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惜!萬曆年間除了三大征還有一場戰役,結果丟了印度洋出海口

在中國歷史上,曾經有一個朝代,實際控制區域到達了印度洋,而且還多次派出艦隊前往印度洋,這個朝代就是明朝。很多人都認為明朝的實際控制區域和印度洋沒關係,然而其實明朝有印度洋出海口,那就是今天的緬甸。

其實在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後,派出大將沐英前往雲南掃平蒙古殘餘勢力,並世鎮雲南被封黔國公。此時雲南南邊的廣大土地也被朱元璋設立了6個宣慰司,也就是歸明朝管轄、收稅,但是由當地土司管理,不駐軍。

痛惜!萬曆年間除了三大徵還有一場戰役,結果丟了印度洋出海口

這6個宣慰司為孟養宣慰司、木邦宣慰司、緬甸宣慰司、八百宣慰司、車裡宣慰司、老撾宣慰司,包括了緬甸全境及部分老撾、泰國的土地,可以說當時這些地方確實是被明朝管轄的。而且一直到萬曆年間明朝都統治了這些地方,直到緬甸出現了一個東籲王國,國王叫做莽應龍,四處攻打附近的土司,並統一了緬甸全境。而此時此人就膨脹了,竟然帶兵攻打明朝雲南邊境,要知道萬曆是最不怕打仗的,萬曆三大徵就是最好的例子。

痛惜!萬曆年間除了三大徵還有一場戰役,結果丟了印度洋出海口

於是萬曆派出大將劉鋌、鄧子龍率大軍徵緬甸,與當地的土司裡應外合大敗莽應龍,並將部分宣慰司繼續納入明朝管轄,然而莽應龍很好戰,繼續入侵各個宣撫司,明朝雖然多次擊敗莽應龍,但是並沒有將其斬草除根,而且隨後明朝爆發了萬曆三大徵,後金也已經漸成氣候。最終明朝無力顧及東籲,便在1606年承認了東籲王國在緬甸的合法地位。

痛惜!萬曆年間除了三大徵還有一場戰役,結果丟了印度洋出海口

正是因為萬曆的短視,對海洋權益的不重視,沒有將東籲王朝一舉殲滅,清朝入關後緬甸曾多次與清朝作戰,最後成為清朝的附屬國,也使得中國徹底失去了印度洋出海口,讓人十分痛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