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戀到底算不算心理疾病:她和她的故事

關於同性戀,在我們這一代人眼裡更多的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有的人對這個很敏感,而有的人就是粗線條。

同性戀,又稱同性愛,是性取向之一,是指只對同性產生愛情和性慾的人,具有這種性取向的個體被稱之為同性戀者。在人類以外的其他動物中,也普遍存在同性性行為,但這與基於高級情感的人類同性戀不可同日而語,這也是人類多元化發展的一種具體表現。

早年間大部分人對於同性戀是不認可的,認為這是一種心理疾病,當然現在也有很多人是這麼認為的。但是事實上美國精神醫學學會於1973年把同性戀從精神疾病診斷標準第三版的修訂版(DSM-III-R)中去除。當時該學會聲明:同性戀本身並不意味著判斷力、穩定性、可信賴性或一般社會或職業能力的損害。但是,修訂後的手冊依然包括了“自我不和諧的同性戀”這一可以治療的疾病單位。

同性戀到底算不算心理疾病:她和她的故事

1996年9月,中華精神科學會設立CCMD-3工作組,重新制定中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標準,計劃在隨後的幾年中,制定出“符合中國國情並儘可能與國際標準接軌的”中國標準。2001年4月,CCMD-3出版,取消了CCMD-2的性變態條目,將同性戀歸於新設立的性心理障礙條目中的”性指向障礙“的次條目下。

對此,時任中華精神科學會《中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3)工作組組長陳彥方教授解釋:我們認為同性戀是正常的,但是考慮到一些個體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焦慮和苦惱,保留自我不和諧的同性戀,從而和世界衛生組織第十版國際疾病分類(ICD-10)保持一致。他還指出,CCMD-3裡的同性戀和社會上普遍所指的同性戀有些不同,因為CCMD-3的診斷對象只包括那些自我感覺不好並希望尋求治療的同性戀者。在新的標準中,只有那些為自己的性取向感到不安並要求改變的人才被列入診斷。

中華精神科學會在2001年對CCMD的修訂,被認為是中國同性戀非病理化的重要標誌。

現在大部分國家對於同性戀是比較認可的,也是承認同性戀婚姻的,不過我們國家顯然不在其中,諷刺的是我們國家在矇昧的封建社會里對於同性戀反而是更加開明的。在古代不僅有秦樓楚館還有南風館也就是男妓,在古代女人是不可能去嫖娼的,顯而易見這些南風館是男人去的地方。很多史書上也會記載某某某人好男風,並不以此為病態。就連紅樓夢也是有賈府家學裡的兩個男子因為另外一個男人爭風吃醋,也有暗示賈寶玉跟秦鐘的存在這種關係。

我記得有個人對我說過,這個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是雙性戀,純粹的同性戀或者純粹的異性戀都是很罕見的。

同性戀到底算不算心理疾病:她和她的故事

而實際上我們身邊那種強烈反感同性戀的,自我標杆是純粹異性戀的人,恰恰最有可能是雙性戀。為什麼?有句話叫做“恐同即深櫃”,有些人潛意識裡是個雙性戀,但是社會的大環境或者家庭環境對他們的影響,導致他們覺得同性戀是不好的,所以他們對同性戀會產生更加強烈的厭惡。當然這並不絕對,也有可能對方就是純粹的異性戀。

我一直覺得喜歡這件事,無關性別,只是因為我恰好在茫茫人海中遇見你,而你恰好是這樣,而我恰好喜歡。

在我認識小陸之前,我都很堅定的認為我是一個純粹的異性戀。我是屬於那種粗線條的人,大學裡校園裡有很多對蕾絲,包括我們專業也有,就在我隔壁宿舍裡。但是在我舍友告訴我之前,我一直以為她們就是閨蜜而已。

我不歧視同性戀,也不反感同性戀。不過在我初中時無意中看到過一部關於蕾絲的電影,說實話當時我的內心是覺得有點噁心,在我看到一半時發現這是一部講述五對女同故事的電影時,我感覺特別難受。那種難受可能更多的是對人生觀的衝擊,在此之前,我是知道有男同的,但是從來沒有想象過兩個女生能發生什麼。這源於我們國內對性教育的短缺,也源於我們國內對同性戀的大環境的偏見。

同性戀到底算不算心理疾病:她和她的故事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我自己內心的消化,還有接觸到的外在信息,包括美劇、小說、網絡等等。在此前提下我逐漸接受了,這好像也沒什麼,但是我從來沒想過自己會有可能有同性戀的傾向。

而小陸是我工作時的同事,她一進公司就是雌雄莫辨的樣子,很帥氣的女孩子,眼神會放電的那種。一開始我的同事阿琦說小陸肯定是個T的時候,我們都覺得太絕對了,不能因為人家長的帥氣打扮中性就覺得她是T了呀。

但是小陸是我們見過的最坦率的T,可能因為之前在國外留學和工作的原因。她對自己的性向毫不掩飾,或者在她看來這就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在一次下班後的夜宵聊天的時候,在說感情經歷的時候她很坦然的聊到了自己的前女友,也許是她的這種自然影響到我們。在我們公司大概六七十人的環境下,也都覺得這很正常。

