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以静求成,解读儒家自省修己的经典案例

曾国藩不止一次说过,“神明则如日之升,身体则如鼎之镇!“这就是曾国藩的以静求成的修己之道。主静一词来自,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对静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曾国藩的以静求成,解读儒家自省修己的经典案例

理学家的主静一说,自然有其局限 性,甚至有些理论的支持观点都是错误的。周敦颐认为人的天性本是静的,后来因为染上了欲望,就乱了。明朝的理学大师朱熹,更进一步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本意是保存真相,消灭人欲望的干扰,才是学习和创业的良途。可是后来被人误解了,变成了另类的禁欲理论,这都是儒学 在传播中,必然会遇到的磨难。

曾国藩的以静求成,解读儒家自省修己的经典案例

其实,无论是周敦颐还是朱熹,都主张明理见性,解除私欲的蒙蔽,看到自己的真实面貌,体悟到天地之理。根源都是来自《礼记·乐记》:"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泆作乱之事。"

曾国藩的见解更加不同,曾国藩是一个行动家。道光22年,曾国藩有这样的描述,“心静到了极致,身体已经忘却,应该没有一丝杂念,就像昆虫破茧而出!”如果从字面上看,有些像佛教的入定禅。其实,还是有区别的,曾国藩面临巨大的压力,四周都是算计他的人,他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主静,放弃一切主观成见,走出这个局,让自己成为局外人,思考的更全面客观。否则一不小心就会落入别人的陷阱。

曾国藩的以静求成,解读儒家自省修己的经典案例

曾国藩的以静求成,解读儒家自省修己的经典案例,也许有很多不到之处,希望大家指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