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孙皓晖所著《大秦帝国》,可信吗?

四节虾



孙皓晖所著的《大秦帝国》中,疯狂美化商鞅。所有商鞅的对手,都被严重丑化。历史中,真实的商鞅是什么样的?

先说商鞅为人。

《大秦帝国》中的商鞅是一个仁德之人,这完全是颠倒黑白。商鞅为人刻薄,背信弃义。虽徙木立信,却最不守信。

商鞅率领秦军与魏国公子卬率的魏军交战。商鞅畏惧魏武卒方阵的强大,便写信给公子卬。在称自己魏国时,常常受身份高贵的公子卬的关照。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能与恩人动兵戈,愿意议和,签订和平协议。 就在商鞅与公子卬议和之时,商鞅却暗藏伏兵,把公子卬抓获。而《大秦帝国》中,严重抹黑丑化公子卬,歪曲事实。

商鞅此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严重的违背和破坏契约精神。

再说商鞅思想。

一、让人民皆死于法令。

法家所谓之法,就是通过赏赐和诛杀,使人民致死为君主效忠——“善治者,塞民以法。使民之见战,如饿狼之见肉也”,“怯民使以刑,必勇。勇民使以赏,必死。怯民勇,勇民死,必王。”最终是 “赏使之忘死,威使之苦生。出死而为上用。”使“苦生忘死”的人民皆死于法令。

以法作为奴役人民和捍卫君权的手段,不是法治,而是极端的人治——治人(整死你,治死你)。

在诸子百家中,法治思想最完善的当属儒家。孔子提倡立法为民,司法独立,疑罪从无,不罪无辜的思想,已具备了法治的基本雏形。而法家则是法治的死敌。

二、尚奸。

《商君书》有曰:以善民治奸民,国削至乱;以奸民治善民,国治至强。 尚奸必出恶政,商鞅之恶政包括驭民六术:弱民、贫民、疲民、辱民、愚民、虐民。

三、恶政——驭民六术。

1、弱民。

《商君书》有曰:民强国弱,民弱国强。治国之道,首在弱民。 又曰:政做民之所恶,民弱;政做民之所乐,民强。

2、贫民。

贫民就是让人民在贫困线上挣扎,使人民‘’家无积粟‘’。商鞅认为,‘’家有余食,则逸于岁‘’。

3、疲民。

商鞅要求,百姓在耕地时,眼睛不能乱看,耳朵不能乱听,嘴巴不能乱说。 这不禁让人想起驴拉磨时,主人为了让驴专心拉磨,会把驴的眼镜蒙上。法家比驴的主人想的更加周全,不但要蒙上眼睛,还要塞上耳朵,堵住嘴巴。 在法家心中,人不如驴。


4、辱民。

睡虎地出土的秦简规定,老百姓家养的牛瘦了几斤,就要受刑。商鞅为何视人不如畜牲,让人民没有一丝尊严呢? 《商君书》如是回答:民辱则尊官。

5、愚民。 愚民就是实行文化专职,让百姓愚昧无知。成为没有思想,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任由君主驱使。

6、虐民。

《商君书》有曰:以善治民,则民亲亲(这是儒家提倡的);以奸治民,则民亲制。 又曰:重赏轻刑,民不爱上;重刑轻赏,则民爱上。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应该更名为商鞅综合症。

孙皓晖这个奴性十足的狗奴才,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已经病入膏肓。正如梁启超所言:中国人最大的劣根性是奴性。中国唯一领先世界的,是商鞅的防民之术。

法家是民主、法治、宪政的头号死敌。商鞅思想不灭,中华民族不兴!

最后,再说一下《大秦帝国》中,最典型的颠倒黑白之处:


商鞅与孟子关于人性善恶之辩。

在剧中,商鞅以儒家大师荀子的观点,批判孟子的性善论。其实,荀子晚于商鞅。即便小说、影视可以虚构,也应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商鞅应当以法家的人性本恶主张,与孟子辩驳。法家认为,国君立太子后,太子和母亲便希望国君早死。群臣皆有阳虎之心,随时准备谋反。以人性本恶论为基础。韩非子提出了三纲理论和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主张。

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

韩非还提出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主张——主而诛臣,焉有过!

孔子的性近论、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都是精华,皆是教人去恶从善。但法家的性恶论却是糟粕,为教君主作恶害人提供理论依据。但《大秦帝国》却颠倒黑白,以儒家观点,来作为法家的主张,来批判儒家。

人——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


杨朱学派


这个问题实际上包含了两个问题:

  1. 《大秦帝国》这本书写的怎么样?

  2. 《大秦帝国》的内容是否符合史实?

先做一简要回答,如有耐心可继续看后文详述。

对于第1个问题,个人觉得《大秦帝国》是近年来少有的一部经典力作,也是近十年来最畅销的长篇历史小说,作者著名的秦史专家孙皓晖先生,积30年文史沉淀,历16年写作之功,为我们一朝奉献出这部洋洋500万言的史诗级巨著,将战国时期秦、韩、魏、赵、燕、楚、齐七国群雄并起逐鹿天下的历史苍劲地铺展开来,描绘了近两百年的战争风云与帝国生灭。

大秦帝国作为时代精神汇集的帝国,集中地体现了那个时代中华民族的强势生存精神。按照那时人的说法,则是“凡有血气,必有争心。”放眼我们当今现在,这种血气还有多少?在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时代,这部著作无疑是提振民族精神的强心剂。

