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赣西区域性中心城市,宜春是这么做的……

这是一个必须乘势而上、勇立潮头的新时代。

新时代,标注宜春发展的新方位。

去年8月,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召开,作出“把宜春打造成赣西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决策部署;12月,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提出“支持宜春建设赣西区域性中心城市”,并将其写入《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江西篇章的决定》。

争当赣西领头雁,是宜春人民多年来的热切期盼;打造赣西区域性中心城市,宜春人民无不支持拥护。

近一年来,宜春人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深入贯彻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开拓创新,担当实干,奋勇争先。

近一年来,宜春这片热土风劲雷激,新一轮大发展如春潮般涌动,充满激情与活力。

打造赣西区域性中心城市,宜春是这么做的……

  • 教体新区总规通过评审,征迁工作已经启动;
  • 智慧经济产业特色小镇建设强力推进,华为等近30家知名企业已入驻大数据产业园;
  • 旅游公路开工建设,分三期推进,规划建设60条,总里程1179.7公里
  • 科学布局金融小镇先进制造业小镇物流小镇等,宜万经济走廊建设稳步推进……
打造赣西区域性中心城市,宜春是这么做的……

教体新区分布图▲

打造赣西区域性中心城市,宜春是这么做的……

今年上半年

  • 全市财政总收入238.06亿元,列全省第四
  • 预计实现
    生产总值990亿元,同比增长9.1%左右。
  • 1至5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2.9%11.3%

这组散发着热度的数据,是宜春朝高质量发展聚焦发力最好的印证。阔步迈向赣西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宜春,呈现出这个时代生动的剪影、最美的姿态。

聚集发展势能

实施产业兴市、工业强市战略,加快重大项目建设,集中力量建设大园区、发展大产业、培育大企业,壮大实体经济

三伏时节的宜春,如果还有什么比七月的骄阳更热烈,那一定是干部群众积极招大引强、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狠抓有效投资的决心和热情。宜春大地,重大项目建设正在演绎“速度与激情”——

打造赣西区域性中心城市,宜春是这么做的……

  • 在高安,投资60亿元的通瑞新能源正在安装设备,下月将正式投产;
  • 在丰城,由深圳国际集团投资21亿元的水铁联运物流港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宜春第一个集水上、铁路、公路多种运输方式于一体的水铁联运物流基地;
  • 在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宋城·明月千古情景区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推进,将有力推动明月山旅游产业升级……
打造赣西区域性中心城市,宜春是这么做的……

高安巴夫洛生态农业综合体▲

重大项目是产业集聚的有力抓手,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市委、市政府态度十分鲜明,那就是坚定不移地实施产业兴市、工业强市战略。

盯紧优强项目,市党政主要领导每两个月外出招商一次,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每月外出招商一次,先后在北京、上海、香港等地举办重点产业推介会,上半年全市引进亿元以上项目85个。

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下功夫推动新旧动能有序转换。宜春积极做好淘汰落后工艺与产能的“减法”、创新驱动的“乘法”,建材、食品、纺织、鞋革等传统产业“脱胎换骨”,锂电、中医药、新材料、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健身壮骨”。

樟树阳光安全设备公司投入1000多万元,购买数控成型机等智能生产设备,并将移动互联网和生物识别等现代高新技术应用到产品中,短短三年时间年产值从9亿元增至22亿元。

依托新业态,宜春坚持以工业化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深入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高安巴夫洛生态农业综合体总投资达30亿元,规划面积近15平方公里,集巴夫洛风情小镇、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智慧循环农业示范区、田园风光观光区等项目于一体。目前,生态农业园已试营业。

打造赣西区域性中心城市,宜春是这么做的……

坚持问题导向,宜春下力气补齐发展环境短板

  • 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推出20项优惠政策聚才引才
  • 启动3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目前主体竣工33.5万平方米,在建85.2万平方米;
  • 打造市本级“1+5”发展平台,市发投集团主体信用评级提升至AA+,资产总额达436.12亿元,将有效解决重大项目建设融资难题;
  • 组建市行政审批局并启动运行,市直31个部门和单位的482项行政许可及与审批密切相关联的事项集中至市行政审批局办理,真正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

