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的核心是什麼?

素質教育的核心是——教會學生做人。那麼如何才能會做人呢?

  1、學會認知

知識經濟是建立在對知識的佔有、分配與使用基礎上的經濟。知識作為第一資源而成為人最大的資本,掌握和運用知識是人最大的追求和滿足。積極主動地學習以獲取能創造的知識,是人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條件。

知識經濟時代,教育的責任已經不是教學生學會多少知識,而在天教會學生學會認知,即不僅知道是什麼、為什麼,而且知道如何靈活運用知識指導實踐,怎樣做人。將知識、能力內化昇華為人的素質。教育的責任更在天形成學生“全面+專長”的知識新體系,教會學生更在效的學習,逐步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地獲取、掌握和應用知識的能力。

  2、學會做事

知識經濟又稱智力經濟,它是以人的智力為根本,以高科技產業為支柱的經濟。智力的開發和應用顯行尤其重要,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現代科學與技術的掌握和靈活運用;二是表現在推動時代和社會進步。歸根到底就是人要能做事、會做事、做好事情。

教育要造就新人就必須打破過窄、過深的學科界限,加強綜合滲透性,加強知識基礎性、實踐性、應用性,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蒐集、分析、處理信息能力,知識的有效遷移整合創新運用能力,組織管理能力,處理各種突發事件隨機應變能力,協調各種複雜人際關係能力。注重發現和舒展個性,培養學生多方面的綜合能力,以提高適應能力。

 3、學會共同生活

知識經濟同時也是一種開放型、國際化運作的經濟方式。以知識,信息傳遞和處理的“互聯網”,不僅使得知識的創造、生產和消費將世界連為一體,而且對人的協作工作、活動要求更高,更加強調合作能力與團隊精神。任何一項發明創造、生產銷售都需要更多的人參與合作,這甚至高於個人的業務能力。

教育的責任就是要培養學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寬容他人,善於接受不同的意見,並積極修正自己,更好地與人共處合作、生活。

  4、學會生存

知識經濟也是一種多樣化的經濟,是一種充滿不確定性、充滿挑戰與競爭的經濟。人要知識的社會,首先要謀求生存,其次才是謀求發展。每個人都要發揮出自己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判斷力,不斷地提高和改變自己、適應一切變化,同時還要培養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質,正確對待現實,改變你所能夠改變的、接受你所改變不了的,積極適應社會。

教育的責任就是引導人面對現實,面向發展,發揮個人的天賦,挖掘個人的潛能。同時注重培養人良好的心理素質。在變化中求生存、謀發展。課程改革就是在進一步推進和實施素質教育。創建以做人為中心的素質教育是中國教育改革的歷史性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