对于第2个问题,《大秦帝国》虽则是一部小说,但内容大体是符合历史事实的,该书参考的各类历史典籍多达273部之多(后文会有一个清单),书中很多重大事件、历史典故、风俗习惯、礼法制度、国家法令等等,在《史记》,《战国策》,《资治通鉴》,《汉书》等史料中都是有明确记载的。然而话又说回来了,这毕竟是一部小说,对于史书中没有记载的内容,为了小说故事情节的饱满性,作者势必会加入一些个人合理的想象内容。比如长平之战,就当时的历史事实而论,这肯定是一个宏大的历史事件,而《史记》等史料中的记载也就聊聊几百字。为了精彩的再现长平之战前前后后发生各种故事,必然会引入作者的想象。同时为了满足小说人物的饱满塑造、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小说主旨的突出,也势必会融入一部分作者虚构的内容。


如果你还感兴趣的话,下面将更加详细的介绍一下这部经典之作。

礼崩乐坏,群雄逐鹿的战国时代,面临亡国之祸的秦国于列强环伺之下,崛起于铁血竞争的群雄列强之林。从秦孝公开始,历一百六十余年六代领袖坚定不移的努力追求,经商鞅变法、张仪“连横破纵”,范雎“远交近攻”,白起长平大战,吕不韦摄政,李斯蒙恬护法等重大事件,最后秦王嬴政完成了一场伟大的帝国革命。秦扫六合而一统天下,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

全书共分为六部《黑色裂变》、《国命纵横》、《金戈铁马》、《阳谋春秋》、《铁血文明》、《帝国烽烟》。这部鸿篇巨制还原了巨大的历史落差与戏剧性的帝国命运,再现了一个国家一步步实现自己梦想的悲壮历程。书中每一行每一页都充满着智慧方略、阳谋政治的风骨、奋发惕励、强势生存的精神,充满着来自中国原生文明时代的英雄风骨与本色灵魂。

从大出看,该书将战国时代的格局变化梳理成了一条简明的线。秦国经过变法改革之后的由弱变强,六国在时代大潮中先后由兴转衰直至灭亡。几乎每一部都从天下格局的变化来看待秦国的发展形势,并通过主要历史人物的活动揭示当时秦国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该问题的主要行动。

从细出看,小说里包含了大量的各类知识,历史典故、农业生产、商业活动、风俗习惯、礼法制度、国家法令、先秦军事、实用技艺、水利工程、天文地理、阴阳卜卦,诸子百家、部族民族、地域特色、器物名产、古代游戏、民谚格言等琐细的知识点都有涉及。在各色人物的对话互动中,细心的读者也能找到不少行业与地域的特殊讲究,例如古代船夫与水工的一些行规与工作特点,穿插在某些情节的过渡部分之中----这些都是带有现实生活的影子。在同类作品中,几乎找不出像《大秦帝国》这样大量糅杂知识性内容的历史小说了。

本书的作者孙皓晖先生,是学者型作家,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孙老曾经给出了一份《大秦帝国》的主要参考书目,我相信绝大数人都跪了,也相信大家对这部小说内容有一个合理的评判。

《大秦帝国》主要参考书目

  一、古典史料类

  《史记》 [汉]司马迁 撰 中华书局出版横排注释版

  《汉书》 [汉]班固 撰 [唐]颜师古 注 中华书局 1999年横排版

  《后汉书》《三国志》等其余二十二史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等编修

  《纲鉴易知录》[清]吴乘权等辑施意周点校 中华书局出版 1960年5月竖排版

  《战国策全译》 王守谦等译著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2年9月版

  《尚书·国语·战国策》 杨冬主编 远方出版社 1998年9月版

  《国语》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组校点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年3月竖排版

  《左传选》 朱东润 选注 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6年4月竖排版

  《全译廿五史纲鉴》(上、下) 张宏儒 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年5月版

  二、近当代研究史料类

  《中国通史》 范文澜等著 人民出版社出版 1978年6月版

  《中国史稿》 郭沫若 主编 人民出版社 1976年7月版

  《战国会要》 杨宽 吴浩坤 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年12月版

  《中华远古史》 王玉哲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4月版

  《殷商史》 胡厚宣 胡振宇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4月版

  《西周史》 杨宽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年11月版

  《西周史》 许倬云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1994年12月版

  《春秋史》 顾德融 朱顺龙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4月版

  《战国史》 杨宽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4月版

  《战国史》 杨宽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55年9月版

  《赵国史稿》 沈长云等著 中华书局出版 2000年11月版

  《齐国史》 山东省社科院项目组编 山东人民出版社

  《河套史》 王天顺 著 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6年1月版

  《楚国史》 李玉洁 著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2年6月版

  《燕国简史》 王彩梅 著 紫禁城出版社 2001年5月版

  《新编秦汉史》 林剑鸣著 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台北) 1981年11月竖排版

