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套房子120萬,我感覺只值100萬,因爲去年才60萬

我是在一張微信截圖上看到這句話:有套房子120萬,我感覺只值100萬,去年的時候才60萬。這是一位剛需買房的,手裡攥著錢,不知道該不該出手買下一套價值120萬的房子。他向別人諮詢,有沒有可能年底這套房子回調到100萬,到底現在要不要買。

親愛的讀者們,當你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不知道會有怎樣的感想。如果是換做幾年前,可能會有無數的人認為,120萬的房子降價到100萬是完全有可能的,因為當時大家都在期待一場轟轟烈烈的“崩盤”。然而時間到今天,相信大部分人已經不這樣想了,因為大家都隨著時間的推移變成熟了,以前說過一個人變成熟最大的表現就是“不再幻想了”。

有套房子120萬,我感覺只值100萬,因為去年才60萬

今天,就來深入探討一下,當年那些剛需,是怎樣一步步錯過買房好時機的。有這樣一群剛需購房者,他們手裡有錢,已經拿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但是卻想把這筆錢焐熱點,再熱點,以至於終於下定決心要買自己看上的那套房的時候,黃花菜都涼了。三房變兩房,全款變首付的故事很多,仔細分析一下他們當時的情形,大概有這幾種。

1、自身的認知“缺陷”。

認知——是個好東西,它是一個人,個人發展以及判斷社會的重要工具。或者說如果一個人,能有正確的客觀的認知,決定了這個人的思維,也決定了他做出的決定。很多剛需購房者,就是吃了“認知”有誤的虧。他們喜歡用自己的微觀感受,來挑戰國家宏觀策略。比如有人說,我們城市工資這麼低,才3000塊錢,房租也便宜,只有1500,但是房價這麼高一萬多,這肯定是不合理的,所以房價遲早會降的。

還有的人說,新聞上說我們城市建這麼多樓房,到五年後人口增長80萬,去哪裡找這80萬人口啊?所以建房子沒人接盤,到時候肯定房價會下跌。不管怎麼說,反正就是有自己的一套理論,反正就是

喜歡用自己的認知來否定世界。就像上面那位剛需,雖然去年60萬的房子,今年翻倍漲到120萬了,他不覺得這個是市場決定的,是宏觀的作用,反過來自己認為這套房子只應該賣100萬。而且毫無根據毫無理由,理由就是自己“錢不夠”……

有套房子120萬,我感覺只值100萬,因為去年才60萬

以前我們經常在朋友圈看到一些買房的段子。顧客說,那套房子還能再便宜點嗎,我非常擔心,怕買貴了。銷售說,你不用擔心了,那套房子已經賣了。還有一些人,總感覺他手裡的人民幣跟別人手裡的人民幣有個換算“匯率”,這個匯率是1.1或者1.3,當然最好是達到1.5……憑什麼你的錢就那麼值錢?別人一塊五能買到的東西,花你的錢一塊錢就想拿走?

反過來說,與其說是認知的偏差倒不如說,這些人正經歷走向成熟的過程。好多剛需買房的時候都經歷過,拎起錘子想下手的時候,猶豫了,錯過了,漲價了……到第二年的時候就聰明瞭,或者說已經成熟了不再幻想了,先買了再說吧,等到下定決心買了以後,發現這是一個多麼偉大英明的決策啊,辛虧沒有繼續猶豫,因為房價又漲了……倒吸一口冷氣,然後推心置腹的告訴身邊的人,身邊那些認知還沒有被“矯正”的親戚朋友,要買就趁早,早買早好。

2、偏聽“迷信”別人意見。

買房的確算是一個人生大事,尤其是一些剛需,第一次買房,簡直要跟“第一次結婚”一樣慎重。所以大部分人會徵求別人的意見,大致有這麼幾種情況,一是徵求父母意見。二徵求親戚朋友意見。三採納一些微信大V的意見,甚至有些是付費的。總起來說,三種都不太靠譜。

