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評論:跳出起征點看個稅法「大修」

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中一句“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徵點”牽動人心。昨天,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這是 1980年出臺個稅法以來的第七次大修,也被認為是“一次根本性變革”。

個稅法“大修”看什麼?首當其衝看起徵點。在這個草案中,個稅起徵點由每月3500元提高至5000元(每年6萬元)。應該說,5000元起徵點總體符合預期,畢竟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不一樣,5000元在北上廣深等一二線城市可能有點偏低,但總來的說還是符合我國居民收入的實際情況。

重磅評論:跳出起徵點看個稅法“大修”

來自網絡

不過,單看3500到5000的上調幅度,若再環視當下的物價水平,現實生活中種種離不開的消費,尤其是再聯繫“七年未調”的背景,難免出現一些人對“5000”起徵點表現出小失望。有網友就吐槽,“是否可以再高點,否則沒多久又要調整了。”

改革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稅制改革更是如此。個人所得稅是目前我國僅次於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的第三大稅種。根據財政部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個人所得稅收入11966億元,同比增長18.6%,佔全國財政收入7%左右。起徵點定為多少,自有必須遵循的前提——既要考慮個稅作為我國第三大稅種的籌集財政功能,同時也要保證納稅人稅負能有真實下降,特別是中等以下收入群體稅負能有明顯下降。

更何況,根據《中國工薪階層信貸發展報告》,全國工薪階層人口數約兩億,七成工薪階層年均工資性收入超過3萬,均值為5.7萬,而此次個稅起徵點已經調整為年收入6萬,也就是說,超過一半的工薪階層將不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惠及上億人。

而事實上,這一次個稅法修訂的稅制改革的內容,遠不只“5000元”這個看得見的數字。我們還應跳出起徵點看本輪“大修”,去感受政策的濃濃善意。

其一,加速向公平出發。個稅改革起徵點固然重要,但給公平搭梯更重要。在收入相同的納稅人其稅負相同的橫向公平,與收入不同的納稅人稅負不同的縱向公平的兩個方面,現行的個稅稅制都表現得有所欠缺。聚焦本輪改革,增加不少與公平相關的項目,比如“兩個首次”——首次實行綜合徵稅,首次增加反避稅條款,其目的就是要向“同等收入少交”、“多而不交”、“跑冒滴漏”等宣戰,最大限度地維護稅制公平,有力改變“個稅=工薪稅”的格局。

其二,彰顯更多民生溫度。本輪改革充分考慮了個人負擔的差異性,通過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專項附加扣除。讓人民更有獲得感——可以說這樣的改革,更能彰顯出體恤民生的溫度。“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徵點,增加子女教育、大病醫療等專項費用扣除,合理減負,鼓勵人民群眾通過勞動增加收入、邁向富裕。”這個兩會“政策紅包”,不但很快就要兌現,而且還超過人們預期。

不侷限於起徵點,而是跳出起徵點看個稅法“大修”,不僅能感受到政策的濃濃善意,還能真切感受到“減稅降負”、“增加福祉”、“有利於消費升級”等重重利好。對於被冠以“一次根本性變革”的本輪個稅改革,我們格外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