  《中国制度史》 吕思勉 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5年5月竖排版

  《中国度量衡史》 吴承洛 著 上海书店出版 1984年5月版

  《中国兵器史稿》 周纬 著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6年1月版

  《秦汉官制史稿》 安作璋 熊铁基 著 齐鲁书社出版 1984年1月版

  《先秦职官表》 左言东 编著 商务印书馆出版 1994年7月版

  《中国财政史》 中国财政史编写组 编著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87年11月版

  《中国赋税史》 孙翊刚 董庆铮 主编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87年4月版

  《中国服饰史》 黄能馥 陈娟娟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年9月版

  《亚洲古兵器图说》 周纬 编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年12月版

  《历代金殿殿试鼎甲朱卷》 仲光军等编 花山文艺出版社 1995年3月版

  《中华二千年史》 邓之诚 著 中华书局出版 1983年6月竖排版

  《中国民族史》 吕思勉 著 东方出版社 1996年3月版

  《中国风俗史》 张亮采 著 东方出版社 1996年3月版

  《中国文化史》 柳诒徵 编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8年6月版

  《中国商业简史》 林文益 编著 中国展望出版社 1985年5月版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史》 沈光耀 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5年6月版

  《中国民政史稿》 孟昭华 王明寰 著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6年2月版

  三、古典文献类

  《商君书注译》 高亨 注译 中华书局出版 1974年11月版

  《商君书译注》 石磊 董昕 译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3年1月版

  《尸子译注》 李守奎 李轶 译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3年1月版

  《竹书纪年译注》 张玉春 译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3年1月版

  《荀子简注》 章诗同 注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4年7月版

  《易经》多种版本

  《南华经》 庄周 著 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4年4月版

  《吕氏春秋·淮南子》 杨坚 点校 岳麓书社 1989年3月版

  《诗经全译》 袁愈嫈 译诗 唐末尧注释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1年7月第2版

  《说苑疏证》 [汉]刘向 撰 赵善治 疏证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5年2月竖排版

  《黄帝阴符经》 周止礼 常秉义 批点 中国戏剧出版社 1999年6月版

  《说文解字》 [汉]许慎 撰 中华书局出版 1963年12月竖排版

  《楚辞直解》 陈子展 撰述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8年2月竖排版

  《易经入门》 孙振声 编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 1988年8月竖排版

  《墨子全译》 周才珠 齐瑞端 译注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5年8月版

  《韩非子全译》 [战国]韩非 著 张觉 译注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2年3月版

  《博物志全译》 [晋]张华 原著 祝鸿杰 译注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2年12月版

  《东周列国志》 [明]冯梦龙 编 [清]蔡元放 评 岳麓书社出版 1990年4月版

  《论语》多种版本

  《孟子》多种版本

  《二十四史演绎》 [清]吕安世 辑 岳麓书社出版 1986年3月版

  《孙膑兵法》今译 荣挺进 李丹 译注 中国书店出版 1994年9月版

  《鬼谷子全书》 黄海舟 整理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2年2月版

  《藏书》 [明]李贄 著 中华书局出版

  《盐铁论》 北京钢铁学院冶金系工农兵学员译注 冶金工业出版社1975年12月版

  《洗冤集录校译》 [南宋]宋慈 著 杨奉琨 校译 群众出版社出版 1980年5月版

  《西京杂记全译》 [晋]葛洪 集 成林 程章灿 译注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3年8月版

  《老子新译》 任继愈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年3月版

  《孙子今译》 [春秋]孙武 撰 郭化若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7年6月竖排版

  《全译世说新语》刘义庆著 毛德富 段书伟主编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10月版

  《周易古史观》 胡樸安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5月竖排版

  《太玄经》 杨雄 撰 范望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年11月竖排版

  《抱朴子》 葛洪 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年10月竖排版

  《搜神记·世说新语》 干宝/刘义庆 岳麓书社出版 1989年7月版

  《太平广记》【宋】李昉等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四、古典实用文献类

  《水经注》 [后魏]郦道元 著 岳麓书社出版 1995年1月版

  《水经注图》 郦道元著 [清]汪士铎图 陈桥驿校释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3年5月版

  《齐民要术》 [后魏]贾思勰 著 巴蜀书社出版 1995年9月版

  《梦溪笔谈》 [北宋]沈括 著 阎嘉 周晓风等译 巴蜀书社出版 1995年9月版

  《天工开物》 [明]宋应星 著 管巧灵 谭属春 校注 岳麓书社出版 2002年4月版

  《山海经译注》 方飞译注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1999年2月版

  《武经七书》 欧阳轼 主编 海南出版社 1991年7月版

  《关中胜迹图志》 [清]毕沅 撰 张沛 校点 三秦出版社 2004年12月版

  《仪礼全译》 彭林 译注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7年10月版

  《智囊補》 [明]冯梦龙 辑 齐林 王云 点译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7年4月版

  五、专史研究类

  《中国古代兵书》 王兆春 著 蓝天出版社 2004年8月版

  《甲骨文字源流简释》 刘鸣 编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5年8月版

  《现代汉语版资治通鉴》 柏杨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985年10月版

  《中外历史年表》 翦伯赞 主编 中华书局出版 1961年2月版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沈起炜 编著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先秦文化研究》 姚政 著 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出版 2004年11月版

  《先秦礼乐》 刘清河 李锐 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年9月版

  《民俗礼仪万年历》 曾强吾等编著 气象出版社出版 1998年6月版

  《中国古代龟卜文化》 刘玉建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年4月版

  《星象预测万年历》 李芝萍 徐登里 编著 气象出版社出版 1999年7月版

  《占候解读》 杨昶 编著 广西民族出版社 1993年3月版

  《古代占星术注评》 刘韶军 编著 北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年10月版

  《民间实用天文历法通书》 黄世平 编著 三环出版社出版 1991年11月版

  《秦始皇帝传》 马非百 编著 江苏古籍出版社

  《秦始皇史话》 赵志愿 主编 咸阳诗社出版 1994年版

  《秦始皇》[日]古川中夫著纪太平 韩昇译 三秦出版社1989年2月版

  《秦始皇传》 张分田 著 人民出版社 2003年4月版

  《咸阳帝都记》 王学理 著 三秦出版社 1999年8月版

  《中国历史地图集》 谭其骧 主编 中国地图出版社 1982年10月版

  《中国实用地图册》 成都地图出版社编制、出版 1999年1月版

  《中国名家》 张新 著 宗教文化出版社 1996年11月版

  《战国史话》 彭邦炯 谢齐 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2年2月版

  《陕西考古重大发现》(1949-1984) 陕西省考古学会编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6年7月版

