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閱讀,請關注我。凡人閱讀,你身邊最最貼心的閱讀引領者
公元684年,李敬業揚州起兵,討伐武則天。
風在吼,馬在叫,武后在咆哮。
“瞧瞧人家,這一紙檄文,勝過十萬雄兵。”
剛剛看完文書,武則天怒指滿朝文武。
“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定性準確,老孃看了,我特麼自己都想推翻自己啊。”
她手裡拿的,正是一夜之間,刷爆朋友圈的《打倒反動派武則天》。
武后質問大臣:“這樣的人才,我們為什麼留不住?”
反正是群聊,大家都裝聾作啞。
“宰相呢,出列!”
被群主@到了,只得硬著頭皮回應。
宰相滿頭大汗,語無倫次:“&魚*¥我※^禾@*%幹&$……”
武后繼續發飆:“千金萬銀,就養了你們這些蠢豬嗎?”
宰相嚇得雙膝一軟,跪地不起:“*&泥@¤♂個→#佬@&%妖*%€婆※……”
武后接著問:“這駱賓王到底是什麼人?”
宰相口齒瞬間變得清晰起來:“微臣知道,此人頗有才情。”
武后面色一緩:“愛卿起來回話。”
宰相高興得幾乎要唱出來:“太陽下山明天依舊爬上來,花兒謝了明天還是一樣的開,美麗小鳥……”
武后立馬打住:“那是王洛賓,你個山炮!”
宰相還在那沾沾自喜:“對對對,王洛賓是有個朋友是叫三毛……”
武后幾近崩潰:“滾犢子,都散了吧!”
寂靜,死一般的寂靜……
1
其實,早在半個世紀以前,駱賓王便已名滿天下。
七歲那年,住在鄉下的駱賓王,家中來了一位城裡的客人。
客人逗他:“小傢伙,平時都玩啥呢,會打王者榮耀嗎?”
駱賓王直搖頭。
“哦,那肯定在看《熊出沒》和《喜洋洋》吧?別老看國產片,得來點英文原版的。”
看著小孩一臉茫然,客人心裡極為得意:果然不比我們中產。
駱賓王突然冒出一句:“我喜歡寫詩。”
客人幾乎笑掉大牙:“你是上了個什麼國學班吧?都什麼年代了,該去學點高爾夫和馬術啦。”
駱賓王沒有理會,指著遠處池塘裡的一群白鵝,張口就來: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客人瞬間驚掉了下巴。
憑藉著這首《詠鵝》,駱賓王獲得了“江南神童”的稱號,一時間,紅比鹿晗,紫若王源,弄得方圓百里,人家的父母,打得孩子哭聲一片。
次年秋天,縣裡舉辦童子科考試。駱賓王再次豔驚四座,寫出了一首《玩初月》:
忌滿光先缺,乘昏影暫流。
既能明似鏡,何用曲如鉤。
如果說,《詠鵝》是一幅童趣滿滿的畫卷,《玩初月》則是一篇富含哲理的格言。
這就厲害了。
想想很多人,八歲的時候,看著月亮,能夠咿呀兩句“月亮粑粑,肚裡坐個diǎdiǎ”,就可以讓父母笑開了花。
等到了七老八十,終於能湊齊五十六個字,就會搖頭晃腦,到處炫耀自己會寫詩。
這樣一比的話,真的好扎心,《你畢生努力的天花板,還到不了別人的起跑線》。
2
十八歲時,駱賓王的父親去世,家裡的生活更為窘迫。
四年後,駱賓王赴京趕考。在那個考試不糊名的年代,考生的名氣,是能夠為自己加分的,許多人便將更多的功夫,用在考場外。
或攀附權貴,請求推薦。或炒作宣傳,成為熱點。
駱賓王既不認識皇親國戚,也不屑於作秀包裝,總認為考試的小船,老子一個人也能劃,結果自然名落孫山。
眷然懷楚奏,悵矣背秦關。
涸鱗驚照轍,墜羽怯虛彎。
素服三川化,烏裘十上還。
莫言無皓齒,時俗薄朱顏。
我明明一個大美人,你們這些世俗之貨,竟然不來撩我!我呸,我呸,我呸呸呸!
冷靜下來,駱賓王終於明白,《為什麼寒門難出貴子?因為考試拼的不僅僅是知識》。
3
落榜後的駱賓王,經朋友推薦,在右衛軍中,謀了一份差事。
雖然職位很低,薪水不高,但好歹能落個帝都戶口。
再說了,這麼熱的天氣,能在京官的辦公室裡,吃著西瓜,吹著空調,夫復何求。
讓他沒料到的是,人生的第一份工作,還沒有熬完最低五年的服務期限,就被炒了魷魚。
當時的長安城,遊樂場所眾多,鬥雞、賭博、雜耍隨處可見。
年少的駱賓王,經常背個琵琶,唱著“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 呼朋引伴,流連其間。
直到有一天,他們這夥小文青,在賭場遇見了一幫殺馬特,兩個互相瞧不上的群體,那一刻,偏偏又深情對視了幾眼。
“你瞅啥?”
“瞅你咋滴!”
