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錢、給物,不如給個好支部——黨建扶貧豐鎮樣本

“激盪四十年 奮鬥新時代”系列報道(26)

新華網呼和浩特7月10日電(郝芳芳 賀鑫 張鵬) 2018年5月,對於內蒙古烏蘭察布市豐鎮市而言,意義非凡。

5月14日, 豐鎮市出現在內蒙古自治區扶貧辦關於全區13個區貧旗縣退出貧困旗縣的公示名單中。脫貧摘帽,近在咫尺。

在豐鎮市脫貧攻堅戰的進程中,有股湧動的紅色力量,讓人肅然起敬。在打好打贏這場“硬仗”中,豐鎮市堅持凝聚黨建合力,以黨建帶扶貧、以扶貧促黨建,將基層黨建與精準扶貧工作深度融合,發揮黨建扶貧在脫貧攻堅中的關鍵作用,趟出了一條特色黨建扶貧路。

一個村的扶貧3計

“給錢、給物,不如給個好支部。”

說起扶貧的事兒,64歲的於闆闆借用了她看電視時聽到的一句話,樸實的話語,最能表達她的內心。

於闆闆一家四口人,丈夫年紀大已無力勞動,兒子也有疾病,孫女還在上學,一家人收入很少,生活都是問題。去年,在村黨總支的幫助下,她家通過扶貧資金入股的形式,通過託養獺兔和生豬,年收入增加了5300元。對這個貧困的家庭來說,是一筆“巨大”的收入。“我們發自內心的感謝黨支部,感謝楊書記”。

於闆闆所說的楊書記是豐鎮市元山子鄉黨委組織委員、沙溝沿行政村駐村第一書記楊孝堂。老楊原本是沙溝沿行政村黨總支書記,後被調到鄉黨委工作。2016年被派駐沙溝沿任第一書記。在當黨總支書記時,楊孝堂就注重凝聚黨員力量,以黨建促扶貧,2014年他提出“黨員應做一把傘,為群眾遮風避雨;黨員應做一塊石,為群眾鋪路架橋;黨員應做一頭牛,為群眾春播秋收”的“傘石牛”精神。任第一書記後,他號召村裡所有黨員和駐村幹部發揚這種精神,幫助群眾脫貧致富。

沙溝沿行政村貧困戶一部分已無勞動能力。針對現狀,村黨總支提出了讓貧困戶“戶戶有產業,人人有措施”的目標,並制定了“菜單式”扶貧策略。

2017年3月,村黨總支與一家養殖企業合作,以扶貧資金和集體經濟入股的形式,讓企業代養生豬,等生豬出欄後交由村黨總支,再由黨總支組織人員屠宰分割銷售後,將利潤按股本佔比比例返還給貧困戶。受益這一扶貧項目的貧困戶,去年年底每一股可分紅3300元。

2017年8月,經過前期考察,村黨總支決定發展獺兔養殖,帶動貧困戶增收。獺兔養殖利潤高,但對養殖技術、防疫、管理的要求也高,貧困戶分散飼養難度大、風險大。針對這種情況召開了產業脫貧會議,大家商議後最終決定嘗試獺兔養殖。為了規避風險, 8名黨員在楊孝堂的提議和帶領下,提出由總黨支和黨員代群眾集中飼養,飼養成功後將利潤分給貧困戶。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党建扶贫丰镇样本

沙溝沿行政村獺兔養殖基地。(新華網 張鵬攝)

說幹就幹,利用扶貧資金和村集體經濟資金,楊孝堂帶領8名黨員建起了兔舍,學會了養殖技術和防疫措施。正式開始養殖後,黨員們日夜輪流值守,無償為貧困戶們代養獺兔,並聯系企業簽訂了銷售合同。

楊孝堂介紹,截至目前,已有25戶貧困戶通過扶貧資金購買獺兔交由黨員代養。養殖基地已繁殖商品兔3000多隻,預計到今年年底可繁殖8000多隻,可出售商品兔2000只,純收入能達到3萬元。可出售優良種兔1000只,純收入可達8萬元。楊孝堂說,等託養到期後,獺兔和兔舍將全部歸還貧困戶,使他們的後續產業得到保障。

此外,針對村裡農畜產品資源豐富的優勢,黨總支牽頭成立了合作社,蓋起了加工廠和包裝車間,與陝西一家農產品電商銷售平臺合作,建立了面向全國的農產品電商銷售渠道,優先銷售貧困戶的產品。

採訪中,楊孝堂總結了村裡扶貧模式的優點:既能防止扶貧資金流失,又能使幫扶效果持續化;即使遇到不可抗拒的天災人禍,黨支部承諾從集體經濟中進行彌補,貧困戶可實現穩定脫貧;拉近了黨群之間的距離,密切了幹群關係,增強了黨員的服務意識;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能脫開身更好地從事種植業;錘鍊了黨員幹部的素質,踐行“一切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

“選好產業、管好資金、黨員帶頭、支部代管,做好這幾點,我相信一定能帶領貧困群眾奔向小康。”楊孝堂說。

一個鄉的脫貧新路

元山子鄉轄9個行政村、74個自然村、91個村民小組,鄉村人口8694戶21660人,建檔立卡貧困戶641戶1448人,截至目前脫貧454戶1007人,未脫貧187戶441人。全鄉共有3個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行列。

鄉黨委書記嶽亮介紹,近年來,鄉黨委在推進脫貧攻堅工程中,將黨建工作融入產業扶貧中,建立了多種“黨建+扶貧”模式,採取“黨支部牽頭引導、合作社整合經營、公司兜底保障、黨員示範引領、貧困戶脫貧致富”的五級聯動機制,引導貧困農民發展特色產業,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效果。

