暧昧、试婚、矛盾、三人同住?史料背后的林徽因

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忘记了,那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有一个回答非常贴切:“当我还是孩子时候,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不记得都吃过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了我得骨头和肉,读书对人的改变大概也是如此。”

暧昧、试婚、矛盾、三人同住?史料背后的林徽因

林徽因

是的,在我的印象里,林徽因的年幼经历很不幸,但把她从黑暗里解救出来的就是书,书壮阔了她的人生格局,使她成了一代才女,无论是建筑科学研究还是文学创作。

但深究她的平生经历不得不提起她与诗人徐志摩、建筑学家梁思成、哲学家金岳霖等三人的感情纠葛。

暧昧、试婚、矛盾、三人同住?史料背后的林徽因

林徽因

与为其毕生神魂颠倒的徐志摩

1920年,因父亲在欧洲各国考察、奔走开会,只留林徽因孤身一人。独居的日子是那样孤独和惆怅。后来,她与友人写信道:“希望有人同她面对面谈话、或是同坐在炉旁给她讲故事、亦或是有人来爱她”。没想到,这个人真来了,他便是——徐志摩。

暧昧、试婚、矛盾、三人同住?史料背后的林徽因

徐志摩

初见林徽因时,徐志摩全身一震,也许照着了什么奇异的月色,他的五脏六腑被晕染的干净。而初见徐志摩时,林徽因眼里泛起涟漪。就这样,两人相遇,甚至说互通心意了。

于是,徐志摩开始以各种理由到林家做客,与林徽因一起坐在康桥柳树下看夕阳、谈文学、谈诗歌。

徐志摩在后来的《我所知道的康桥》种写道:“我这一辈子就只这一春。说也可怜,算是不曾虚度。就只那一春我的生活是自然地,是真愉快的”!

暧昧、试婚、矛盾、三人同住?史料背后的林徽因

林徽因与徐志摩

但这一春也随着张幼仪的到来结束了。张幼仪是徐志摩的发妻,并育有一子。林徽因万万没想到:“原来是这般境况”。站在张幼仪的面前,林徽因有些惊慌失措。当张幼仪用一双带有哀怨、绝望、祈求、嫉意的眼睛看着她时,这种眼神直击心灵底蕴,林徽因颤抖了。

那几天,她把自己锁在屋子里茶不思饭不想,以泪洗面,最终做了一个狠心的决定------离开徐志摩,毅然回国。

后来,林徽因也道:“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受安排的婚姻,与梁思成婚后矛盾不断

梁思城和林徽因的结合,虽说决定权在于他们自己,但大多究于双方父亲设计好的结果,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和亲”。

1924年,林徽因与梁思成一同赴美求学,即寄托着双方家长的期望。

按设计流程,两人应该谈一场卿卿我我的恋爱,但流程的执行并不顺利,林徽因与梁思成根本合不来。

但将“林梁热恋”迫入必须修成正果的原因是林父在1925年死于流弹,林徽因之个人学业生活及其生母之赡养,均全靠梁家照料,此种恩情,使林徽因被迫嫁给梁思成。

暧昧、试婚、矛盾、三人同住?史料背后的林徽因

林徽因与梁思成

梁思成、林徽因结婚以后,家庭生活充满矛盾...

一方面,从性格上讲两个人很合不来。梁思成和林徽因在一起处处让着林徽因,经常沉默。林徽因对此很反感。

另一方面,林徽因长年挂在卧室墙上的那块徐志摩失事飞机的残骸。这块残骸,对已死的徐志摩,大约是一种纪念;对在生的梁思成,大约只能说是一种残忍——虽然这块残骸,据说是梁思成应林徽因所求捡回来的。

所以,当一位与林徽因截然相反的女性—林洙—出现在梁思成的生活中时,61岁的梁思成不顾子女们的激烈反对,决然选择了续弦。

与金岳霖存在暧昧的“试婚”关系

徐志摩在1931年底去世。1932年,哲学家金岳霖闯进了林徽因与梁思成的感情生活。

金岳霖是典型的“试婚制”信仰者。此后十余年,金岳霖始终如附骨之蛆,长期坚持与林徽因梁思成夫妇住在一起。在金岳霖的哲学里,这种如影随形,本身就是一种变相的“试婚”体验。

除了肉体上的夫妻生活,金岳霖已渗透到了林徽因生活的各个角落。除了卧室,梁家的客厅、餐厅乃至婴儿间,金岳霖的影子无处不在。这不是变相的“试婚制”,又是什么呢?

暧昧、试婚、矛盾、三人同住?史料背后的林徽因

金岳霖

对金岳霖的婚姻观念,林徽因是有深入了解的。

这时,林徽因告诉梁思成:“

她苦恼极了,因为她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怎么办才好…”。

梁思成想了一夜,不断问自己,林徽因到底和他生活幸福,还是和老金一起幸福?他把自己、老金、徽因三个人反复方在天平上衡量…

这样的话打动了金岳霖,最终,金岳霖退出。

暧昧、试婚、矛盾、三人同住?史料背后的林徽因

但与其说是金岳霖的退出,不如说金岳霖作为一个忠诚的“试婚制”信仰者,他的这种不相信婚姻的态度,使林徽因感到害怕,使她不得不留在梁思成旁边。

我的感想

经历了为其毕生倾倒的徐志摩、具有伟大人生格局的金岳霖、愿为其低到骨子里的梁思成,我觉得在另一层面,林徽因人生是圆满的。并且始终有她自己面对爱情的洒脱与人生格局。

当然,我认为,最好的作品还是她的人生。能够让她成为民国女神范本的,也正是她的高级的生活艺术。

因为面对生活种种磨难,建筑学不招收女生的阻碍,她始终是明朗、丰沛、欢乐、洒脱的。

无论怎样,我还是不得不说,林徽因才是:“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