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丨霍刚:产品研发是庞大复杂的体系,我们缺的是时间与积累!

关于唯美工匠

化妆品报社重磅推出,守护中国化妆品上游产业的新闻媒体。在中国化妆品上游领域,探讨中国产品的DNA,解码中国制造的工匠精神。

趋势丨霍刚:产品研发是庞大复杂的体系,我们缺的是时间与积累!

趋势丨霍刚:产品研发是庞大复杂的体系,我们缺的是时间与积累!

趋势丨霍刚:产品研发是庞大复杂的体系,我们缺的是时间与积累!

导读:

在中国化妆品研发工程师群体中,有种观点,认为已经对化妆品研发工作驾轻就熟的、在行业交流中较为活跃的工程师至少有3000人。就是这些中国化妆品研发与制造领域的“三千门客”,在化妆品研发与生产的第一线,直接对化妆品的“中国制造”负责。也正是这批研发工程师中的骨干,构成了中国化妆品研发的中坚力量。基于此,《唯美工匠》特开辟《匠人星力量》专栏,通过对研发工程师的成长路径、从业心得、职业展望、产业洞察的全方位记录,挖掘中国化妆品研发与制造领域的职业榜样,弘扬中国制造的工匠精神。人们都说,研发工程师是化妆品供应链环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所有美好化妆品的生产者。《匠人星力量》期待从匠心中汲取榜样的力量,从对话里找寻发展的智慧。

和欧诗漫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欧诗漫”)研发总监霍刚的见面被安排在了公司位于上海漕河泾开发区的实验室,“下午才从浙江赶到上海,你们来之前刚刚和IFF的一位研发总监谈完”。霍刚的开场白让我们迅速的证实他“业界劳模”的称号实至名归,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无论抛向他的问题是尖锐亦或是敏感,他总是面带微笑、慢条斯理的为我们一一解答,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人,在开口谈及行业乱象时,其发声却如同一把锋利的刀刃,只需轻轻一挥,便能斩断周身的一切。

趋势丨霍刚:产品研发是庞大复杂的体系,我们缺的是时间与积累!

欧诗漫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研发总监 霍刚

01

从273到30,无锡化妆品企业数量见证行业洗牌

1988年入行的霍刚,在化妆品行业摸爬滚打已经整整三十年,一路见证了行业的兴衰荣辱。“1988年无锡化妆品企业有多达273家,但到今年已经不足30家了,中国化妆品行业从家庭作坊式生产发展到如今的规模化和规范化生产来之不易”。

即使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霍刚对那时艰苦的研发环境记忆犹新,“1988年那时研发的难度非常大,主要是因为当时国内能接触到的专供化妆品的原料品种极少,某些产品开发时,还需要自己合成原料,到了1995年前后这一情况才得到了明显改善,那时许多国际原料贸易公司开始进驻中国,并开始推广工作。

这一时期由于市场需求大、技术门槛低、国家法规监管不严、消费者使用产品时品牌意识也不是很强,各种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整个化妆品市场鱼龙混杂,“占领渠道,生存下来,是这个时期的主题”。

随后到来的千禧年被霍刚视作对中国化妆品行业产生深远意义的一年,“现在国内领先的化妆品公司大都在这前后诞生,从这一时期开始大家开始考虑品牌因素,并将品牌意识贯彻到企业发展中,然后,进入了渠道变革的时代,新兴渠道不断涌现,大公司纷纷在渠道上发力,在稳固原有渠道的同时,在新渠道谋求发展机会,力争在不同渠道中实现跨越。”

当生存问题被解决,公司发展到一定的规模,这些优质企业才有能力和机会去考虑更高层次的核心竞争力问题,这时众多企业把目光投向了科研和技术领域。霍刚表示,“产品研发是一个庞大复杂的体系,体系的搭建是渐进式的,需要实际的操作、人员的培养、时间的积累、经验的沉淀,否则可能就是作秀:展示作用大于实际应用。”

02

研发问问自己是叶公好龙还是真正需要

高投入的研发是想要真正帮助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将之作为企业发展的引擎,还是只是为了宣传?霍刚的质问值得我们每个行业人深思。

杨建中博士也曾趣谈过研发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怕你看”,因为企业规模不大、资金有限,没有像样的研发机构,第二阶段是“要你看”,这一时期公司投入了大量资金,建了实验室,买了很多仪器,希望展示给人,告诉大家我研发很厉害,但很可能还没有形成能力。

到了最后就会进入“不让看”阶段,这时体系搭建完成,实验室可以输送出创新性的产品和技术,研发真正成为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已无需用展示外型来证明自己。

霍刚表示,“现阶段我们的大多数企业处于由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的时期,沉下心来让科研回归原有的平静,是每一个企业操盘手该做的功课”。

除此之外霍刚认为过度的概念炒作是行业的一个问题,“医美成为近两年的关注焦点,许多的ODM企业和品牌都在打这一概念,但由于药妆或医美产品有着特殊的功能和安全诉求,其成品必须经过严格的毒理性、安全性以及临床评价,国内有能力做到这些的企业数量不多”。

霍刚认为,“如果仅仅是把此当做一个概念炒作、而不是遵循其客观过滤,那么这个题材或概念很快会被做烂。消费者对医美是有需求的,关键是怎么看待、怎么做”。

03

工程师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几年由于企业对于研发的重视和对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工程师拥有了表达的机会,也更能够传播“正能量”、净化行业风气。

霍刚认为这是一个工程师意识觉醒的时代,“一开始我只是把做配方、做产品当成自己的工作职责,后来慢慢随着跟外界接触的增多,看到不好的概念宣传和似是而非的产品,就会涌现出责任感和使命感,当从业到了一定的年限,就希望向李工等前辈靠拢做更多的事来影响到行业和周围人,像三亩大叔就是把化妆品产品正确的理解传递给消费者,做一个真正技术上、科研上的普及。这是我们产业人应该担负起的东西”。

霍刚还提到工程师群体应该加强自身的业务能力,既要有深度又要抓广度。“在任何领域,了解深刻对于做出好东西都大有裨益,同时化妆品又是许多学科的交叉,光有深度面不够也很难做好”。

趋势丨霍刚:产品研发是庞大复杂的体系,我们缺的是时间与积累!

趋势丨霍刚:产品研发是庞大复杂的体系,我们缺的是时间与积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