盛夏時節,走在元山子村的田間,視線所到之處,都是綠葉綻放的枸杞苗。這是當地扶貧的重要產業之一。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党建扶贫丰镇样本

元山子村枸杞種植基地(新華網 賀鑫攝)

2017年,在鄉黨委、政府的幫助下,元山子行政村黨總支和巴音圖行政村黨支部引進寧夏的一家枸杞龍頭企業,流轉農民土地428畝,種植枸杞。其中,兩個行政村黨組織為貧困戶代種165畝,扶持貧困戶在自己庭院內種植枸杞108畝。此外,還專門成立了貧困戶用工管理辦公室,統籌貧困戶到枸杞種植基地從事栽種、澆水、修剪、抹芽、施肥、除草、採摘等工作。

嶽亮介紹,在枸杞種植的產業鏈中,貧困戶主要有三方面的收入,其中,流轉土地平均每戶收入500元;村委會代種戶均達到收入3000元左右;貧困戶打工收入戶均1500元左右。

在大莊科村,黨支部引進的總投資2000萬元的15萬隻蛋雞項目一期工程即將運營。嶽亮介紹,依託這一項目,大莊科、土堡子、盂縣營、大東溝等周邊村貧困戶以家庭形式養殖蛋雞,戶均養殖100—200只,預計年收入2000—4000元。土堡村黨支部還建立脫貧車間,為貧困戶養殖蛋雞1萬隻,預計一個週期內平均每戶分紅2000元。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党建扶贫丰镇样本

沙溝沿村五棵楊民俗體驗園(新華網 張鵬攝)

在沙溝沿行政村,鄉黨委與村黨總支共同建起了五棵楊民俗體驗園,推動鄉村旅遊,發展集體經濟。10套農家院,由集體統一經營徵收收益,與貧困戶5:5分成,保證了貧困戶的收入。

嶽亮介紹,元山子鄉黨委堅持不懈地以黨建工作為引領,狠抓精準脫貧工作,錘鍊出一支黨員帶頭群眾滿意的幹部隊伍,為實現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個市的澎湃力量

5月14日,內蒙古自治區扶貧開發辦公室發出《關於對2017年度全區13個區貧旗縣退出貧困旗縣序列的公示》,豐鎮市出現在公示名單中。豐鎮脫貧摘帽,近在咫尺。

公示顯示,豐鎮市已按照貧困縣退出要求,完成縣級申請、市級初審、自治區驗收核查、第三方核查評估程序。根據自治區核查和第三方評估,貧困人口漏評率和錯退率低於貧困縣退出標準;群眾認可度均在90%以上,高於貧困縣退出標準;農村牧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於全區平均水平,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水平顯著提升;脫貧長效機制完善,可持續發展能力強,已達到貧困縣退出標準。

豐鎮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喬林介紹,打好脫貧攻堅這場“戰役”中,豐鎮市堅持凝聚黨建合力,以黨建帶扶貧、以扶貧促黨建,將基層黨建與精準扶貧工作深度融合,發揮黨建扶貧在脫貧攻堅中的關鍵作用,建強脫貧攻堅指揮部,打造脫貧攻堅先鋒隊,趟出了一條特色黨建扶貧路。

近年來,豐鎮市有針對性地選配一批政治素養高、工作能力強、業務素質精、基層經驗豐富、熟悉農村工作的幹部進入鄉鎮領導班子。對8個鄉鎮的領導班子進行調整,調整幹部34人,從脫貧攻堅第一線提拔幹部19人,形成了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鄉鎮領導班子隊伍。同時,選優配強村級“兩委”班子,大力整頓軟弱渙散村級黨組織,嚴格執行自治區和烏蘭察布市村“兩委”換屆有關政策,堅決將支部書記年齡控制在52週歲以下,村黨支部班子基本實現了年輕化知識化。

在工作推進中,豐鎮市壓實脫貧攻堅責任,成立了由市委書記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各鄉鎮和辦事處也成立了由黨委書記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建立了領導包片、單位包村、幹部包戶工作機制,全力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全市共抽組包村幹部3375人,實行“一對一”幫扶貧困戶,實現了幹部包戶全覆蓋、幫扶責任到人全覆蓋。實行“四定三不”,即定戶定人定時定責,不脫貧不脫鉤,不得提拔任用。同時優化調整駐村工作力量,組建了91個駐村工作隊,選派466名優秀幹部充實到脫貧攻堅第一線,其中91名優秀年輕後備幹部擔任駐村工作隊隊長兼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整體戰鬥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在實際工作中,豐鎮市有效調動村黨組織的組織優勢、龍頭企業的市場優勢、駐村工作隊和第一書記的資源優勢、貧困戶產業扶貧的政策優勢、財政資金的推動優勢,形成了“五輪驅動”、全民參與的集體經濟發展態勢。建立了“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黨支部+公司+ 貧困戶”等多種“黨建+扶貧”模式,由黨支部牽頭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採取“黨支部牽頭引導、合作社整合經營、公司兜底保障、黨員示範引領、貧困戶脫貧致富”的五級聯動機制,引導貧困戶發展特色產業。

脫貧摘帽,攻堅2020,輕裝前行。

豐鎮市將繼續發揮黨建工作在脫貧攻堅中的引領帶動作用,持續加強作風建設,充分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著力夯實脫貧攻堅工作基礎,以黨建彙集智慧,以黨建凝聚人心,確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如期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