软环境撬起硬实力,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产业发展迎来艳阳天。上半年,预计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0%左右。

做强中心城区

以衔枚疾进之势推进“三个中心、一个基地”建设,提升宜春中心城区首位度

受历史因素影响,宜春中心城区不大不强、首位度不高、向心力不强、城市形象不优,经济辐射力、产业支撑力、要素集聚力还存在较大短板。

宜春要打造赣西区域性中心城市,关键要胸怀做大做强中心城区的雄心壮志,敢为人先、创新创业,加快推进“三个中心、一个基地”建设。

建设文体教育中心,教体新区建设是重头戏。成立教体新区建设指挥部,启动规划区征地拆迁,确定宜春学院、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及体育、医院、游园等公共服务设施选址,评审通过总体规划……短短数月,教体新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可以展望,这块充满着活力与希望的热土,5至10年后,将成为拥有12万大学生,总居住人口达到21万人的宜学、宜业、宜居、宜游的生态智慧型城市新区。

打造赣西区域性中心城市,宜春是这么做的……

紧扣建设“省内领先、全国知名”大数据产业强市目标,宜春强势发力,快马加鞭推进以大数据为核心的智慧经济产业特色小镇建设。出台关于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的“33条政策”,组建大数据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设立规模30亿元的大数据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注资1亿元组建市大数据产业运营公司……目前,宜春大数据产业园已成功吸引华为、蚂蚁金服、中国网库、中国信通院、必爱旅行等近30家知名企业入驻,宜春大数据中心项目正加快推进建设。

宜万同城快速通道是推动宜万经济走廊发展的关键性项目。目前,宜春正积极谋划宜万同城快速通道沿线产业规划,精心布局先进制造业、金融、物流及生态+大健康等产业,袁州、万载、上高三地沿线乡镇已启动征迁工作,快速通道施工图已完成设计。该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推动万载与宜春中心城物流、资金流、人才流互联互通,实现产业融合、经济互动,加速宜万同城步伐。

打造赣西区域性中心城市,宜春是这么做的……

打造赣西区域性中心城市,宜春是这么做的……

国家5A级景区,是明月山的“烫金”名片。宜春充分发挥好“名片效应”,以明月山为龙头,以特有的红色文化、禅宗文化、温泉文化、生态文化为优势,大力实施“旅游+”,打造全域旅游,助力休闲旅游度假商贸中心建设。

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需要优强项目的支撑、产业的集聚发展。宜联科技是袁州区引进的一家先进制造业企业。该公司斥资50亿元,在袁州区建设宜联科技产业园,引进多家打印产业配套企业,并创立全球第一个共享打印商业模式,成功推出了面向大众的共享打印网络“小马快印”,构建打印产业新业态。据该公司董事长黄埔军介绍,今年宜联科技产业园将达到100万台激光打印机、700万套硒鼓的产量。

打造赣西区域性中心城市,宜春是这么做的……

目前,宜春中心城区新材料、锂电新能源、电子信息、医药器械等产业已渐成规模,先进制造业基地正快速壮大。

打造赣西区域性中心城市,宜春是这么做的……

7月9日,袁州区宜联科技产业园宜联科技有限公司总装车间,工人在检测产品。▲

守护绿水青山

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下力气整治城乡环境,铁心硬手抓环保督察,巩固提升宜春生态优势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在建设赣西区域性中心城市进程中,宜春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环保是第一生命线”的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算好环保的“政治账”“经济账”和“民生账”,掀起了一场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绿色革命”。

宜春扎实推进中央和省委赋予我市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5项试点任务。目前,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已编制完成,高安市水资源使用权确权登记试点顺利通过验收,靖安县农村环境整治政府购买服务试点成效初显。

值得一提的是,

打造赣西区域性中心城市,宜春是这么做的……

生态+大健康产业发展试点工作扎实推进,靖安百香谷农旅医康养产业园、铜鼓康隆莱健生态+大健康项目先后动工建设,中国药都·樟树岐黄小镇、明月山同济国际健康医学旅游中心等20个项目相继落户;

