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簡單粗暴」的「殺人計劃」!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看過名著《三國演義》的都知道,這首詞在其開篇。詞的內容氣勢磅礴,內涵卻是一個人一生的感悟和智慧的結晶。是非成敗,榮辱興衰,爾虞我詐,到頭來也不過如此。能發出如此感嘆的人,說明其已經達到了大徹大悟的境界,雖然稱不上"聖人",但其影響卻也深遠。這人便是楊慎,明朝正德年間、嘉靖初年的內閣首輔楊廷和的兒子。
史上最“簡單粗暴”的“殺人計劃”!​(圖片來源:百度)

作為"官二代",本來其仕途是很光明的,但因為參與了"大議禮"事件的爭論,受到了嘉靖的特別"照顧"——被流放到了雲南。既然是說"流放",說明當時的雲南也屬於尚未開化的蠻荒之地。換作一般人,可能也只是碌碌無為的接受這樣的待遇了,而楊慎卻不這樣。對他來說流放也能實現自己的價值,雖然這樣的價值不在官場上,卻比官場上的價值更有意義。於是在知道父親楊廷和為何在權力的巔峰突然退休的答案後,楊慎便看開了,不在刻意的追求名利,而是著書立說,教化世人。

其一生著作很多,而以這首《臨江仙》最為知名,當然也拜《三國演義》所賜。不過從另一個角度講,假如這首《臨江仙》的價值和歷史意義不高,那也不會出現在名著《三國演義》的開篇了吧。

前文說到,楊慎之所以被流放是因為參與了"大議禮"事件的爭論。在其父辭職退休後,楊慎出於為父親出氣的原因,便扛起了於張璁陣營爭鬥的大旗。他認為是張璁把自己的父親趕走的,所以非得整垮整死張璁不可。不過由於年輕氣盛,沒有他爹那麼老奸巨滑,所以楊慎先生的鬥爭策略可謂簡單粗暴,那就是:找人打死張璁!

史上最“簡單粗暴”的“殺人計劃”!​(圖片來源:百度)

作為當時知名的大才子,主要還是狀元出身的楊慎,居然想出這樣簡單粗暴的策略,確實讓人大跌眼鏡。事實是當時很多他的同黨都感到不可思議,但在楊慎說出具體實施過程後,他們就沒有異議了。楊慎的具體做法就是:張璁等人進宮,必然要走左順門,到時候大家就埋伏在左順門附近,等張璁等人一出現,大家就一哄而上,打死他們,然後各自回家!

事實求是的講,不知道的會認為楊慎的策略不但簡單粗暴,連實施計劃都簡單粗暴。但知道的都表示可行,而可行的原因是因為選擇的地點是左順門,因為在左順門打死人是不犯法的!之所以會不犯法則與正統年間的"土木堡之變"有關。

當年的"土木堡之變"的主要肇事者是大太監王振,王振死後,其主要同黨時任錦衣衛指揮使的馬順等三人還氣焰囂張的很,於是被憤怒的大臣們活活打死在左順門,而景泰帝朱祁鈺處於穩定局勢方面的考慮,並沒有追究大臣們的責任,久而久之,這地方就成為了很多人心目中的聖地,也成為了打死奸邪小人的指定地點。到了後來,皇帝和主管司法的部門都默許在這個地方弄死人可以不追究的。清楚了這點,就明白了楊慎的計劃不是簡單粗暴,而是心腸太壞了,用一句俗話來說就是:"壞到家了!"假如一旦成功,張璁等人也只能白死了,連申冤的地方都沒有,能不"壞到家"嗎!


史上最“簡單粗暴”的“殺人計劃”!​(圖片來源:百度)

雖然計劃是"壞到家了",卻以失敗告終。因為張璁實在太謹慎了,還沒進京就聽到有人要對他不利的風聲,於是一路鬼鬼祟祟,還沒等楊慎他們反應過來,就一溜煙跑進了皇宮,可隨他一起來的桂鄂卻差點丟了命。本來他們是一起來的,為了安全起見,便分開了走,桂鄂趕後到了左順門附近,發現周圍的人都在鬼鬼祟祟的注視他,他以為這是羨慕的目光,便沒有放在心上。到了左順門後,才發現這些人不是羨慕他,只見一個個的挽起袖口,嘴裡說著"打死他"的口號,他才發現情況不妙,好在反應及時,以百米衝刺的速度就向左順門內衝進去,這才逃過一劫。

從這件事情來看,貴為狀元的大才子楊慎,實在有混黑社會的頭腦。一個簡單粗暴的"打人計劃"因為鑽了法律的盲區,就變成了合理的"殺人計劃",不得不讓人佩服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