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家庭中的勵志教育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一樣是社會主義國家教育體系的一個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在“四有人才”的培養教育中有突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家庭教育是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長的重要一環。當前,家庭教育中的勵志教育還是個薄弱環節,由於傳統因素的束縛,家長等各種因素的影響,我國的家庭教育,遠遠不能適應四有人才培養的需要。因此,進一步突出家庭教育中勵志教育的地位,加速家庭教育科學化已勢在必行。

  一、勵志教育的內涵和本質

  追溯“勵志”一詞的本源,“勵”即激勵、鼓勵之意,“志”,一指志向,抱負,亦即理想,勵志,指集中心智致力於某種事業。新時代的“勵志教育”,是指運用心理學、成功學原理和自我效能理論,通過系統、科學的教育,激發青少年的自主意識和成就動機,培養青少年自我規劃和自我管理能力,較為系統地培養青少年的成功品質,激發青少年潛能的教育。勵志教育的本質,是幫助青少年樹立志向,激發青少年的動力,磨礪青少年的意志,並幫助青少年形成良好的品質修養,從而走向人生成功。

  二、傳統思想教育下的家庭勵志教育

  古時候,勵志傳統教育理念提倡精神層面上的成功,不管是做大事還是做小事,只要實現了原先的既定目標,就是一種成功。而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世人對成功的理解發生了曲解,對於目前各方面壓力的增大,家庭勵志教育引起了普遍重視。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他們帶著能夠提高自身素養及綜合競爭力的初衷接受勵志教育,這無可指責。家長往往要求孩子們閱讀各類勵志圖書,參加各種勵志類的培訓班,這已經成為一種培訓模式,很多人都對此趨之若鶩。但是,這種不正確的家庭勵志模式,讓孩子只是盲目地參加所謂培訓班,而忽視了勵志教育的真正內涵。很明顯,這種做法是本末倒置的。真正的家庭勵志教育是家長要通過言傳身教和積極引導,激發孩子在困境中的潛力,使他們在未來的生活中能不畏艱難,為了理想努力奮鬥拼搏。家長能夠在對孩子的勵志教育中真正認識這一點,並且努力改變現狀,是家庭勵志教育走出成功的第一步。

  三、家庭教育中的勵志教育

  勵志教育是家庭教育中的薄弱環節,為實現家庭教育科學化必須更新家庭教育的觀念,家長要做好這幾個方面的努力。

  1.家長首先要正確的理解勵志教育

  (1)勵志教育不等於吃苦教育。教育界有一種誤讀,很多家長單純地把勵志教育等同於吃苦教育。家喻戶曉的“臥薪嚐膽”的故事就是一個近乎殘忍的勵志,勾踐固然是復國成功了,但這是以扭曲人性、變態人格為代價的。不可否認,在極端艱苦的環境,鼓勵能夠使人改變現狀。但是,過於艱苦的環境,又容易使人產生自卑心理,損害人的人格健康,造成嚴重的心理問題。

  (2)勵志教育不等於挫折教育。無論是勵志教育,還是挫折教育,都是為了激發青少年成功的志向和成功的潛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二者相輔相成。但是,這不是二者相等的原因。青少年的勵志教育,從通俗意義上講,就是勉勵青少年樹立志向,併為孩子積極創造條件實現志向的教育。挫折教育的基本任務是提高青少年的挫折認知能力,學會正確使用心理防衛機制和心理調節機制,增強對挫折的排解能力。所以,挫折教育是勵志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抗挫折能力的增強有利於提高教育質量。

  2.家長要引導孩子正確認識自己。勵志教育不僅是口頭上的勵志,也不只是口頭上的鼓勵,它應該表現出實實在在的勵志行為。勵志的首要前提是自知。家長要幫助孩子正確地認識自己的思想和行為,青少年有了自知之明後,就是設立最適合自己的奮鬥目標。一代名臣蘇頌在他的教育專著《魏公談訓》中也提到了家庭教育應該注重遠大志向的培養,這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也是青少年前進的動力。有了奮鬥目標就必須有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案,把人生的終極目標切割成若干小目標。要讓孩子明白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的道理,必須落實在一點一滴的行為上。只有踏踏實實地行動,才能達到勵志的效果,走向人生的輝煌。

  3.將賞識教育和挫折教育相結合。當代青少年面臨各種壓力,家長也要注重對孩子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加強挫折教育,引導青少年化壓力為動力。首先,教育孩子確立合理的期望目標。其次,運用良好的心理防禦機制,如補償法、精神宣洩法,善於自我調節。再次,培養“壓彈”能力。“壓彈”原是物理學上的概念,泛指物體受壓時的反彈,在心理學上,則指個人面對生活逆境、創傷、威脅及重大壓力下的良好適應。賞識教育以賞識為先導,通過鼓勵表揚,肯定孩子的優點,激勵不斷追求成功,是家長與孩子相互激發與鼓勵的過程。這要求家長有較高的素養,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與實施教育的突破口,創設情境進行教育。家庭勵志教育中,家長必須學會尋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堅持賞識教育。在賞識教育的過程中,起關鍵作用的是教育者本身所具有的優良品質。

  4.重視榜樣的力量。家長要幫助孩子尋找生活學習中榜樣,榜樣的力量往往是超乎想象的。它既是感性的刺激,又是理性的教育。說它感性,因為這樣的示範作用直觀、生動、鮮明,榜樣的事蹟是鮮活而真實的,對人的教育作用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實現,也具有很強的持續性,甚至是終身的。說它理性,因為孩子可以通過審視榜樣任務的歷程,獲得更多清醒的、客觀的認識,這讓孩子獲得更多信賴感。對孩子而言,榜樣可以是一些著名人物,也可以是高年級學生等。孩子通過觀察模仿榜樣學習、生活方面的典型案例,可以獲得最直觀、生動和持久的激勵,燃起自信、自強的火苗。家長在對子女進行勵志教育時,要以言傳身教給孩子做好榜樣示範,例如,家長要求孩子遵守固定的作息時間,家長首先就要有規律的生活習慣;要求孩子高效率地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家長交代的任務,家長平時做事情就要雷厲風行,不拖拖拉拉;要求孩子遇到困難、挫折不灰心沮喪,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就要積極樂觀地處理問題。總之,家長事事必須以身作則,塑造良好的自身形象,給孩子樹立起良好的榜樣,把正直、有責任心、言行一致、守時惜時的形象留在孩子心目中,當好孩子的“啟蒙教師”。只有既重視言傳,又注意身教,把二者有機結合統一起來,勵志教育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