當然也不是沒有人心裡覺得排斥跟噁心的,但是因為小陸的工作能力,所以至少當面沒有任何人會就這個說什麼。相反,還有很多女孩子對小陸發花痴,在這樣的大環境感染下,公司的老古板到最後都覺得沒什麼了。

這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它的影響力是驚人的。在小陸來之前,我們很少會討論到關於同性戀這件事情。但是因為小陸的存在,普及了公司員工對於同性戀的認知,並且因為小陸那個漫不經心的態度,影響了一個公司的人。所以不得不承認,當你擁有足夠的力量,你就會發現你的態度會影響很多人。

我跟小陸因為順路經常會一起搭乘同一班公交或者同一個同事(小美)的車。久而久之我跟小陸就很熟悉了,而且她是一個習慣性撩妹的人。也許你並不是特別的,但是會不自覺被她吸引。

同性戀到底算不算心理疾病:她和她的故事

一開始我並沒有覺得自己被她吸引了,只是在聚會的時候感覺她唱歌的時候特別帥氣。她喜歡調戲我,我當然知道這並不代表她喜歡我。但是,我會不自覺的有一種被喜歡的錯覺。

於是,在我沒發現的時候,我喜歡上了小陸。

意想不到的,是什麼時候發現的呢。是在小美一次無心的玩笑話,你不會喜歡上小陸了吧。

雖然那個時候我堅定的回答了,“怎麼可能,不可能的!”

這個話題也隨之被岔開了,但是我的內心卻沒有我擲地有聲的回答那麼鏗鏘有力,我的內心有那麼一刻的忐忑。

然後我發現了,我確實喜歡小陸。

於是,我自己一個人在小陸不知情的情況下默默的糾結矯情三天之後,我決定放棄這份喜歡,選擇讓這件事就這麼過去了。

不過我喜歡小陸這件事,我的工作閨蜜們都知道,所以在我因為所謂的“情傷”的衝動下跟我的小夥伴剪短了長髮的當天晚上。剛好小陸請我們吃夜宵,在某個單蠢的閨蜜跟精明且八卦還大嘴巴的同事的幫助下,小陸知道了我喜歡“過”她的事情了。

當晚的夜宵結束的很尷尬,最尷尬的莫過於當晚小陸發我微信的給我發好人卡,並且說自己心念前女友,是個“渣男”不適合你這種小姑娘了。而且還告訴我說她不可能會留在國內的,如果留下來我們在一起也不會有結果的,她的家人不會同意的。

我不記得當時我是怎麼回覆了,但是肯定是一貫的體貼式回覆,不會讓彼此感到尷尬的那種。

不過也好在小陸是一個高情商的人,之後雖然我因為這件事情有點惱羞成怒,一直懟她,但是兩個人之間相處的並不尷尬。有時候甚至能拿我喜歡她這件事情來開玩笑。

我本來以為這件事就會這麼過去,成為我人生中波瀾不驚的一件小事。

但是沒想到的是一個月後我隱約的發現小陸喜歡我,雖然心裡覺得不可能,但是毫不意外的我感覺自己在竊喜。看吧,我喜歡的人,怎麼會不喜歡我呢。

同性戀到底算不算心理疾病:她和她的故事

可是當她真的告訴我她喜歡之後,這一切又好像變了味道。

我們像是地下情一樣,也沒有在一起,但感覺又像情侶一樣相處。身邊的同事也會拿我們開玩笑,就好像我們真正在一起一樣。

但是一個月之後,她又突然之間跟我回到普通朋友的關係。

毫無緣由,莫名奇妙,彷彿一夜之間我跟她就變了味。

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也不知道為什麼。但是我的驕傲跟自尊讓我沒辦法去問她為什麼。

而且在內心深處還陰暗的感到了一絲放鬆。

為什麼呢,因為我是一個理性大於感性的人。我十分清楚的明白她之前拒絕我的理由,並不是無稽之談。

我們兩個確實不可能,甚至就算不提家庭因素,我真的能夠像她那麼坦然的面對別人的目光麼?哪怕這個目光沒有任何的惡意。

我知道我做不到。

我並沒有我想象中的強大。

當我真正決定想和小陸在一起的時候,我才發現我們的社會對同性戀有多麼的苛刻。

同性戀到底算不算心理疾病:她和她的故事

哪怕在她創造的那個已經不帶任何有色眼鏡看待同性戀的公司,我都沒有辦法公開我跟她在一起了。雖然實際上我們也確實沒有在一起,雖然全公司的人都知道我喜歡過她,但是如果我們在一起了,讓我們在公司公開,我好像也做不到。

現實有時候真的比我想象中殘酷的多。

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小陸敏感的察覺到了這一點,亦或者是因為在某一天晚上她突然冷靜下來,頭腦清醒的發現我們根本不可能之後做下的決定。

但是我比任何人都清楚的知道,她選擇回到朋友的關係是為了我好。

遇到小陸就像我一直嚮往的那樣,我喜歡你,無關風月,無關性別,只是因為剛好是你。

同性戀到底算不算心理疾病:她和她的故事

只不過,我遠沒有我以為的那種氣度,其實說白了,還是不夠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