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產品越來越多,但當中有些是找人類假扮的

如何創辦一家 AI 公司?1. 僱一群低薪人類假扮想要假扮人類的機器人;2. 等待 AI 被開發出來。

《衛報》引用 ReadMe CEO Gregory Koberger 的說法稱,有不少科技公司會用人類來假扮機器人,因為開發一個人工智能的項目太難了,相比之下反而用人類來做這些事會更容易。

“使用人來完成一些工作可以讓你跳過大量的技術開發環節。雖然人類不能像人工智能那樣形成規模化生產,但他們可以幫助你在早期跳過最困難的部分。”Gregory Koberger 說,這種情況並不少見,他自己都見過不少“假 AI”了。

以本月初的 Google 郵件洩露醜聞為例,《華爾街日報》稱,為了優化自己的服務體驗,一些基於 Gmail 的第三方郵件 App 允許自己的員工閱讀用戶的郵件。除了侵犯用戶隱私的問題外,這裡面還有另外一個問題——為什麼閱讀郵件的是人類而不是人工智能?

涉事公司之一,eDataSource 的前任 CTO Thede Loder 表示,讓員工閱讀用戶電子郵件已成為此類數據公司的“常見操作”。但是他解釋說,這麼做是為了改進軟件算法,訓練人工智能系統,所以工程師們只是“偶爾查看用戶的電子郵件”。

存在類似做法的公司還有 Return Path 和 Edison Software 等,他們的解釋與 eDataSource 相近,即人類閱讀信息只是為了訓練和改進人工智能,他們並不把這種做法看作“假扮人工智能”,但是沒有任何一家公司的隱私政策中有提到會有人類查看用戶的電子郵件。

類似的公司還有投入了鉅額科研資金的 Facebook,他們曾表示需要人類來輔助他們的人工智能助手,形成了一個人工智能輔助用戶,工程師輔助人工智能的怪圈——當然這只是在早期,他們的機器人學會深度學習之前。

而且顯然並不是所有人類都只是在“輔助人工智能”,有一些確實是“做了本該由人工智能來做的工作”。

2008 年,一家致力於將語音郵件轉換為短信的公司 Spinvox,被指控利用人工而非機器來完成工作。2016 年,彭博社報道稱,創業公司 X.ai 推出的“人工智能個人助理” Amy 可以幫助用戶完成安排會議和發送電子郵件等簡單任務,但其實 Amy 的背後真的有一支不眠不休的人工團隊。類似的公司還有推出了聊天機器人的 Clara 等。

受訪員工表示,自己需要每天工作 12 個小時,假扮機器人來做一些單調乏味的工作。

2017 年,推出了商業費用管理 App 的公司 Expensify 承認,它一直使用人工來處理一部分它對外聲稱用“智能掃描技術”(smartscan technology)來完成的收據轉錄工作。事實上他們是將用戶上傳的收據掃描,然後把照片被髮布到亞馬遜的 Mechanical Turk 眾包勞動工具上,最後由上面的低薪工作者們手動瀏覽和抄錄完成。

科技公司為什麼要這樣做?當然首先是為了裝作行業翹楚以博得關注度和投資。“這是他們不會告訴投資者的小秘密。”《衛報》稱。

Readmeio 創始人 Gregory Koberger 曾經發 Twitter 開過一個小玩笑:如何創辦一家 AI 公司?1.僱一群低薪人類假扮想要假扮人類的機器人;2.等待 AI 被開發出來。

除了這種比較功利的動機外,還有一種原因,是心理學家發現當用戶以為自己面對的是一臺機器人時,會更容易放下戒備。當涉及敏感話題時,這種性狀表現得更加明顯。

來自南加州大學的一個團隊用一位名叫艾莉(Ellie)的虛擬心理治療師進行了測試。他們發現,當退伍軍人知道艾莉是一個人工智能系統而不是有人在背後操縱機器時,他們更容易表露自己的症狀。

這種情形不僅僅存在於醫療問診中,它幾乎體現在人機關係的方方面面。比如說,當被告知讀取你郵件內容的只是機器人時,人們的牴觸情緒明顯會比得知工程師偷窺自己郵件時輕得多。和小冰等聊天機器人聊天時,人們也更容易說出平常不太能說出口的話。

“但是這就是欺騙。不欺騙別人應該是一個道德準則。”心理學家、Woebot(一種專注於心理健康輔導的聊天機器人)創始人艾莉森·達西(Alison Darcy)說。“這簡直是巫師般的操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