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民勤——扁豆米湯泡油棒子

民勤印象||舌尖上的民勤——扁豆米湯泡油棒子

故鄉民勤產小麥,主食麵,因此麵食上,除了主食上有拉麵、掛麵、揪面、挽面等層出不窮的辦法以外,充當早點及午點的饃饃,也有饅頭、花捲、包子、餅、油果子等等的花樣百轉。饃饃的做法,主要是蒸,烺,和油炸三種。油炸的有油果子,油餅子,和油棒子。油棒子就是麻花,油炸的棒,取其形似而命名為油棒子,後面跟的“子”,就跟叫男孩為“娃蛋子”一樣,其實沒有實際意義。

我小的時候,油棒子是隻有過年才能吃到,一般是臘月二十三,小年一過,就開始做過年的饃饃,先烺,再蒸,然後炸。油棒子不像天津大麻花,用死麵做,靠裡面揣其他東西增加酥脆感,我們是用發麵做的,最多打幾個雞蛋,加點糖,揉到面裡。所以發麵,是重中之重。至於搓油棒子,很簡單,將一個發好的面劑子搓成繩狀,上勁,對摺,再搓上勁,再對摺,把面頭捏住就好了。

民勤印象||舌尖上的民勤——扁豆米湯泡油棒子

炸的關鍵是火候,火太大,把油棒子放進去,很快變成個黑臉包公,樣子難看;火太小,炸半天,還是個小生的模樣,涼著寡白的臉,熟不透。最好的火候,我母親知道,她把手放在油鍋上五寸來高的地方,試試那裡的溫度,就知道火大,還是小了,大了往爐子裡撒一把碎炭,小了用火錐從下面捅幾下,以便讓火燒得更旺。所以母親炸的油棒子,火色均勻黃亮,吃著脆乾焦香。餓了,拿一根油棒子來嚼,閒了,也拿一根油棒子來嚼,都是極好的享受。

民勤印象||舌尖上的民勤——扁豆米湯泡油棒子

油棒子的最佳吃法,是用扁豆米湯泡著吃。扁豆栽種的季節和收割時間我忘記了,只記得每年,我們家糧房裡總有一個編織袋,裡面裝著一兩升的扁豆。挖半碗扁豆,洗乾淨,加水,加點鹼面,放在火上慢慢煮,等扁豆煮得快開花了,再下半碗黃米進去,繼續煮,煮到米和扁豆都開花了,用鐵勺搶個蔥花,放進去,加鹽,攪勻,米湯就好了。

將油棒子掰碎,放碗裡,澆上兩勺扁豆米湯,有幹有稀,吸溜吸溜,邊喝邊嚼,滋味特殊,適合當早餐吃。

H經常給我講一個關於扁豆米湯泡油棒子的故事。說是上高中的時候,冬天,每天早上要去大街上跑步。大西北的冬天,早上六點多,東方未白,天上還閃著星星,很冷,街上有賣扁豆米湯泡油棒子的小吃攤,鐵皮小火爐上,米湯熬得熱氣騰騰,扁豆香,蔥花香,油棒子香,誘得人直咽口水。他和幾個同學跑著跑著,就溜出隊伍,擠到賣扁豆米湯泡油棒子的小吃攤前,去吃早餐了。你要一碗,我要一碗,人多,場面混亂,那帶口罩的中年婦女,把泡了油棒子的一碗米湯遞給他們,就記不清誰是誰了,哪個付錢,哪個沒付錢了。有人吃過之後,就會不付錢,趁機溜掉。問他有沒有這樣幹過,回答說當然幹過。譴責他行為惡劣,解釋說男生們都這樣幹過,否則就不稱其為男生了。讓他懺悔,說是如果能找到當年那個賣扁豆米湯泡油棒子的婦女,他願意補償五百碗的錢給她。算算時間,那賣扁豆米湯泡油棒子的,也已經年過七旬,進古稀了,五百碗扁豆米湯的錢,可能用處不大,但是一份反哺回報的情份是需要的,遺憾現在不知她人在哪兒了。

民勤印象||舌尖上的民勤——扁豆米湯泡油棒子

  或許是偷著吃的味道做崇,H所念念不忘的民勤美食裡,扁豆米湯泡油棒子是很重要的一項。每次回民勤,一下車,就要找個小吃攤。小吃攤沒有名字,只寫著“三月餅餅”,“釀皮子”和“扁豆米湯泡油棒子”等等售賣的內容,小門臉,不加修飾的若干板凳桌子,桌子上鋪著花花綠綠的塑料油紙,一下勾起了親切的記憶,濃濃的民勤鄉音,帶著土地的氣息,此刻的小攤,就是鄉愁。我來一碗rang皮子,他要一碗扁豆米湯泡油棒子,先過一把嘴癮,再回家。

離家遠了,想家,連帶著想起的炊煙的味道,也是鄉愁的一部分。為解他的思鄉之渴,我從網上購買了五花扁豆、黃米,按照民勤的傳統做法做過幾次,但是總是有問題,要不是油棒子不夠脆,就是油不對,或者是米湯不入味,總不合他的胃口。折騰了一陣,我已興趣全無,還是到哪座山唱哪支歌,乖乖的到附近的餐廳裡去吃腸粉、蟹黃包、牛肉丸、粿條這種典型的廣東早餐吧,因為星轉鬥移,吃扁豆米湯泡油棒子的年月過了。

歡迎大家關注頭條號:民勤印象 微信公眾號:沙鄉民勤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