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教会我: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

《老人与海》教会我: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

“等我找到人生方向了,我就不庸庸碌碌度日了;等有人陪我了,我就出去看世界;等我找到一份感兴趣的工作或者遇上一个好公司、优秀老板,就会努力工作。”

曾经的我如是想。

可能是鸡汤文看多营养过剩了,可能读书太多呆掉了,或者是某晚失眠后起床脑子抽到了... ...

“想做什么先行动起来,认真一点时间才有价值;想不开就让自己忙起来,多学点东西总不会错;反过来想,如果一切都OK,还需要你做什么;有些事非做不可是现实,面对比抵触来的舒心。”

这是我现在的想法。

不可否认现实有时候就是能残酷到放弃生命也撼动不了分毫,有时候用尽全力也没有办法改变。

特别喜欢一句老话 “尽人事,听天命”,面对人生的考验,能帮你安然度过的也许不是你的能力而是态度。

就像那个出海84天一条鱼都没有钓到的老人,第85天他孤身出海,与大海斗争三天三夜后只带回了一条鱼骨头,当其他渔夫都替他惋惜的时候,他却在准备重新出海。

01

圣地亚哥是古巴海边的老渔夫。年轻时他非常出色,身体强健有力,曾经和一个黑人比赛掰腕子,坚持一天一夜,战胜了对手;钓鱼技术高超,曾不止一次钓到大鱼。

时光流逝,他成了个84天钓不到鱼的老头,他的精力和反应大不如前,老婆死后,一个人孤独地住在海边简陋的小窝棚里,除了看报纸关心棒球比赛,生活里只剩下出海钓鱼。

第85天一大早他再次充满信心出发了,这次他运气挺好,下午就钩住了一条大鱼,但是鱼太大了他拉不动而且怕鱼脱钩。

大鱼有十八英尺长,比他的小船还要大上许多。为了钓到这前所未见的鱼,他只能任由大鱼拖着船游了两天两夜。

第三天中午他筋疲力尽,后背因为一直被钓锁勒着,早已破烂不堪,左手受力过重,一直抽筋。但他终于把鱼耗累了,鱼逐渐浮出水面,开始来回打圈,渔夫没有放过这个机会,他用尽力气把鱼叉插进了大鱼头部。

因为鱼太大无法放进船里,老人把它绑在船边上,他太兴奋了,以至于扬起帆准备回家时才发现他已离岸很远。

他坐在小船里奋力划着,看着这条美丽的大鱼,激动的想着这条鱼的收益:假如去掉了头尾和下脚,肉有三分之二的重量,照三毛钱一磅计算,该是多少?说不定我还会发一笔小财呢。

但是鲨鱼来了,先是一条,他用鱼叉叉死了它,接着是两条他拼尽力气也杀了它们,最后是一群鲨鱼,他没有一件武器了,只能用木棍徒劳地保护自己鱼。

终于他飘到了岸边,他用最后一股劲把船划得紧靠岸边,把它系在一块岩石上。然后拔下桅杆,把帆卷起,系住,打起桅杆往岸上爬。走了几步他停下回头望,在街灯的反光下,他看见大鱼的大尾巴竖在小船船艄后边,它的脊骨像一条白线,还有那带着突出长嘴的黑糊糊的脑袋,然而在这头尾之间却一无所有,大鱼被一群群鲨鱼啃了个精光。

一路上歇了五次他才走到他的窝棚,他把桅杆靠在墙上,摸黑找到一只水瓶,喝了一口水。然后把自己摔到床上,拉起毯子,盖住两肩,最后裹住了背部和双腿,他脸向下躺在报纸上,两臂伸得笔直,手掌向上,很快就睡着了。

《老人与海》教会我: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

02

这部小说没有多少对白,有的只是老人略显啰嗦的自言自语。

独自一人在海上,老人跟海鸟说话,感概大海时而仁慈时而残暴的事实和海鸟生存不易。他也会跟拉着他不断远离陆地的大鱼谈心,把它当作要征服的敌人更是相互陪伴的朋友。

回想不服输的曾经和有点艰难的现在,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迈,体力不比壮年,但他懂得许多捕鱼的诀窍,而且决心很大,因此他仍是个好渔夫。

当鲨鱼吃光了他的鱼,他知道没法补救了,回到船艄坐下。他问自己是什么把你打败的,“什么也没有,”他说出声来,“只怪我出海太远了。”

睡了一天一夜后他醒过来了,孩子拿了吃的给他。“它们把我打败了,蒙罗利,”他沮丧地对孩子说,“它们确实把我打败了。”

“它没有打败你。那条鱼可没有。” 孩子说。

“对。这倒是真的。是后来才吃败仗的。”他和孩子约好休息后再次出海,接着睡觉去了。

《老人与海》教会我: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

03

海明威说《老人与海》是他这一辈子所能写的最好的一部作品。

“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

比起老人敢于挑战命运的勇气我更喜欢他面对挫折时的态度。

当他84天没钓到鱼时,他一如既往地出海,他说:“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日子。走运当然好了,不过我情愿做到分毫不差。这样,运气来的时候,我的准备就不会白费。”

当他独自漂泊在海上时,他看着在天空的衬托下,飞鸟们的身影被刻画的清清楚楚,然后渐渐模糊起来,最后又清楚地刻画出来。他想,一个人在海上是永远不会觉得孤单的,因为有飞鸟、大海还有那条和他相依为命的大鱼。

没有一桩事是不费劲就可以做得好的,包括吃东西。假如你一心想要做到某件事的话,就要相信你可以打败任何人。

这些都是老人教我的,感谢海明威,感谢《老人与海》。

更多书评、影评尽在微信公众号:lemon青柠檬,欢迎爱读书的人关注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