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爪槐基本造型方法与病虫害防治

龙爪槐基本造型方法与病虫害防治

修剪过程存在的问题

造型过狠 许多管理人员对龙爪槐的幼树和新栽植的龙爪槐修剪过重,不留预备枝,导致幼树在发育过程中遇到病虫害、风折、机械损伤等意外情况时没有替换枝,造成树势偏冠或衰弱。建议对龙爪槐的幼树和新栽植的龙爪槐轻修剪,多留预备枝和营养枝,修剪过程中尽量用疏剪法,不短截,以利于龙爪槐树势恢复和树形饱满。培养 2 ~ 3 年后,当树冠丰满圆润再逐步去除预备枝,恢复正常修剪造型。

主枝去除不宜过多 许多管理人员按照传统的修剪模式修剪,将龙爪槐全部交叉枝、重叠枝、平行枝去除,力求打造枝条分布均匀、通风透光、枝枝规整的树形,而这样修剪的结果往往造成去除主枝太多,伤口比比皆是,所留枝条朝向、间距及形状类似,修剪对龙爪槐树体伤害较大,造成大量营养物质流失严重,病虫害大量滋生,树形雷同,树姿呆板,缺乏美感。大枝修剪需慎重,是否去除应根据树体生长情况和整体形态而定,从美学角度和龙爪槐生长习性角度分析去留。力求塑型姿态活泼,错落有序,变化自然。

龙爪槐基本造型方法与病虫害防治

未修剪的龙爪槐

龙爪槐基本造型方法与病虫害防治

工人正在修剪龙爪槐

基本造型方法

高超的造型师可化腐朽为神奇,其创作思路来源于平时内在修养和多年来修剪造型经验的积累。修剪最重要的是掌握龙爪槐基本造型方法。

伞形 最常见的基本造型,符合龙爪槐自然生枝习性,一般在同一水平面从不同的方向选留 4 ~ 6 条主枝,留向外水平生长的枝条。去除向内生长枝条和向上直立的徒长枝。枝枝短截,留爪留外芽,促发新梢。冬季修剪要注意调整冠形,防止偏冠,去强留弱,去长留短,以培养匀称丰满的冠型。逐年修剪,扩大树冠,经三四年可基本成型。此树形适于行间距大的栽植模式,如孤植、列植等。龙爪槐应每年进行 2 ~ 3 次疏剪,生长季节疏剪幅度应小,主要疏除过密的细弱枝条和干部萌蘖以及徒长枝,休眠期适当加大修剪量,进行塑形修剪。每年短截 2 ~3 次,主要在生长季节进行。由于龙爪槐生长快,生长量大,很容易造成树枝高低不齐、“垂头散发”。尤其是作为行道树,为保证其整齐度要多次进行短截修剪。修剪方法很简单,一般根据冠幅厚度,确定保留枝条的长度,多余部分无论粗细一律短截,可培养出近伞形树形,简单整齐。

长廊形 造型容易,符合龙爪槐生长习性,值得推荐。长廊状造型的龙爪槐株距一般 1.5 ~ 2m,行距 3 ~ 4m。造型初期要用引缚、绑扎等方法诱导枝条生长方向。使所留枝条交错纵横,疏密有致,逐步长成绿色长廊顶部。枝条纵向也用引缚、绑扎等方法,促使两侧生长,自然结合,早日形成长廊外延。反向枝条自然培养,要去除过粗枝条,保留中庸枝条以及柔韧的营养枝,以培养自然垂挂枝形,再通过修剪培养成长廊的帘幕,其外形塑造可根据审美需要修剪成直线型或波浪形。长廊状造型对于树体的选择比较严格,要求树高一致,冠幅相近,分枝点基本相同,树体胸径和生长势均相近。一般要求树干较高,以利于满足长廊的造型姿态和休憩观赏的实用性要求。

病虫害防治

龙爪槐病虫害较多,蚜虫、尺蠖病和白粉病对其危害较大,应引起重视。

蚜虫 多发于春季发芽期和秋季二次生长期。该虫主要聚集在龙爪槐新生枝条和叶片上,造成新梢畸形,叶片油污,生长停滞,并传播一些病害。蚜虫防治简单,可用 20% 吡虫啉乳油 2000倍液、或 1.2% 苦烟乳油 1000 倍液进行防治。但蚜虫比较顽固,一般需要,连续防治 2 ~ 3 次才能根治。

尺蠖 是龙爪槐危害最严重的虫害,控制不力易造成叶片全部被吃光。在唐山地区一年发生 3 代,以蛹在土中越冬。可于蛹期在树下挖蛹,集中销毁。尺蠖抗药性不强,一般胃毒或触杀型杀虫剂对其都有很好的杀灭作用。此外,白蛾周氏啮小蜂也有一定的寄生作用。主要做好第一代幼虫的防治工作,如果第一代防治及时彻底,第二代和第三代幼虫数量较少,不会对树体生长造成太大威胁。

白粉病 是危害龙爪槐的常见病害。一般在初春发芽期和秋季二次生长期危害。白粉病会造成叶片畸形,新芽扭曲,严重影响龙爪槐生长。该病可用修剪法和药剂喷施法结合防治,修剪主要剪除病芽,药剂一般选择 25% 的粉锈宁乳液 1500 倍液喷施防治。

龙爪槐基本造型方法与病虫害防治

龙爪槐修剪后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