第一,雖然你第一次買房, 但是你父母也是第一次買房,所以給不了太多建設性意見。

第二,親戚朋友的意見,對你來說只有一個實際意義,就是你告訴你的親戚朋友你要買房了,除了可以向他們炫耀一下,你要變成有房一族了,而且可以變相的通知他們,以後別想問你借任何錢!其他的沒有任何效果。而且尤其一些自己還住城中村的朋友,你指望他給你什麼靠譜建議嗎,大概率沒有什麼有用的信息提供給你,親戚朋友也不過都本著“反正都是你消費”的態度,象徵性的說那麼幾句無關痛癢的話。

第三,如果說父母跟親戚朋友都幫不上忙,那麼就只能聽“專家”的了。有一些大號特別受關注,瀏覽量特別高,看起來顯得很有“水平”的樣子。有一次一個朋友,推過來一個號,對我說,你可以看看,寫的不錯。我打開看了,關上,告訴朋友:這個號如果論“可讀性”是有的,作為知識碎片總有一些內容是可以吸取的。但是如果論真刀真槍的“可參考”性,那是絕對沒有的。因為這個號是一個“唱空”房產的大號,唱空了好幾年了,而且奇葩的是他所有的城市都唱空,在他那裡一二三四線的房子都會降價!任何政策或者時事事件在他那裡都是樓市下行的信號。也正是因為多年來一直堅持不懈的“唱空”樓市,所以他的平臺粉絲很多,瀏覽量很高。這幾天,中美貿易戰開始的風聲起來了,這位大號又開始醞(yì )釀(yín)新一波的房價下跌行情了。

所以很多關注了這類大號的人,受那高瀏覽量,以及點讚的數量所吸引,在這些文章中篩選到很多的“認同感”,自覺站隊,把自己劃分到認為房價遲早會下跌的那類人隊伍裡。就這樣一天天在那些微信推文裡,錯過買房的好時機。

3、對國家政策的“依賴”。

如果說有些微信大號,看多了是不對的,那麼有些朋友喜歡看“新聞聯播”,這總該沒錯吧。本來就是剛需了,手裡攥著錢,卻還希望國家政策出現“神逆轉”。今天財政部長說房產稅要出了,本來想下手買房的,心想還是等等吧,房產稅出來可能房價就會下跌了,這一等就是10年。明天住建部長又說房子要改革了,估計樓市又要變天了,再等等。等著等著等出個“租售同權”,這下估計沒跑了,房價肯定要降了。其實對於剛需購房,這些國家政策,跟你都沒有一毛錢關係。

有套房子120萬,我感覺只值100萬,因為去年才60萬

對這些官方說法不完全明白,卻又喜歡從中獲取信息,很多人都有這種習慣。記得我們小時候學過一篇課文《小馬過河》,當一頭小馬走到河邊,向不同的人詢問河水的深度,得到的答案是不一樣的,老牛說非常淺,你下去吧安全的,松鼠說非常深,別下去會淹死你。就如同很多人在房價面前,迷惑的時候,喜歡從外界從別人那裡得到一些信息跟建議,有人會說,別去房價會跌你會吃虧,有人會說去吧,你不買房價還會上漲。所以這時候,需要拿出勇氣與魄力,走上前完成自己應該必須有的人生經驗。就像那頭小馬,只有自己走進河水,才能有自己對河水的客觀評價。剛需也只有買過房子,才知道房價到底意味著什麼。

最後,想說的是“房價崩盤論”已經逐漸的離我們遠去,現在還在鼓吹房價遲早崩盤的專家,已經沒有人相信了。對於剛需購房,已經都在“快馬加鞭”了,買房要趁早也已經是一種共識。要說的是,在未來,或許在房產市場上,買房本身的資金不是最主要的問題,而是否具備買房資格會成為很關鍵的因素。第一套房子如果選擇的不合適,在後期置換或者改善的時候就會付出更高的成本。所以剛需購房,不僅僅要把握好時機,同時還要記住,要利用好這珍貴的購房資格,要安排好這非常緊缺的“房票”。

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

作者/Wechat:mkkk986

來源:美房網深圳站(meifang-sz)

鄭重聲明:本文在美房網深圳站首發,是美房網深圳站原創文章,歡迎轉發,不歡迎轉載。如需轉載請保留本版權說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