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讲述 达摩与格物

南怀瑾讲述 达摩与格物

南怀瑾 对学生家长的讲话-《二十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

格物之道是什么呢?除了佛法,我们儒家传统的这个东西真的很了不起,但是五四运动,大家推翻了传统。其实几千年前,佛学过来以前,儒家就搞得很清楚,“致知在格物”就是《楞严经》上讲“心能转物,即同如来”一样的道理。

南怀瑾讲述 达摩与格物

修行上,“致知在格物”是什么呢?就是达摩祖师告诉我们,禅修的时候“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注意这四句话:

  1. “外息诸缘”,把外面物质世界的一切引诱、一切情绪都潇洒的放下,就是格物了,不被引诱。

  2. “内心无喘”,不是不喘气的意思,是心念知止而后有定,到诚意就无喘了,呼吸也跟着自然精制。

  3. “心如墙壁”,到此时,好像内外分离,外物影响不了内心了,就是初步的格物。

  4. “可以入道”,如此打坐修行,慢慢深入进步,就可以入道了。

南怀瑾讲述 达摩与格物

此前大家问李素美老师念佛、念咒子的问题,关键在诚意,致知。如果念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把其他杂念妄想都清净了,就是初步的致知格物,念咒子也是同一个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