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才女可分三等:汉朝才女最佳,李清照次之,秦淮八艳只算末流

历史上,所谓的“才女”很多。但细辨之下,就会发现,不同历史时期,“才女”有着截然不同的风貌。大致上,可以把才女分为两种:汉朝才女、汉朝之后的才女。汉朝之后的才女又可以分为两种:普通才女与青楼才女。时间越靠后,才女们的境界越低。

  • 汉朝才女/家国天下

秦汉时期的中国,刚刚从蛮荒走来,保留着古老的军国体制,武风酷烈。这一时期,无论男女,普遍都有着家国情怀。而有志于学的女子们,学习的不是雕章摘句,而是经典、史籍;她们拥有的不是才艺,而是才能。

譬如班昭,她作《汉书》、《女诫》等。在古代,史书是统治者必学之书,用来学习、印证治国之术。而史书作者们,也会在书中加入自己的政治观念、感情倾向,以影响读者。所以,史学家也必是政治思想家。班昭的《汉书》,不仅让后人了解那一段历史,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后人的观念。她的《女诫》,更是作为女子守则,约束女子千余年。

古代才女可分三等:汉朝才女最佳,李清照次之,秦淮八艳只算末流

再如冯嫽,她原是解忧公主的侍女,随公主和亲,嫁入乌孙。冯嫽知书达理、善于辞令、精通西域各国语言,她以大汉使节的身份出使西域各国,宣传教化。后来乌孙内乱,她前往说服叛将归汉,免了一场兵戈。

又如蔡文姬,这是汉朝最后一位才女,她博学多才、精通音律、过目不忘。蔡文姬家中原有藏书4000余卷,都在战乱中散佚,蔡文姬本人也被掳到胡虏之中。12年后,蔡文姬被曹操赎回,犹能记得400余卷藏书,并将它们写下。

古代才女可分三等:汉朝才女最佳,李清照次之,秦淮八艳只算末流

还有救父的缇萦,上书汉文帝,言辞恳切,汉文帝感动之下废除了肉刑;东汉邓太后,6岁读史书,12岁精通论语,入宫后学习天文、算术。等等。

可以看出,汉朝才女学的是经人济世之学。她们的“才”,是实实在在的治学、济世之才。

  • 魏晋--明清才女/风花雪月

魏晋之后,有两个变化。一方面,门阀崛起、国家动荡,家国情怀已不再;另一方面,儒家礼教制度渐渐地渗入人们日常生活中,女人的地位降低。这就使得女人的志气降低,关注点从家国转移到家庭和男人。所以这一时期的才女,不再学习经、史,而是专攻诗词文章,由才能转为才艺。才女们的格局较汉朝降低了很多。

只有谢道韫是个例外,她的文章慷慨豪迈,尚自然天性。无风花雪月,而追求个人精神之自由。千古之下,唯此一女。

古代才女可分三等:汉朝才女最佳,李清照次之,秦淮八艳只算末流

比如前秦著名才女苏蕙,她创造的《璇玑图》为古今一绝。苏蕙自幼聪明,三岁学字、五岁学诗、七岁学画、九岁学绣、十二岁学织锦。长大后嫁给秦州刺史窦滔。二人婚后感情不错,但后来窦滔又纳了一房侍妾赵阳台。苏蕙非常生气,几次殴打、折辱赵阳台,这让窦滔不满。赵阳台又在窦滔面前进谗,窦滔更加气愤。

几年后,窦滔调任异地为官,只带着小妾赵阳台,没带苏蕙。苏蕙非常后悔,苦思之后织出一幅《璇玑图》。《璇玑图》总计八百四十一字,纵、横、斜、交互、正、反读均可成诗,非常玄妙。窦滔收到《璇玑图》,感动之下,与苏蕙和好。

古代才女可分三等:汉朝才女最佳,李清照次之,秦淮八艳只算末流

《璇玑图》固然玄妙,然终究也是文字游戏。之后,唐、宋、明,虽有不少才女,但无不是以诗词、书画闻名。李清照是其中的佼佼者,但也超脱不了这一境界。这一时期,才女们的格局万万不能与汉代才女相比。

  • 青楼才女/玩物

这些女子的“才艺”只是装饰门面之用,真正让男人追捧的仍是皮囊。她们从小学习才艺,只是为了取悦别人,境界比普通才女又低了一等。她们出名,只因被人追捧。

  • 总结

汉朝才女为才能女子,汉朝之后才女为才艺女子。从才能到才艺,反映了男权社会的稳固与女子地位的降低。两种女子,虽然统称才女,但本质截然不同。把“秦淮八艳”与班昭、蔡文姬等人相提并论,是天大的笑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