  《中国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 柏杨 著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 1986年1月版

  《诸子百家》 绘画本 华艺出版社出版 1992年12月版

  《风水与建筑》 亢亮 亢羽 编著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9年2月版

  《中国古建筑二十讲》 楼庆西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2004年8月第2版

  《中国古代民俗》 王静悦 赵宗乙 主编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4年5月版

  《中国民俗史话》 郭立诚 著 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2005年1月版

  《中国武术史话》 赵国庆等编著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0年9月版

  《甘泉宫志》 姚生民 编著 三秦出版社 2003年10月版

  《先秦寓言史》 白本松 著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1年8月版

  《先秦兵书佚文辑解》 徐勇 主编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3年1月版

  《鬼谷子兵法破解》 陈宇 著 解放军出版社 2004年1月版

  《秦始皇嬴政传》 黄中业 著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6年1月版

  《秦汉赋役制度考略》 钱剑夫 著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4年6月版

  《中国古代的造船和航海》 金秋鹏 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5年11月版

  《中国墨家》 李亚彬 著 宗教文化出版社 1996年11月版

  《中国农家》 张云飞 著 宗教文化出版社 1996年11月版

  《老皇历》 上官居士 主编 延边大学出版社 2004年1月版

  《中国茶经》 陈宗懋 主编 上海文化出版社 1992年5月版

  《中国古代兵器》 《中国古代兵器》编纂委员会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5年6月版

  《关陇文化与嬴秦文明》 陈平 著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年4月版

  《黄河文化百科全书》 李民 等编 四川辞书出版社 2000年2月版

  《中国思想宝库》 中国思想宝库编委会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0年9月版

  《东方思想宝库》 东方思想宝库编委会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0年8月版

  《人类谋略宝库》 甘华鸣 主编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 1992年10月版

  《白话先秦诸子》中外名人研究中心编 黄山书社出版 1992年8月版

  《一百僧佛图》 卢延光 绘画 吴伯衡蔡卓之 编文 新世纪出版社 1992年4月版

  《中国一百神仙图》 卢延光 绘画 吴绿星 编文 新世纪出版社 1990年11月版

  《中国古典园林史》 周维权 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0年12月版

  《中国历代名人图会》 房立中 陈运坤 主编 学院出版社 1994年7月版

  《中国典故》(图文本) 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3年5月版

  《中国历代开国帝王传》 李祖德 主编 黄山书社出版 1987年12月版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翦伯赞 郑天挺 主编 中华书局出版 1962年8月版

  《中外败将评传》 严国群 编著 国防大学出版社 1987年12月版

  《古代名将传》合订本 中华书局出版 1983年8月版

  《中国古代廉政制度史》 余华青 主编 西北大学出版社 1991年7月版

  《中国人史纲》(上、下) 柏杨 著 时代文艺出版社 1987年12月版

  《中国文化要义》 梁漱溟 著 学林出版社出版 1987年6月版

  《中国谋略家全书》 张秀枫 主编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1年9月版

  《中日丝绸业近代化比较研究》 王翔 著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2年12月版

  《中国古代青铜器简说》 杜廼松 著 数目文献出版社出版 1984年5月版

  《中国古代医学家及其故事》 孙溥泉 徐复霖 编著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82年8月版

  《史籍浅说》 吕涛 潘国基 奚椿年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4年6月版

  《秦俑纵横谈》 张占民 西北大学出版社 1990年3月版

  《中国古代节日风俗》 韩养民 郭兴文 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7年10月版

  《中国古代兵书杂谈》 王显臣 许保林 战士出版社出版 1983年12月版

  《中国古代科技名人传》 张润生 陈工俊 程惠芳 编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1年5月版

  《古代经济专题史话》合订本 中华书局出版 1983年10月版

  《中国古钱价目图录》 董大勇 编著 西北大学出版社 1998年6月版

  《中国古代饮茶艺术》 刘昭瑞 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7年7月版

  《古兵器》 黄意明 徐铮 编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年12月版

  《古玉》 马久喜 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年4月版

  《治国之道·中国历代治国思想精华》 余胜椿 主编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88年6月

  《墨子》白话今译 吴龙辉 译注 中国书店出版 1992年10月版

  《苦行救世——墨子的智慧》 舒大刚 著 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6年11月版

  《汉语外来词词典》 刘正埮 等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4年12月版

  《孙膑兵法破解》 陈宇 著 解放军出版社 2002年5月版

  《中国上古先秦夏商周断代史研究》 赵志愿 著(民间研究)

