检查时,有热心的商铺老板指引他躲进纺织市场里,于是老爸又多了一个可以卖粽子的地方。

他每天早早出门,卖完了就回家,有时舍不得去饭店里吃饭,用粽子跟人换小笼包,回家说起,我赞老爸脑子灵活,老妈则一通爱心唠叨:该吃也得吃好,别老省着。

十二里屯的夏天闷热得像盖上盖子的盒子,我们的小家因着煤炉的温度更加闷热。老爸把炉子移到屋外才稍好些。

只是每天的食材和用具都是老爸从二楼背上背下,时间久了总是吃不消,老爸总是说没事。

直到我换了工作地点,我们从北郊搬到了东郊,我和妹妹离得也近了些,老爸的小生意也忙碌了一些日子,终于有一天收了一张假币一百,多天的微薄利润和忙碌打了水漂,在我和妹妹的一致反对下,老爸的小生意关了张。

…………

后来,老爸和老妈跟邻居们坐在一起,摇着蒲扇闲聊的话题里,总是有卖粽子时的故事。

再后来,成家后的我每年都亲手准备食材,亲手包一小锅粽子,一半留着吃,一半分给芳邻。不为别的,只是怀念那段已溶入我血脉里的温暖旧时光。

我自问不是很有志向的一个人,一本闲书,一杯花茶,一宿深眠,自有一番小惬意。随着时光渐老,才发觉生命里最让人温暖的总是一些日常琐碎小事。

其实,就这样陪着亲爱的人,简单着柴米油盐喜笑怒骂也是一种人生,没什么不好。

*作者︱张清峰:河南.南阳市第七小学教师,「青眼有加qyyjtcq」专栏作者。

浮生小记之——粽香里的小情结

浮生小记之——粽香里的小情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