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神李靖,是善抓战机,还是冷血无情轻视使者性命?

大唐不败战神李靖击灭东突厥是军事生涯中绝对精彩的一幕,此举不仅解除了唐朝西北边境的祸患,而且也洗刷了唐高祖与唐太宗两代皇帝向突厥屈尊的耻辱,大壮国威。

李靖击灭东突厥过程中有一幕很值得品味。

战神李靖,是善抓战机,还是冷血无情轻视使者性命?

李靖

贞观四年,李靖率领骁骑三千进击定襄大破东突厥,颉利可汗仅以身遁,被迫遣使入朝谢罪,表示要举国内附。

唐太宗听到颉利可汗要内附的消息后,一边以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率军去迎接颉利可汗,一边派遣鸿胪卿唐俭作为使者前去可汗牙帐慰问。

对于唐太宗的做法,李靖开始揣摩皇帝的意图。李靖对副手张公谨说:“诏使到彼,虏必自宽。遂选精骑一万,赍二十日粮,引兵自白道袭之。”

李靖认为朝廷使者到了东突厥牙帐,突厥人一定会放松警惕,应该趁机选调精锐骑兵从白道袭击突厥。

战神李靖,是善抓战机,还是冷血无情轻视使者性命?

唐灭东突厥示意图

不过张公谨却认为,皇帝下诏准许颉利可汗归降,派去的使者也到了突厥人的牙帐,要考虑他们的安全,不应该进攻东突厥。

军中的一把手和二把手对此产生了不一样的意见。

对于二把手张公谨的质疑,李靖说:“此兵机也,时不可失,韩信所以破齐也。如唐俭等辈,何足可惜。

李靖认为这是战机,机不可失,唐俭等人的性命有什么值得可惜的。

这样的话今天的人听起来似乎有些刺耳,会觉得李靖太过冷血无情了。但是战争就是战争。

于是李靖按计划袭击东突厥,大获全胜,后颉利可汗被俘虏,东突厥宣告灭亡。消息传到长安,唐太宗自然无比高兴,宣布大赦天下,普天同庆。

李靖的话中还提到“韩信破齐”,这里面也有一个典故。

李靖是唐朝的战神,韩信是汉朝的战神。

战神李靖,是善抓战机,还是冷血无情轻视使者性命?

韩信

刘邦让韩信率军进攻齐国,同时又让手下一个儒生郦食其去劝降齐国。这郦食其不负众望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服齐王归降,对韩信率领的汉军完全放松了戒备。最终韩信对齐国发起突袭,齐王大怒认为郦食其骗他将其烹杀,而齐国也没有逃掉被灭的结局。

齐王在烹杀郦食其前,曾让他去劝韩信退兵,说若是他能让韩信退兵就让他活,不能就烹杀他。郦食其显露狂生本色直接拒绝道:“举大事不细谨,盛德不辞让。而公不为若更言!”

做大事不顾细节,有大德的人也不怕别人责备,老子不会替你多说什么的。

看郦食其的遗言,何其豪放。

还是回到李靖的事上。

到底唐太宗的真实意图如何,史书记载“靖揣知其意”,李靖揣测出了唐太宗的真实意图。也就是说唐太宗使用唐俭麻痹突厥,好使李靖可以率军突袭。

其实史书上所说“靖揣知其意”应该是从最终的结果上得出这个结论的,毕竟最终李靖胜利了,不按这个路子说下去不合适,这也是顺便给两位大人物添一笔华彩的。

唐太宗到底是不是要利用唐俭乃至牺牲他来迷惑突厥人的,不得而知。不过仔细想来唐太宗应该并无此意。

战神李靖,是善抓战机,还是冷血无情轻视使者性命?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唐俭

唐俭并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物,其父唐鉴与唐高祖李渊是世交。唐俭本人也参与了李渊太原起兵,后又揭发独孤怀恩谋反立下大功,官拜礼部尚书,封莒国公,被特赐免死罪一次。

对于这样一个功劳卓著的人唐太宗应该不会想牺牲他。

或许唐俭在接到出使突厥的使命时就已经有了“壮烈”的打算,毕竟郦食其之事在前。

值得一提的是唐俭并没有因李靖的突袭而丧命,他趁乱逃走,保住了性命,也因此再立一功,那就是“助攻”消灭东突厥。

战神李靖,是善抓战机,还是冷血无情轻视使者性命?

灭东突厥的李靖

李靖不在乎唐俭的性命,出发点是机不可失。当然也与军人的血性有关,看惯了生死或者说随时准备死亡。幸运的是唐俭并没有重蹈郦食其的下场,不然这是也许会成为李靖乃至唐太宗的一个瑕疵。

因为郦食其的死,有人骂韩信的背信弃义害死了他,也有人说他是死于刘邦的权术。

逃生后的唐俭有没有因此恨上李靖不得而知,不过两人同殿为臣,后来更是被唐太宗列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也算是一段佳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