  《中国历代皇帝》 李玲久 李显深 著 济南出版社 1989年10月版

  《帝范》 [唐]李世民 撰 张玉龄 释译 远方出版社 1998年10月版

  《帝学》 [宋]范祖禹 撰 杨淮 杨洹 释译 远方出版社 1998年10月版

  《帝鉴》 [明]张居正 撰 继祖 红菊 释译 远方出版社 1998年10月版

  《谋略论》 柴宇球 编著 蓝天出版社出版 1991年7月版

  《中国军事史略》 高锐 主编 军事科学出版社 1992年3月版

  《中国史大事纪年》 藏云浦等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年10月版

  《中国古币真假辨别入门》 张志中 编著 知识出版社 1993年8月版

  《考工记营国制度研究》 贺业钜 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5年3月版

  《易占解读》 何宗旺 张家国 编著 广西民族出版社 1999年3月版

  《因果解读》 尉迟治平 席嘉 编著 广西民族出版社 1999年3月版

  《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人物》 张大可等 主编 海南出版社 1996年3月版

  《新编中国军事史》 史仲文 胡晓林 主编 人民出版社 1995年9月版

  《中国史学发展史》 尹达 主编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85年7月版

  《史学概论》 白寿彝 主编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83年7月版

  《中国历史研究法》 梁启超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年9月版

  《中国历史大辞典·史学卷》 编纂委员会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历史文化的多维透视》 佘树声 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5年5月版

  《中国古代行政管理体制研究》 张晋藩 主编 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8年7月版

  《中国经济思想史》 胡寄窗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63年8月版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编写组编 企业管理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三千年文祸》 谢苍霖 万芳珍 著 江西高校出版社 1991年12月版

  《中国古代经济著述选读》(上下) 虞祖尧 编著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5年4月版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编写组编 中华书局出版 1977年7月版

  《中国古代史》(上中下) 朱绍侯 主编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2年6月版

  《中国丝绸史研究》 王翔 著 团结出版社出版 1990年12月版

  《中国经济史论丛》(上下) 傅筑夫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0年1月版

  《中国古代土地关系史稿》 陈守实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4年2月版

  《中国货币史纲要》 千家驹 郭彦岗 合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6年6月版

  《中国历代土地制度史纲》(上下) 乌廷玉 著 吉林大学出版社 1987年1月版

  《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选注》 阙勋吾 主编 岳麓书社出版 1984年4月版

  《中国第十六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论文集》 中国史学会编 中华书局出版 1985年7月版

  《古都西安》 王崇人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1年7月版

  《秦汉货币史稿》 钱剑夫 著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6年6月版

  《中国宦官制度史》 余华青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3年6月版

  《中国货币发展简史和表解》 千家驹 郭彦岗合著 人民出版社 1982年3月版

  《十批判书》 郭沫若 著 人民出版社 1954年6月版

  《杂家帝王学》——吕氏春秋 刘元彦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2年6月版

  《游侠人格》汪涌豪 陈广宏 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1996年11月版

  《中国古代等级社会》 葛承雍 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2年5月版

  《墨子:兼爱人生》 陈伟 编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1993年11月版

  《孔子的法律思想》 杨景凡 愈荣根 群众出版社 1984年6月版

  《霸权迭兴》——春秋霸主论 晁福林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2年6月

  《生命的大智慧·老子》 余培林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9年11月版

  《中国人的圣书·论语》 宋淑萍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9年11月版

  《墨——苦行与救世》 张永义 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6年8月版

  《庄子现代版》 流沙河 成都出版社 1992年2月版

  《诗经今注今译》 马持盈 注译 台湾商务印书馆

  《历史地理论集》 黄盛璋 人民出版社 1982年6月版

  《中国古代货币思想史》 肃清 著 人民出版社 1987年2月版

  《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研究》 中国史研究编辑部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4月版

  《三省制略论》 王素 著 齐鲁书社出版 1986年5月版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瞿同祖 著 中华书局出版 1981年12月版

  《中国古代籍帐研究》 [日]池田温 著 龚泽铣 译 中华书局出版 1984年8月版

  《西汉社会生活概述》 谢国桢 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5年6月版

  《中国考古》 安金槐 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年12月版

  《中国青铜器》 马承源 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年7月版

  《中国陶瓷》 冯先铭 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年11月版

  《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地图集》 张传玺 杨济安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4年3月版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名著选》 赵靖 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5年6月版

  《北周六典》(上下) 王仲犖 著 中华书局出版 1979年12月竖排版

  《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徐旭生 著 文物出版社 1985年10月版

  《简明中国经济通史》 郑学檬等著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4年5月版

  《中国经济思想史资料选辑》巫宝三 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年5月版

  《新编中国军事史》(上下) 史仲文 胡晓林 主编 人民出版社 1995年9月版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1~8册) 翦伯赞郑天挺 主编 中华书局出版

