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之後爲什麼河北趙縣百姓爲一村姑建水祠娘娘廟來紀念她?

今年7月12日,農曆的五月二十九。河北趙縣常信村又將舉辦一年一度的“水祠娘娘”廟會,來紀念2000年前當地一位村姑。“水祠娘娘”廟會不同於其他勸善行好的廟會,它弘揚的是一種捨己救人、扶危濟困的精神,信仰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2000年之後為什麼河北趙縣百姓為一村姑建水祠娘娘廟來紀念她?

很早的時候,趙縣常信村有一座廟,叫“水祠娘娘廟”。這座廟比距今1800年曆史的趙州柏林禪寺還早200年。廟裡供奉的主神既非神,也不是仙。而是東漢初期一位捨己救人的村姑。相傳,劉秀落難時,她搭救過劉秀的性命。後來村姑卻因為當年搭救陌生男人,背上了一口閒言碎語鑄成的黑鍋,村姑不堪侮辱,投井身亡。光武帝劉秀登基之後,深感痛惜,追封她為“昭濟聖後”,並敕建“水祠娘娘廟”以為紀念。

2000年之後為什麼河北趙縣百姓為一村姑建水祠娘娘廟來紀念她?

傳說在王莽趕劉秀的時候,劉秀被王莽的軍隊趕的四處躲藏,這天中午,劉秀逃到常信村,此時的劉秀人困馬乏,一頭從馬背上栽到路邊的草叢裡,那匹戰馬也累得臥倒不起了。常信村一村姑娘往地裡給親人送午飯,看到了草叢裡的劉秀,覺得挺可憐,就把飯罐裡的稀粥讓劉秀喝了。肚裡有了食物,劉秀感覺身上也有了力氣,向村姑道了聲謝就要上馬奔逃。回頭一看身邊的戰馬,只見臥在地上的馬兒累得口吐白沫,呼呼直喘氣,渾身的汗像澆過水一般,劉秀見狀心疼的流下了淚。

2000年之後為什麼河北趙縣百姓為一村姑建水祠娘娘廟來紀念她?

村姑見一個大男人哭了,十分同情,心想:出門的人離了馬匹可不行,救了人也要救馬匹!於是,就用飯罐到井上打水,怎奈扁擔太短,夠不著水面。有了,好個村姑立即解下自己的羅裙,撕成布條,一條一條接起來,打上一罐罐清涼涼的井水,讓劉秀飲馬,終於搭救了劉秀和他的戰馬!那時候講究“男女授受不親”,村姑在蠻荒野地裡搭救陌生男子的事情傳到村裡,閒言碎語讓她抬不起頭來,為證明自己的清白,村姑在農曆五月二十九這天,投井自盡。

2000年之後為什麼河北趙縣百姓為一村姑建水祠娘娘廟來紀念她?

再說劉秀,即位之後忽然想起搭救他性命的村姑,便派使者前來尋找,以求賜封報答。當得知事情原委後,劉秀這個痛惜呀!怎奈人死不能復生,遂頒旨追封村姑為“昭濟聖後”,並在其投井之處敕建“水祠娘娘廟”,供人祭祀紀念。鄉民得知事情真相後,紛紛對村姑的義舉讚不絕口。每年農曆五月二十九村姑投井這天,從四面八方趕來上香祭祀,感念她扶危濟困、捨己救人的美德。遇到久旱不雨,則前來祈禱求雨。

2000年之後為什麼河北趙縣百姓為一村姑建水祠娘娘廟來紀念她?

關於“水祠娘娘廟”,民間有傳說,《趙州志》亦有記載。所記述故事大同小異。《直隸趙州志.雜識》載:“州東常信村西四里許有一廟,故老相傳,漢光武北巡時至此飢渴,遇一老婦,提水一瓶,光武求飲之。又將水倒於地,人馬愈飲愈深,用之不竭,人疑為神泉。光武即位後敕建祠雲:‘昭濟聖母廟。’門內鑿一井,至今遇旱災,祈禱輒靈。”

2000年之後為什麼河北趙縣百姓為一村姑建水祠娘娘廟來紀念她?

常信“水祠娘娘廟”毀於抗戰時期,已經沒有了廟宇殿堂和塑像。如今,每年的農曆五月二十九廟會還在延續著,廟會期間,不僅要搭建臨時的神棚,張掛水祠娘娘的畫像,還要請戲班子唱大戲,周圍村裡的各路花會也都自發趕來盡情表演。

2000年之後為什麼河北趙縣百姓為一村姑建水祠娘娘廟來紀念她?

趙縣人說,“水祠娘娘廟”不同於其他勸善行好的廟會,它弘揚的是一種捨己救人、扶危濟困的精神,信仰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