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过的最后一个“六一”,没想到这个姿势被调侃了这么多年

也许在观者如堵的景点,

也许在灯光聚焦的舞台,

也许是脸抹腮红,也许是满面素朴,

也许是静坐,也许是舞蹈……

不论在哪里,不论做什么,孩子身上的童真都难以掩盖,吸引着父母眼里的目光和手中的镜头。咔嚓一声,闪光灯一闪,立体的五官和身段被吸进镜头,压缩成扁平的照片,凝固成一段可以反复观赏的独家记忆,每次翻阅,都情不自禁地会心一笑。

在幼儿园过的最后一个“六一”,没想到这个姿势被调侃了这么多年

这样承载着故事的老照片,你家相册里有嘛?

28日,成都商报面向全城读者及用户发起的主题为“六一儿童节•全城寻找61个精彩记忆”的照片征集活动正式启动。【戳我参加】

两天时间,官方后台收到了两百余张与“六一”相关的照片,每一张照片都承载着一份独家记忆。不少用户动情地说:“时间真经不起回忆,人一下子就大了,真想坐上时光机,回去再过个六一,当一次无忧无虑的孩子”。

在幼儿园过的最后一个“六一”,没想到这个姿势被调侃了这么多年

光阴的故事

在幼儿园过的最后一个“六一”,没想到这个姿势被调侃了这么多年

“不雅”蹲姿被伙伴调侃39年

在幼儿园的最后一个“六一”

粉色纱状头花,背带裙配白衬衫,似乎是70年代末女孩们最爱的装扮。

这张拍摄于1979年“六一”的合照,来自成都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四一班康皓冉的妈妈,“这张照片之所以回忆满满,还因为第一排的我摆出‘不雅’蹲姿,每次聚会伙伴们都要再调侃,这一笑已有39年了。”

在幼儿园过的最后一个“六一”,没想到这个姿势被调侃了这么多年

△1979年成都理工大学幼儿园“六一”合照

照片中5、6岁的小主人们度过了在成都理工大学幼儿园(当年称:成都地质学院幼儿园)的最后一个儿童节,康妈妈说:“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的与外国友人合影留念,印象中照片里的女性是一位加拿大籍人,当天和我们一起表演了节目。”

红砖青瓦,像连环画一样的壁画,都是属于那个年代的记忆。

康妈妈说:“照片里的大部分同学经常来往,这份感情将会走一辈子。”

1986年首次登台演出

紧握回形针缓解压力

学校足球场上坐满了观众,一块红布包裹着麦克风,没有华丽的舞台,但“六一”节日气氛不减。

这张照片拍摄于1986年的贵州省平坝县平水机械厂子弟学校,它的所有者是成都理工大学附属小学五年级一班李乐洋同学的妈妈。

在幼儿园过的最后一个“六一”,没想到这个姿势被调侃了这么多年

△1986年贵州省平坝县平水机械厂子弟学校六一演出

“那时我们小学只上5年,这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儿童节。”李妈妈介绍,当时表演的节目是相声,“老师选我出演,大概和我普通话标准,口齿伶俐有关。”不过,初次演出还是让李妈妈紧张不已,“听人说手里捏着回形针能缓解压力,我还真的尝试了。”

回想起当时表演的场景,李妈妈笑着说,“和我搭档的小男生很照顾我,在一旁提醒我打圆场,虽然他也紧张的话筒都忘了调整,但我们的演出还是备受好评,令人印象深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