  《通鉴纪事本末》(1~12册) 中华书局出版 竖排版

  《四部精华》(全三册) 北京古籍出版社 1990年6月竖排版

  《中国法制史料》[日本]岛田正郎主编 杨家骆主编 鼎文书局印行(台北)1979年版

  《中国法制史料》第二辑 [日] 岛田正郎 主编 鼎文书局印行(台北)1982年版

  《中国法制史及其引论》 李甲孚 著 三民书局出版(台北) 1980年版

  《中国古代法医学史》 贾静涛 著 群众出版社 1984年6月版

  《中国古代法律史知识》 刘海年 杨一凡 编著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4年7月版

  《中华法苑四千年》 倪正茂等著 群众出版社 1987年6月版

  《中国法制史简编》 肖永清主编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1年6月版

  《中国法律思想史纲》 张国华 饶鑫贤 主编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4年8月版

  《中国法制史》 张晋藩 主编 群众出版社 1982年7月版

  《中国法律思想史》 张国华 主编 法律出版社 1982年6月版

  《中国法律思想史资料选编》 法学教材编辑部 法律出版社 1983年1月版

  六、历史哲学类主要书目

  《资本论》中文版 马克思著

  《存在主义》中文版 萨特著

  《梦的解析》中文版【奥】 弗洛伊德著

  《精神分析引论》【奥】弗洛伊德著

  《鲁迅全集》多种版本

  《论历史科学》 马、恩、列、斯著 黎澍主编 人民出版社1980年9月版

  《西方名著提要》[英]汉默顿编 何宁 赖元晋编译 商务出版社1987年4月第2版

  《历史研究》(上中下) [英]汤因比著 曹未风等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1966年6月版

  《当代史学主要趋势》 [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著 杨豫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东方专制主义》[美]卡尔·A·魏特夫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9月版

  《文明冲突论》【美】亨廷顿著

  《文明论概略》【日】福田谕吉著

  《圣经》多种版本

  《论法的精神》【法】孟德斯鸠著 中国汉译名著系列

  《社会契约论》【法】卢梭著

  《政治正义论》【英】威廉·葛德文著

  《潘恩选集》【英】托马斯·潘恩著

  《政治学》【古希腊】亚里斯多德著

  《社会命运》【法】维克多·孔西得朗著

  《联邦党人文集》【美】汉密尔顿等著

  《人类的由来》【英】达尔文著

  《爱因斯坦文集》

  《科学的社会功能》【英】J·贝尔纳著

  《生命科学史》【美】洛·玛格纳著


积翠古亭


我花了四个月的时间看完孙老整套的《大秦帝国》,看完之后真的是感慨万千,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各种滋味应有尽有。正如宣传中说到的,这是第一部、也是目前唯一一部正面描写秦的历史小说,讲述了秦人悲壮、辛酸的奋斗史。而从汉之后为了保证在宣传的正统性,就一直贬低秦,而这部小说间接说明秦对华夏文明的巨大贡献,是华夏文明生成的正源。所以我向大家推荐孙皓辉老师的《大秦帝国》。



我第一次接触秦制文明是在高三时读到玄色《哑舍—秦失其鹿》,一下我就被吸引了,高考之后又买了于秦相关的历史资料,后来看了电视剧《大秦帝国—裂变》,这部电视剧更不用说,一下就被折服了,然后就买了一整套书。 这部小说是以秦国的奋斗发展的历史架构来写,历史上重大的事件都一一还原,而对一些比较模糊的事件进行艺术加工。书中从秦孝公商鞅变法开始说起直至秦朝灭亡。孙老从秦的角度来看待战国史,从华夏文明史来看待商鞅变法,所以孙老对商鞅有着执着的爱,这种爱从书中和电视剧中均能体现。并且对秦制文明有着高度的评价,实则是对商鞅变法的肯定和和评价。



有人一直都说秦朝的灭亡是因为它暴虐,其实不是的。秦灭的原因有很多因素,但绝对不会是因为暴虐。因为打败王陵率领的秦军是六国的遗老遗少。因为六国被灭触动了太多贵族的利益了,当然还有一个天赐良机—扶苏被杀,胡亥当政。不过孙老的《大秦帝国》真的是一部很优秀的历史小说。因为它是小说不是想《明朝那些事儿》的正史通俗化,所以会有一些瑕疵。但它绝对是一部优秀的作品。这已经不仅仅是一部历史小说。如果你想详细的了解战国到秦的完整的历史体系,那你可以从里面得到这段知识。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孙皓晖的《大秦帝国》是部小说,是小说,是小说!小说是什么?说高大上一点,是文艺作品,文艺作品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如果你当正史读,说什么信什么,那就“呵呵”了。


秦之历史,一是因古代文献,文字精练,一个人,一件事,往往十几个字,几十个字就描述完了,自然语焉不详。要知道在那个年代,一把刀,一片简,写个文可是个艰难的事,自会化繁就简。

二是秦与山东六国长时间为敌,而山东六国视秦为蛮人,同时期六国文献记载要不忽略不记秦事,要不贬损居多,确有不详之虞。

三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灭人社稷,焚书坑儒,得罪的百家学说太多,各家知识分子还能为秦说好话的可能性极小。汉武之后,独尊儒术,而儒家是被秦害得最惨的,不仅烧了典集,还杀了不少儒生。之后各朝奉孔孟,自会骂秦为暴君暴政。

不详的历史记录,恰恰给小说家留下了巨大的发挥空间,而孙皓晖自许老秦人之后,也的确查阅了大量史料,又处于一个什么都愿意颠覆一下的年代,奋力写下了这些文字,为自己祖先正名,搞得小说象历史著作一样,也可以理解。好在仍是以小说之体发表,也是头脑清醒且进退有道。你信了,就成了历史。你认真考究了,人家则是小说家言。


总体上,因为还是靠着史料的,也不算离谱,把大秦帝国一代代君王、将相鲜活起来,不是坏事。可是老孙在小说正文中推送了大量似是史学家的评述和推导式的结论,而且过于明显的倾向性或吹捧,或申辩,秦之各色人物,事件,不惜贬低史载的六国其它人物,我认为是不妥的。从文体上就搞得小说不像小说,论文不像论文。这些内容做个随想单独成集,未尝不可直抒老孙胸意,夹在其中就成了“私货”,有迫使读者认同之感,同时也降下了全书的节奏和格调,谓为可惜。


