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在他的手中重回祖国怀抱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湖南湘阴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首领,民族英雄。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1864年,趁着满清内忧外患、无暇西顾之际,新疆各豪强伺机而动,多个地方发生动荡,先后出现了5个封建割据政权,他们不但自立为王,而且相互攻伐。次年,一个占据了喀什噶尔(今喀什)的割据政权,感到独力难支,向新疆以西的浩罕汗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求援。浩罕汗国大喜过望,立即派来军事首领阿古柏带兵入侵新疆。阿古柏先后攻下天山以南的整个南疆,并自立为汗。1870年,阿古柏又向天山以北扩张,在北疆击败了另一个割据政权,占领了乌鲁木齐等地,同时,一直虎视眈眈的沙俄也趁火打劫,侵占了新疆伊犁,阿古柏以出卖新疆利益为诱饵与英国眉来眼去,勾肩搭背,也签订了一系列条约。至此,新疆几乎沦为异域。

面对大片国土沦陷,清廷决议讨伐阿古柏,收复失地。但以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鸿章却认为,新疆属于不毛而未开化之地,朝廷就算收复了新疆,也毫无用处,只会成为朝廷的累赘。这个时候,清王朝应当集中所有精力,进行”海防“,为此可以放弃”塞防“。而陕甘总督左宗棠却认为: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丰,实为聚宝之盆。海防与塞防应该并举而不能偏废。在左宗棠的据理力争下,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下诏授左宗棠为钦差大臣,全权节制三军,以将军金顺为副帅,择机出塞平叛新疆。65岁高龄的左宗棠就这样悍然承担起了收复新疆的使命,他抬棺出征,誓死收复新疆。

新疆在他的手中重回祖国怀抱

出征之前,由于清王朝连连战乱,国库空虚,左宗棠不得不对西征军所需军费精打细算,从一个军人,一匹军马,每日所需的粮食草料入手,推算出全军八万人马一年半时间所需的用度。粮食运输所需的运费和消耗都计算在列,甚至亲自试验了毛驴、骆驼驮运、车辆运输等办法,得出性价比最高的方案。

对于收复新疆,左宗棠制定的指导思想是”先北后南,缓进速战“,也就是先打北疆的薄弱之敌,最后攻击南疆的敌军主力。不轻易冒进,一旦战机成熟,速战速决。

1876年4月,左宗棠将大营安在肃州,命刘锦棠、金顺分兵两路,先后率师出关。他把大军分作千人一队,隔日进发一队,刘锦棠走北路,金顺走南路,到哈密会齐。 刘锦棠率领西征军主力自肃州入新,至哈密行程约1700里,新疆地广人稀,一路茫茫戈壁,又面临着民族隔阂、语言不通等种种不便,大军之艰难可想而知。经过三个月的艰难行军,刘锦棠部达到济木萨,汇合了先期到达的金顺部,一起攻占了古牧地,歼敌六千余人,打响了收复新疆的第一战。9月,首先攻下乌鲁木齐。第二年三月,又先后收复达板城和托克逊城。不久,左宗棠军又收复吐鲁番,阿古柏眼看大势已去,服毒自杀。到1878年1月

左宗棠就指挥西征军,攻克了被外寇侵占的南疆八城,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全部新疆领土。1881年,沙俄也被迫把伊犁交还给中国。至此,被外国势力窃据达13年之久的新疆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在国家主权、民族尊严受到挑战时,左宗棠不畏强权、强敌,视死如归,坚决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和统一,展现了炎黄子孙高傲不屈的民族气节,沉重打击了英、俄两个殖民大国的阴谋,遏制了他们掠夺我国西北边疆的野心。使这个蕴含着丰富的矿产资源、1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领土永远留在了中国的版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