噼裡啪啦,一言不合就開打。
號稱“詩劍傳家”的駱賓王,當然不甘落後,立刻大顯身手。
還沒打夠,便聽得一聲怒吼,巡街的官兵,將他們全都抓走。
最終,在中央警衛團工作的駱賓王,以行為不端的罪名,被開除公職。
然落魄無行,好與博徒遊。
駱賓王的此段經歷,便成為了雞湯文中的反面典型——《你的不自律,正在慢慢毀掉你》。
4
“神童”的光環,也遮不住博徒的汙點。昔日的好朋友,不是避而不見,就是屏蔽了朋友圈。
當時門客今何在,疇昔交朋已疏索。
心灰意冷的駱賓王,只得收拾行囊,準備返鄉。
途中,偶遇道王李元慶。李元慶早聞駱賓王的才名,便邀請其擔任王府錄事,負責起草各類公文。
本就妙筆生花的駱賓王,從事這樣的工作,自然如魚得水,遊刃有餘。
道王主政的豫州,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差不多等同於非洲,到了駱賓王的筆下,卻秒變歐洲。
這樣的奏章,呈上朝堂,自然龍顏大悅,駱賓王也因此深得道王倚重。
唐朝有個規定,王府官員任職,最長不得超過四年。生怕王爺和下屬,日久情深,合起夥來鬧革命。
到了第三年,道王讓駱賓王寫篇個人小結,自敘所能,也就是介紹一下自己的特長,身高、三圍、長相、酒量、文章什麼的,好在次年離職的時候,能讓吏部重新安排,定個好一點的職位。
駱賓王卻不願接受這份好意,反而大談“自舉用人”的弊端,順帶對道王進行了一番花式挖苦:
若乃脂韋其跡,乾沒其心;說己之長,言身之善;靦容冒進,貪祿要君;上以紊國家之大猷,下以瀆狷介之高節;此兇人以為恥,況吉士之為榮乎?所以令炫其能,斯不奉令。謹狀。
如果是王婆賣瓜,自賣自誇,寄幾吆喝寄幾,便能加官進爵,那麼對上,則干擾治國大計,對下,則有損君子之風。
這種做法,連一般人都覺得羞恥,何況我們這些以高尚自居的人?所以,要我主動炫耀本領,賣弄才華,還不如脫了官服回家呢。
於是乎,四年期滿,駱賓王就直接回到了老家,只留下道王一臉的尷尬。
好吧,《你特麼不是說話直,而是情商低啊》。
5
如果你覺得有點可惜了,千萬彆著急。
因為這僅僅是個開始,駱賓王的一生,一直都是左手入仕,右手辭職,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然後慢動作重播。
像這般進進出出,駱賓王的仕途上,出現過好幾次。
離開道王府,駱賓王回到了兗州,十年間,一直寄情山水,把酒言歡,閒雲野鶴,逍遙快活,留下了不少詩作:
二三物外友,一百杖頭錢。
賞洽袁公地,情披樂令天。
促席鸞觴滿,當爐獸炭然。
何須攀桂樹,逢此自留連。
但生活不只有詩和遠方,還有眼前的苟且。
駱賓王上有老母,下有妻兒,幾畝薄田,無法維繫生活。面對“糟糠不贍,箄笥無資”的困境,已過中年的駱賓王不得不重新思考人生。
公元665年,高宗泰山封禪,要求沿途各州,舉薦“山野遺彥”,為朝廷所用。駱賓王便抓住這次機會,弄到了一個從九品的小官——奉禮郎。
幹了三年後,駱賓王手頭上有點積蓄了,正準備再努力一把,在帝都九環買套小房子,從此安定下來。卻發生了一個小意外,讓他的美夢瞬間醒了過來。
一次朝會結束,上級官員例行檢查,發現祭品的擺放,錯亂無章。這在禮節繁縟、等級森嚴的皇宮,可是不能容忍的錯誤。
身為奉禮郎的駱賓王,因此犯下“不敬之罪”,被“停職待處”,又一次成功失業。
是年,吐蕃再次犯邊。禮部侍郎裴行儉隨軍出征,有意讓駱賓王擔任軍中幕府。
面對如此盛情,駱賓王又來了一個華麗麗的拒絕,只不過與道王府那次相比,語氣稍微婉轉了一點:
不汲汲於榮名,不慼慼於卑位,蓋養親之故也,豈謀身之道哉?
況流沙一去,絕塞千里。子迷入塞之魂,母切倚閭之望。就令觀以卒歲,仰南薰之不貲;而使憂能傷人,迫西山而何幾?
我當官不是為了虛名,只是為了照顧年邁的母親。現在若遠赴邊疆,母親倚門而望,終日憂傷。這種背親求榮的事,實在不能為之。
百善孝為先,侍郎大人也不便多說,只得隨他去。
幾年後,駱賓王被推薦為御史臺侍御史,不到半年,便因為多次上疏議論朝政,觸怒了天子,被捕入獄。
駱賓王倍感冤屈,卻又求助無門,只得寫下一首《在獄詠蟬》,託物言志: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秋露重,秋風涼,蟬兒欲飛不能,欲唱無聲。沒有人相信我品行高潔,又有誰能幫助我證明清白呢?