小说的高境界,是通过文字的展开,让读者自己去品出作者深意,这点上看,《大秦帝国》是很多画蛇添足之处的。与我差不多时段阅读的《明朝那些事儿》相比,差距挺大。


净月暖阳


当然不可信!比如,从头到尾贯穿的战国四公子,按着这个算法算起来这四个人的岁数都几百岁了。这明显就是一个穿帮的大败笔。

孙的《大秦帝国》典故框架是参照于《东周列国志》,两者的框架线路流程是一样的,那就是跨度长达一百多年。不过《东周列国志》也只是明朝时候的作者所作,内容是否属实就已经需要考究了。

同样作为历史大片。同时成书于明代的《三国演义》比《东周列国志》更出名更有影响力主要是因为《三国演义》的剧情时代相对集中,不容易混乱主角。《东周列国志》的跨度时间太长,里面主角又太多。难以有高潮感。孙的《大秦帝国》试图改掉《东周列国志》的这个主次难分弊端,但是强行揉捏却又造成了很多常理穿帮。比如,强行将苏秦张仪按到一个时代,强行将战国四公子按到一起。

其次,孙的《大秦帝国》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主观揉入太多主观剧情,反而俗套了。比如,太多的情感戏,甚至连人家夫妻亲热时说的话都能写得明白,这明显就有失事实了,这就使得该作品的上限被控制住了。我们回头去对比《三国演义》,罗贯中写三国时基本不写感情戏。找遍三国只能找到曹操嫖妓,却找不到孙策周瑜怎么去泡大乔小乔。


优己


连秦国国君姓氏都能搞错,只能说是小说而已。普及下知识,姓,源于母系社会,从女旁,表示是同一老祖母传下来的,如姜、姬、姚、嬴、姒、妘、妫、姞这几大姓;在周天子分封诸侯,胙土命氏(国君把你分封到这个地方,你就以这里作为自己的氏,开创新的家族)。在姓氏制度被汉高祖破坏之前,女子称姓,男子称氏,比如我们熟悉的芈月,楚国是芈姓熊氏。秦国国君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因为祖先先被封到了赵地,就是赵国祖先,而秦国国君的祖先和老赵家是亲兄弟,没有得到封赏,所以也就没有氏,顶多可能算是分宗,统一叫做赢姓赵氏,这种情况下,秦国国君都应该叫做赵某某,秦始皇应该叫赵政;另一种情况是秦君被周天子分封到了秦地(天水),但是并不是诸侯,只是负责养马,直到周平王的时候才封为诸侯,那就应该是秦氏,国君应该叫秦某某,比如公子扶苏和二世胡亥,以及子婴应该叫做秦扶苏,秦胡亥,秦子婴。也就是说将国君称姓,赢渠梁,这种说法是严重错误,并且带有侮辱性质,不管是赵或者秦,都不应该直接称赢。我的姓氏是芈姓罗氏而来。


江城蛮子


《大秦帝国》是孙皓晖先生用16年时间写出来的,而且是专门写作,这个时候孙皓晖先生已经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了。既然是专门写作,又用了那么久,孙皓晖先生肯定是专门研究了史料。

孙皓晖先生为什么要专门写《大秦帝国》这本书,就是为了追寻中华文明的根源,也就是这本书中所谓的大争之世,皆有争心。像老秦人一样,有血性,就算有困难也能砥砺前行,坚韧不拔,奋发向上,这才是中华应有的精神,这是从建造中华文明大一统的王朝——秦朝就有的精神。

基于这样的写作目的,为了表现时代精神,以及刻画人物,孙皓晖先生肯定会在史料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因为全部按照史书上写的话,整体的人物形象和时代叙事必然显的很呆板,这就需要加入个人想象,艺术再创造,以使得历史人物丰满起来。

简单的说,就是史料是骨架,艺术加工是血肉,整体上一定是遵循历史的,但细节上就没有那么锱铢必较,非得跟历史上一样,这也不现实,毕竟史书没有那么详细。

比如书中的苏秦和张仪,历史上本来不是一个时代的人物,年龄相差很大,但在书中孙皓晖先生就把他们两个写成当世的对手,又交情如兄弟,连横对合纵,相爱相杀,这多好看,这也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和想象。

还有就是尉佗在秦朝灭亡时,遵循秦始皇遗诏不北归,一定要守住岭南,把岭南归入华夏,即使秦朝灭亡,岭南也在我汉人手里。这样充满爱国情怀的事情,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这个实在不好确定,但是这样写了,读来就让人荡气回肠。

还有商鞅的爱情,你说有还是没有呢,不好确定,但这能表现出商鞅的性格和人物形象。

所以,《大秦帝国》这本书,如果说全部都符合历史,肯定是不对的,但主要的框架肯定是符合历史进程的,在细节上,孙皓晖先生根据史料进行了再创作,毕竟这是一本小说,好看也很重要。


白璧青钱


孙皓晖所著的《大秦帝国》中,疯狂美化商鞅。所有商鞅的对手,都被严重丑化。历史中,真实的商鞅是什么样的?

