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傳播到歐洲的三個階段,西方人心目中的有字天書!

易經本來有三本,一是《連山易》,二是《歸藏易》,三是《周易》。前面兩本已經失傳,目前只有《周易》還在世。雖然孔子年輕的時候瞧不起《周易》,晚年研究了《周易》才後悔不已,但是我們還是要感謝孔子,不管卦辭爻辭是不是孔子寫的,反正他對《周易》的流傳和推動,都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周易傳播到歐洲的三個階段,西方人心目中的有字天書!

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周易》傳播到歐洲的時間較早,如果要說出《周易》具體傳播到歐洲的準確時間,這個很困難,但可以肯定的是,在17世紀西方人就知道了《周易》。據說,法國傳教士金尼閣(Nioclas Trgault)早在1628年便將《周易》譯成拉丁文,但是很多西方學者否認了這一說法,他們認為第一個系統翻譯《周易》的人是雷孝思。

周易傳播到歐洲的三個階段,西方人心目中的有字天書!

周易譯名《變化之書》

從雷孝思為代表的傳教士,開始翻譯《周易》到18世紀末端,可視為《周易》在歐洲傳播的第一個時期,前後延續150年左右。雷孝思是一位耶穌會傳教士,他於1736年將《周易》譯為拉丁文,雷孝思在翻譯的基礎上還加上自己的評註,便之成為一部有內涵的《周易》譯本。隨著雷孝思《周易》的出現,更多的歐洲學者有了接觸和研究它的機會。這個時期的譯本是拉丁文,生搬硬套,而且並不完整。所以西方學者對《周易》的看法和認識,大都主觀武斷,非常片面,有些觀點甚至滑稽可笑。

周易傳播到歐洲的三個階段,西方人心目中的有字天書!

英國漢學家閔福德的《易經》

第二個時期是19世紀至20世紀初,更多更完整的《周易》譯本開始出現,這個時期先後有五種譯本問世。1876年馬克拉契(Mc Clatchie)的譯本《儒家易經》出版發行,馬大哥試圖用神話來開啟《周易》之謎,結果他把《周易》與《聖經》、中國與巴比倫、神話與宗教、統統攪在一起,看起來振振有詞,實際上是胡說八道。總而言之,這段時期,歐洲人完全沒有搞清楚《周易》是個森馬東西?

周易傳播到歐洲的三個階段,西方人心目中的有字天書!

狄蒙·古霍的《易經》

《周易》在歐洲傳播的第三個時期,是因為衛禮賢(Richard Wilhelm)的德文譯本(1924)橫空出世。衛禮賢在大儒勞乃宣的幫助下,花了十年的時間翻譯了《周易》,而且他本人也成為了一個占卜高手,隨後他把秘技傳給了心理學大師榮格爾,榮格爾靠著《周易》帶給他的靈感,手撕弗洛伊德,成為一代宗師。直到這個時候,歐洲人才算是摸到了《周易》的邊緣!

到了本世紀,歐洲的漢學家幾乎沒有不涉足《周易》的,但具有獨到見解者不多。三百多年來,《周易》在歐洲的影響愈來愈大,但她神秘面紗背後的真相,無人能解。正因為它太深奧,仍然吸引著不少歐洲學者!

周易傳播到歐洲的三個階段,西方人心目中的有字天書!

衛禮賢的《周易》

在歐洲人眼中,利雅格和衛禮賢分別是《周易》在歐洲傳播的第二、三時期中最有影響的人物,他們的譯本最為優秀全面,幫助了歐洲讀者客服了閱讀困難綜合症。

《周易》到底是一本什麼樣的書籍?衛禮賢與利雅格的看法也不太一樣。利雅格是一位精通中國語言文學的大學教授,他以學者的眼光來看待《周易》,他對《周易》的理解還停留在文字表面,對於卦象和占卜,他完全不知所云,他還抱怨說:那六條實線虛線,變來變去,錯綜複雜,到底是嘛意思啊?但是衛禮賢長期生活在中國,而且拜師勞乃宣,得到了真傳,還掌握了占卜之法。

周易傳播到歐洲的三個階段,西方人心目中的有字天書!

朱聖人的《周易》

利雅格和衛禮資的譯本均以清代的《周易折中》為原本,兩人譯易的態度都十分嚴謹。但若將兩者譯文一一對照,則會發現利大哥更傾向於嚴格的直譯,不願也不敢輕易越原文半步。比如,64卦的卦名,利氏一律採用音譯;相比較而言,衛大哥則更帶意譯的傾向,尤其表現在註釋部分,其中不乏衛大哥本人的理解和說明。

周易傳播到歐洲的三個階段,西方人心目中的有字天書!

清代的《周易》

至今很多西方人,認為《周易》是數學論、邏輯論、歷史文獻、咒語集,他們根本沒法瞭解到這本中國古代典籍的偉大意義。我覺得這不能怪他們,因為《周易》那些莫名其妙的文字,成為了一座無法翻越的大山,別說西方人士,就是中國人也看不懂。

即使很多玄學人士會占卜,但是《周易》的原理至今無一人融會貫通。就好比我們天天駕駛汽車去上班,但是我們都不懂汽車的構造,更無法自己在家造車。所以呢,我們都只是使用者,而不是發明創造者。《周易》的始作俑者是誰?我估計目前地球上沒人可以回答這個問題!意猶未盡的朋友,請點擊這兩篇文章:

衛禮賢傳奇:從德國神父到儒家弟子,將周易推向世界!

心理大師榮格:周易是中國人的科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