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全面铺开,实施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分类”,构建了市、区、街道、社区、督导员五级垃圾分类管理体系,目前宜春中心城区启动运行9条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线路,全市已规划建设7家垃圾焚烧发电厂,其中高安已建成发电,10个县(市、区)全部通过农村垃圾专项治理省级考核。

打造赣西区域性中心城市,宜春是这么做的……

生态环保永远在路上,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宜春坚持以实施“共抓大保护”专项行动为核心,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推进全域治理、全域保护,全力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

扎实开展蓝天保卫战夏季攻坚行动,重点实施洗城行动、扬尘污染专项整治、“车油路”专项整治、工业企业废气和淘汰燃煤小锅炉专项整治等六大攻坚行动,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提升,6月份PM2.5浓度均值列全省第2。

宜春,一方蓝天惹人醉。

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坚决打好消灭劣Ⅴ类水攻坚战,全市9条主要河流56个断面总体达标率为83.9%,2个中心城区饮用水水源和11个县级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

宜春,一弯秀水抱城来。

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完成农业用地土壤污染监测布点工作,总布点数2297个,可有效防范生态风险。

宜春,一片净土换欢颜。

与此同时,宜春还大力推进秀美乡村建设、农村宅基地改革、农村“厕所革命”、殡葬改革,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上半年,全市农村共拆除危旧房、空心房和“一户多宅”房屋225.58万平方米。“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洁净能、居绿色村”成为新时代宜春农民生活的新标签。

开展环保督察,必须动真格、不手软、零容忍。宜春把环保督察抓在日常,严在经常,建立市级环保督察长效机制,成立五个督察组开展环保专项督察,并大力推动在线监控设施建设,建成11个县级污染源在线监控平台,完成322家重点排污企业安装在线监控设备。

同时,狠抓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省环保督察等反馈问题整改,对于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转办我市的28批次220件信访件,已办理反馈22批次171件。

今年以来,全市立案调查涉环境问题11件,追责问责公职人员31人,对7个环境问题启动问责调查程序。

打造赣西区域性中心城市,宜春是这么做的……

优化政治生态

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建设赣西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坚强保证

加快宜春发展,打造赣西区域性中心城市,根本在党的建设。

市委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理念,不断强化抓党建的主体意识,明确各级党组织抓党建的主体责任和党组织书记抓党建的第一责任人职责,紧紧扭住“牛鼻子”,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必须摆在首位抓紧抓实。市委先后举办6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县处级干部专题研讨班,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强化担当,真抓实干,加快建设赣西区域性中心城市。

一封封直指心灵的家书,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讲述了人间大爱,传递了革命大义。今年,市委积极谋划“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全市广大党员中开展诵读红色家书活动,传承红色基因,筑牢信仰之基,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努力争当有信仰、有担当、有气节、有情怀的新时代好干部。

只有固本强基,才能提高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宜春开展了新一轮“五星创评”工作,倒排确定了209个村、16个社区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实行结对帮扶,不让一个党支部掉队。

作风正则事业兴。市委始终把作风建设作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重要抓手,制定出台《关于深入推进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建设的意见》,坚决全面彻底肃清苏荣案余毒,努力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与此同时,对照“怕、慢、假、庸、散”等突出问题,聚焦脱贫攻坚、生态环保等10个重点领域,在全市深入开展干部作风突出问题集中整治行动,坚决铲除制约发展的“拦路虎”、拆除阻碍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隔离墙”、清除危害干部健康成长的“腐蚀剂”,提振了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汇聚了风清气正的正能量。

坚持挺纪在前,切实维护党规党纪的严肃性。宜春始终保持惩治腐败、正风肃纪的高压态势,持续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同时,深化政治巡察,今年4月至6月,市委对市人大机关、市政协机关、市纪委(监委)机关、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等12家党政机关开展了“纠四风、转作风”专项巡察,对公安系统开展了提级交叉巡察,切实发挥了巡查利剑作用,进一步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纪律规矩立起来、严起来,制度的“笼子”扎得更紧、更牢。如今,“为官不为”的“庸懒散”更少了,担当实干的责任感更强了,全市党员干部队伍的面貌焕然一新。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坚信,在百舸争流的竞争态势中,只要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航道劈波斩浪,勇往直前,宜春建设赣西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梦想必将变成美好现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