先说商鞅为人。

《大秦帝国》中的商鞅是一个仁德之人,这完全是颠倒黑白。商鞅为人刻薄,背信弃义。虽徙木立信,却最不守信。

商鞅率领秦军与魏国公子卬率的魏军交战。商鞅畏惧魏武卒方阵的强大,便写信给公子卬。在称自己魏国时,常常受身份高贵的公子卬的关照。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能与恩人动兵戈,愿意议和,签订和平协议。 就在商鞅与公子卬议和之时,商鞅却暗藏伏兵,把公子卬抓获。而《大秦帝国》中,严重抹黑丑化公子卬,歪曲事实。

商鞅此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严重的违背和破坏契约精神。

再说商鞅思想。

一、让人民皆死于法令。

法家所谓之法,就是通过赏赐和诛杀,使人民致死为君主效忠——“善治者,塞民以法。使民之见战,如饿狼之见肉也”,“怯民使以刑,必勇。勇民使以赏,必死。怯民勇,勇民死,必王。”最终是 “赏使之忘死,威使之苦生。出死而为上用。”使“苦生忘死”的人民皆死于法令。

以法作为奴役人民和捍卫君权的手段,不是法治,而是极端的人治——治人(整死你,治死你)。

在诸子百家中,法治思想最完善的当属儒家。孔子提倡立法为民,司法独立,疑罪从无,不罪无辜的思想,已具备了法治的基本雏形。而法家则是法治的死敌。

二、尚奸。

《商君书》有曰:以善民治奸民,国削至乱;以奸民治善民,国治至强。 尚奸必出恶政,商鞅之恶政包括驭民六术:弱民、贫民、疲民、辱民、愚民、虐民。

三、恶政——驭民六术。

1、弱民。

《商君书》有曰:民强国弱,民弱国强。治国之道,首在弱民。 又曰:政做民之所恶,民弱;政做民之所乐,民强。

2、贫民。

贫民就是让人民在贫困线上挣扎,使人民‘’家无积粟‘’。商鞅认为,‘’家有余食,则逸于岁‘’。

3、疲民。

商鞅要求,百姓在耕地时,眼睛不能乱看,耳朵不能乱听,嘴巴不能乱说。 这不禁让人想起驴拉磨时,主人为了让驴专心拉磨,会把驴的眼镜蒙上。法家比驴的主人想的更加周全,不但要蒙上眼睛,还要塞上耳朵,堵住嘴巴。 在法家心中,人不如驴。

4、辱民。

睡虎地出土的秦简规定,老百姓家养的牛瘦了几斤,就要受刑。商鞅为何视人不如畜牲,让人民没有一丝尊严呢? 《商君书》如是回答:民辱则尊官。

5、愚民。 愚民就是实行文化专职,让百姓愚昧无知。成为没有思想,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任由君主驱使。

6、虐民。

《商君书》有曰:以善治民,则民亲亲(这是儒家提倡的);以奸治民,则民亲制。 又曰:重赏轻刑,民不爱上;重刑轻赏,则民爱上。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应该更名为商鞅综合症。

孙皓晖这个奴性十足的狗奴才,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已经病入膏肓。正如梁启超所言:中国人最大的劣根性是奴性。中国唯一领先世界的,是商鞅的防民之术。

法家是民主、法治、宪政的头号死敌。商鞅思想不灭,中华民族不兴!

最后,再说一下《大秦帝国》中,最典型的颠倒黑白之处:

商鞅与孟子关于人性善恶之辩。

在剧中,商鞅以儒家大师荀子的观点,批判孟子的性善论。其实,荀子晚于商鞅。即便小说、影视可以虚构,也应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商鞅应当以法家的人性本恶主张,与孟子辩驳。法家认为,国君立太子后,太子和母亲便希望国君早死。群臣皆有阳虎之心,随时准备谋反。以人性本恶论为基础。韩非子提出了三纲理论和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主张。

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

韩非还提出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主张——主而诛臣,焉有过!

孔子的性近论、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都是精华,皆是教人去恶从善。但法家的性恶论却是糟粕,为教君主作恶害人提供理论依据。但《大秦帝国》却颠倒黑白,以儒家观点,来作为法家的主张,来批判儒家。

人——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

创建于2018.7.9


张燃4


對於孫皓暉的大秦帝國這部書,只能說是一本很好的小說,但並不是一本算得上很好的書籍。

就像三國演義一樣,從一本小說的角度來看它的存在讓人們對這段歷史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從而讓越來越多的很著手於研究這段歷史,但對於這段歷史的正史人們一般以陳壽的三國志為準。


大秦帝國這部小說大致是記載了秦國自獻公贏師隰河西之戰到秦始皇建立大秦帝國二世而亡,記載了秦從西垂小國統一六國的近兩百年歷史。以秦國為主線,基本記載了當時的大事件。

然而,大秦帝國這部小說里有很多歷史人物被扭曲了,比如秦孝公時期的魏王和丞相公叔痤以及公子卬,為了彰顯秦而把這些人描寫得一無是處,其實對於公子卬史書上的評價是頗高的。再者就是為了現在的人方便閱讀,他的語言也及其現代化,個人認為,寫這些歷史鉅作還是用古文比較好。



学于古今


奇怪,这个问题应该具有强烈的中国特色!

小说,作为一种文学艺术作品,从来没有肩负信史的责任!

艺术作品,本质上来说,不可能是科学范畴的东西,而历史,却具有非常强的科学性要求(不完全,有争议)。

你可以通过小说,提振你对历史的兴趣,真要了解学习历史,只能是信史。

它们有本质的区别,就像猿与人类再怎么相似,我们也不可能,更不应该把两者看成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