好在萬惡的舊社會,還有一種驚喜叫“大赦”。次年八月,朝廷新立太子,依例進行大赦,駱賓王終於重獲自由。
出獄後,深受武則天信任的御林將軍程務挺,想推薦駱賓王在長安任職。作為李唐的子民,哪怕只是一個低到塵埃的小吏,駱賓王也斷然予以回絕。
嗯,《“不合群”的人,高貴在骨子裡》。
6
至此,駱賓王的仕途Game Over。與其光鮮奪目的文名相比,駱賓王在政治上的成就,幾乎不值一提。
究竟是性格使然,還是時代所限?在駱賓王的三首代表作中,或許能找到答案。
七歲時,人家的小朋友,看到水中的白鵝,想到的只可能是,鍋裡的鵝湯,或是碗裡的鵝蛋,駱賓王卻感受到了“曲項向天歌”的不凡與傲慢。
“既能明似鏡,何用曲如鉤”,糾結,矛盾,不知歸路。在兼濟天下和獨善其身之間,駱賓王進退維艱,舉棋不定,明明可以大展拳腳,求得功名,卻又心生厭倦,放曠林泉。
加之高宗時代,武后專政,奸佞橫行,駱賓王這樣的人才,“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仕途上自然難有大的作為。
但終歸是胸懷天下,心繫蒼生,面對武氏竊國,李唐垂危,年邁的駱賓王,仍然義無反顧身,挺身而出。
在揚州,他起草了《代李敬業討武曌檄》。原文太長,亂譯如下:
你個出身卑微的賤婢,在宮中亂搞男女關係,兇殘成性,親近奸佞,殺戮兄妹,毒死母親,喪盡天良,人神共憤。
萬里江山,我李氏自古就擁有無可爭議的主權,你這種跳樑小醜,完全是倒行逆施。我李唐兒孫,還有承蒙聖恩的文武大臣,已經嚴重關切,並表示極大的憤慨,必當順應民心,打死你這個老妖精。
最後,再鄭重提醒你一次,這國家,姓李,不姓武!
氣勢磅礴,振奮人心。
憑藉這一篇雄文,李敬業短短數日,就收穫了十萬雄兵和千萬人心。
雖然這場起義,僅僅三個月就以失敗告終。駱賓王沒能實現“賓於王”的理想,也未能馳騁沙場,拜侯封相,但這篇檄文,卻與王勃的《滕王閣序》一起,被譽為中國駢文史上的“雙璧”,名揚天下,千古傳誦。
果真,《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7
好了,文章的最後,聊一聊大家最關心的話題吧,《那個七歲寫詩,八歲應試,名列“初唐四傑”的神童,後來到底怎麼樣了》?
比較靠譜的回答是,揚州兵敗後,由於叛徒告密,行蹤洩露,駱賓王和李敬業,在逃亡途中被殺害。
但國人歷來有個習慣,樂於並善於根據既有事實,進行藝(xiā)術(bīan)處(luàn)理(zào),來湊個大團圓的結局。
比如元稹的《會真記》,明明是一本渣男的始亂終棄史,王實甫卻寫了一部《西廂記》,將張生塑造成一個有情有義、有家有愛有歐派的暖男。
再比如電影《李小龍》,全世界都目睹了李小龍的葬禮,影片的結尾,卻來個在中國某地,有人親眼見到,一個酷似李小龍的身影,穿著背心,對著鏡頭,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對於駱賓王這樣的結局,大家似乎都不太滿意。於是,唐代作家孟啟(qǐ)的《本事詩》中,便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宋之問,就是那個一心想承歡於武媚娘,卻被嫌棄口臭無比的大詩人,到杭州的靈隱寺遊玩,想賦詩一首,證明到此一遊。
吟出了首聯“鷲嶺鬱岧嶢,龍宮鎖寂寥”,然後,就一直沒有然後。宋之問急得抓耳撓腮,來回踱步,卻總是接不出下一句。
這時,旁邊一位正在掃地的老僧,走了過來:“何不試試‘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
宋之問大吃一驚:我的天,這兩句,就算吃了再多的腦白金,我也是想不出來的啊。
又折騰了好久,終於續完了全詩。回到房間,反覆吟詠,發現還是老和尚的兩句最為出彩。
第二天一早,宋之問便趕到靈隱寺,想找到這位老僧,再好好討教一番。
接下來的劇情,大家應該都能猜到:人去房空,無影無蹤。
好不容易抓到個挑水的小和尚,才得知那個老僧,竟是當年的駱賓王。與大師失之交臂,宋之問悔之晚矣。
故事終究只是故事,再有趣的演繹,也只不過是美好願望的投映,不可當真。
寫到這裡,總感覺駱賓王的後半生,畫面偏暗,色調偏冷,單調而沉悶。所幸,他的前半生,寫過一首《詠鵝》,千百年來,絢麗了無數人的童年生活。
重溫,致敬。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愛閱讀,請關注我。凡人閱讀,你身邊最最貼心的閱讀引領者
閱讀更多 凡人閱讀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