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上半年经济运行平稳,三大攻坚战取得积极成效

7月10日,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关于上半年自治区经济运行情况的新闻发布会。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王金豹介绍上半年全区经济运行情况。

内蒙古自治区上半年经济运行平稳,三大攻坚战取得积极成效

据了解,内蒙古自治区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方面呈现出积极变化。预计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稳步回升,先行指标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经济增速,发展质量逐步提高。

三次产业总体平稳

一是农牧业生产保持平稳。种植业稳中调优,农作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上年略有增加,分别达到1.3亿亩和1.02亿亩;畜牧业稳定增长,截至目前,全区大小畜产仔5657.4万头只,猪、牛、羊、禽肉类产量稳定增长。需要关注的是,当前农牧业防灾减灾形势较为严峻,受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影响,截至目前,全区农作物受灾面积2157.98万亩,其中干旱受灾面积1938.47万亩,成灾面积1092.01万亩;全区受灾草场面积5.5亿亩,受灾牲畜3543.2万头只,直接经济损失6.1亿元。

内蒙古自治区上半年经济运行平稳,三大攻坚战取得积极成效

二是工业生产“量价”齐涨。从产量看,前5个月,多数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保持增长;从价格看,前5个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3.8%,6月下旬,30种工业品同比上涨27种,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4.1%,预计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比一季度有所加快。

三是服务业增长平稳。商贸流通业总体平稳,前5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8%;交通运输业继续较快增长,前5个月,铁路货运量增长11.5%,上半年,公路货运量增长9.1%;幸福产业快速增长,预计上半年接待旅游者4582.8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1235.3亿元,前5个月,全区电影票房收入3.2亿元。

新旧动能加快转换

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去产能方面,确定退出煤矿22处、产能1110万吨/年;完成钢铁产能置换200万吨、电解铝250万吨;去库存方面,截至5月底,商品房待售面积下降1.5%;去杠杆方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下降1.7个百分点;降成本方面,前5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下降1.1元;补短板方面,上半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8.7%,较一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

二是新动能茁壮成长。新产业加快发展,前5个月,高新技术工业增加值增长15.6%,新产品增长强劲,太阳能电池、石墨及碳素制品、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增长16.3%、28.7%和747.7%。新业态发展迅猛,快递业务量、业务收入分别增长46.5%和33.9%;电信业务总量增长172.2%,固定、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分别增长41.8%和281.5%。

三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自治区科技成果交易平台功能进一步完善,达成技术交易421项、合同交易额4.2亿元。新认定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14家。在呼和浩特市创建全国首家四众创业市场(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前5个月,全区专利申请6887件,增长59.1%;专利授权3903件,增长74.9%;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1.86件,较上年末提高0.07件。

三大攻坚战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重大风险有序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逐步化解,重点地区农村牧区高利贷存量呈下降态势,企业债化解积极推进,“11蒙奈伦债”兑付事宜圆满解决。

二是脱贫攻坚持续推进。新增扶贫资金按照每个旗县1000万元、人均1000元左右标准重点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体。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3.27万户,15.84万贫困人口纳入农村牧区低保范围,符合规范转诊转院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到90%。

三是污染防治取得新进展。前5个月,环境质量稳步改善,全区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10.5%,42个地级城市水源地水质达标率81%;52个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55.8%,较一季度提高3.9个百分点,劣V类水质断面比例为7.7%,较一季度下降1.9个百分点。生态建设积极推进,完成营造林810万亩、种草2735万亩、水土流失治理479万亩,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56.3%、91.2%和51.8%。

内蒙古自治区上半年经济运行平稳,三大攻坚战取得积极成效

改革开放步伐加快

一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持续深化。印发实施《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的实施方案》《关于稳步推进农村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自治区以下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实施方案》《关于全面实施煤炭资源市场化出让的意见》等一批政策文件,“证照分离”改革试点、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及无介质电子营业执照发放、“互联网+政务服务”等工作全面推进,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市场活力不断增强。

二是对外开放稳步推进。前5个月,进出口总额增长2.7%,较一季度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9.6%,与一季度持平;进口下降1.9%,较一季度收窄0.2个百分点。中欧班列实现快速增长,前5个月,经满洲里、二连浩特口岸进出境中欧班列1089列,增长57.8%;过货量7.3万标箱,增长47.1%;其中,我区始发开行中欧班列46列,增长2.8倍;过货量2735标箱,增长1.6倍。“走出去”步伐加快,前5个月,新备案境外投资企业16家,中方协议投资额2.85亿美元,增长2.7倍。

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高

一是财政收入质量不断提高。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4.5%,较一季度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79.2%,同比提高8.2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

二是企业效益持续改善。前5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24.7%,高于全国平均8.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3.2%,高于全国平均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18.5%,高于全国平均20.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9.1%,较一季度提高1.3个百分点。

三是居民收入稳步增长。预计上半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全年目标基本持平,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高于全年目标。

四是就业形势保持平稳。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14.07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56.27%;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9%,低于年初确定目标0.41个百分点。

五是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人数基本完成年度计划。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提高9.5%和14.3%,城乡特困人员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12%和24.8%、集中供养标准分别提高5.9%和11.2%,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上调10%,人均每月增加166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