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雕刻,紅木家具上的「中國功夫」

中國功夫"講究剛柔並濟,內外兼修,既有剛健雄美的外形,更有典雅深邃的內涵。雕刻對於中國古典紅木傢俱而言,無論是氣質雕琢還是韻味裝飾,同樣具有內外兼修之功力,交相輝映之氣質。所以,傢俱雕刻儼然也是一門"中國功夫"。

手工雕刻,紅木傢俱上的“中國功夫”

在古典紅木傢俱的製作工藝中,雕刻在裝飾手法中佔有首要地位,論其技法可分為:浮雕、透雕、浮雕與透雕相結合、圓雕等四種。其中,以浮雕手法使用最多,同為浮雕,又會因花紋的突出多少、由淺至高而分多種。一般而言,一幅雕刻作品需要30多把不同的雕刀結合使用才能創作出栩栩如生的圖案,至於圖案的美感及藝術水準,全在於雕刻師的技術功底。

中國雕刻藝術起源於新石器時代,古代先人們首先從石器的製作過程中獲得雕刻技術的訓練,並孕育了雕刻藝術的才能和審美觀念,又從陶器的製作中獲得製作動物和人物的造型功能。竹、木、玉、犀牛角、象牙、玻璃、彩塑、石等均可作為雕刻藝術的載體,從古至今,無論經歷多少藝術形式的演變,雕刻工藝的魅力從未因歲月的更替而褪色,反之變得越加珍貴。

手工雕刻,紅木傢俱上的“中國功夫”

迴歸到古典紅木傢俱,手工雕刻所賦予傢俱器物的靈與魂永遠無法被機雕所取代。

一個古典紅木傢俱雕刻師的成長不僅需要幾年修煉,而且要經過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專注與投入,才能夠將雕刻刀運用自如到心手相連的地步,才能夠真正將刀下所雕刻之物的形、神、情兼顧,真正塑造出有靈魂有個性的傳神器物。機雕是現代科技的產物,在創作時間及大面積切割方面要優於手雕,然而如紫檀傢俱這樣名貴的精工細作,手雕佔據了完全的霸主地位,它所創作出的細節美感,機雕永遠望塵莫及。

每一件古典紅木傢俱都是有個性、有靈魂的,這不僅表現在它的骨骼上(整體制作工藝),更表現在它的細節上(如雕刻裝飾)。

手工雕刻,紅木傢俱上的“中國功夫”

在中國古典紅木傢俱上所呈現的雕刻受中國書法和繪畫的影響甚深,尤其是中國繪畫,它給中國古典紅木傢俱的雕刻提供了無限的題材和傳神的境界,也正是因為這種跨界的借鑑,才使得中國古典紅木傢俱能夠在今天依然擁有良好的中國古文化韻味的傳承,才能夠讓我們的後代更多的從今日的古典紅木傢俱中品讀中國幽遠傳統文化的藝術之美。

就歷史階段而言,明清古典紅木傢俱的雕刻是我國雕刻藝術的集大成者,就雕刻內容而言,有神話故事紋飾、歷史人物故事紋飾、龍鳳紋飾、植物紋飾、動物紋飾、雜寶紋飾、自然風光紋飾等。

在明清古典紅木傢俱上各種各樣的紋飾所蘊含的文化內涵是豐富多彩的,如歷史人物傳說、宗教文化、風俗習慣等,充分反映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企盼和嚮往。

今天,可以從古典紅木傢俱中體味中國傳統文化之美,我們勢必要感謝那些將雕刻藝術活化於家具之上的默默工作者——雕刻師,是他們讓我們得以欣賞到又一門"中國功夫"……

在春曉木藝,您瞭解的不僅僅是傢俱,更多的是一種紅木家居文化,以及由此帶來的韻味生活。傳播紅木文化,營造家居品質生活,我們懂生活,更懂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