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錦旗,一個故事——記王大媽的房顫鬥爭故事

不久前的一天,我們的導管室像往常一樣忙碌,郭煒華醫生在手術時得知,有位患者找他,猜想著又是來複診諮詢的吧。手術間隙,他見到了這位患者和她的家人,其實他們是來表示感謝的,手術成功我們也很高興,喜出望外的是,患者和家屬還送上了一面錦旗。

一面錦旗,一個故事——記王大媽的房顫鬥爭故事

時間退回到2年之前,即2016年的春天,那時的王大媽正在被心房顫動(房顫)折磨著,發作頻率幾個月一次到每個月3~4次不等。為了解除房顫對生活的影響,王大媽在外院做了第一次房顫導管射頻消融術。但不幸的是,出院當天,難受的感覺就又回來了——王大媽又出現了房顫。由於久久不能轉復,王大媽又到醫院應用了藥物,大約24小時轉復。當然,術後早期由於心肌細胞水腫、瘢痕未完全形成,房顫復發也是比較常見的現象,王大媽也就繼續用藥和觀察等待了。可是,3個月的時間轉眼過去,即便吃著藥,王大媽的房顫依舊反覆發作,而且似乎比術前症狀還明顯,也更加頻繁,各種藥物的效果也都不理想。期間王大媽也曾到門診就診,醫生建議再次手術,可王大媽擔心二次手術又不成功,並且由於當時房顫發作恰好減少了一些,王大媽僥倖希望,房顫就此可以越來越少。然而,就診後不久房顫就又回來了,嚴重時甚至每天發作。王大媽苦不堪言,常常被房顫折磨的睡不好覺,也常常嘆氣說:“唉,就這樣吧”——房顫已經奪走了王大媽正常的生活,也奪走了希望。看著每天情緒低落的她,家人覺得也很痛心,勸說她再次手術。

一面錦旗,一個故事——記王大媽的房顫鬥爭故事

半年前,王大媽來到了我們醫院住院。起初,她對於再次手術還是很猶豫的,但在郭煒華醫生耐心的解釋和家人的鼓勵和支持下,王大媽勇敢地再次走進了導管室,為了再給自己一次追求美好的生活的機會。手術時,王大媽恰好正在發作房顫。術中我們發現環肺靜脈的“隔離帶”確實出現了一些“缺口”,“堵漏”之後房顫依舊沒有轉復,加做線性時房顫終於停了下來。然而,誘發時又出現了心房撲動(房撲),好頑固!郭煒華醫生沒有灰心,這次說什麼也要把患者的問題解決才行。最終在三尖瓣環消融時,王大媽的心臟恢復了竇性心律。時至今日,王大媽術後已經半年,早已不吃抗心律失常藥物,房顫、房撲一次也沒有再找上門,王大媽的生活也恢復了以往。

一面錦旗,一個故事——記王大媽的房顫鬥爭故事

王大媽就是那天來送錦旗的患者。幫助患者解除病痛是我們的工作和職責,當然,治療成功也會為我們帶來喜悅和滿足——雖然我們並不能知道,這會為每位患者的生活帶來什麼樣的改變,但相信意義會更大。這面錦旗是患者和家屬對我們工作的肯定和鼓勵,我們知道,王大媽的生活一定是開心了很多。這也將成為激勵我們繼續努力的動力。親愛的患者朋友們,讓我們一起攜手,成為“戰友”,共同戰勝房顫這個“敵人”吧!

(文中圖片來自於網絡)

本文同步推送於微信公眾號“同仁房顫在線”(微信號:trfczx),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