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珙之后,他成为抵御蒙古入侵的中流砥柱

贾似道的人生,绚烂之后的凄凉(六)——孟珙之后,他成为抵御蒙古入侵的中流砥柱


蒙古帝国是一个以战争为唯一生存手段的国家。如果这个国家没有发动对外战争,唯一的原因是内部正在暴发战争。

成吉思汗发动了第一次西征,并灭了西夏;窝阔台发动了第二次西征,并灭了金国;蒙哥发动了第三次西征,在准备消灭南宋的战场上死去。这期间,只有贵由是因为暴毙,而来不及对外征伐。

孟珙之后,他成为抵御蒙古入侵的中流砥柱

蒙古对宋的战争,基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234年至窝阔台去世的1241年;第二阶段从乃马真执政一直到蒙哥汗去世的1259年;第三阶段为忽必烈在位直至南宋灭亡。

1233年,扶持理宗登上皇位的杨太后与权臣史弥远相继去世,宋理宗赵昀终于结束了即位以来“渊默十年无为”的状态,得以亲政。准备将自己打造为“中兴之君”的理宗,对内整顿吏治,实现“端平更化”。对外趁着联蒙灭金的大好势头,发动了“三京之战”(也称“端平入洛”)。虽然成功地“收复”了汴梁与洛阳,但由于准备不足与内部的相互掣肘,战争结局无比凄惨。数万精锐葬身于河南,无数的钱粮军械也被迫丢弃。南宋发动的最后一场北伐战争以惨败而告终,从此元气大伤。

孟珙之后,他成为抵御蒙古入侵的中流砥柱

1235年,窝阔台在发动第二次西征的同时,以南宋先启战事为借口,兵分三路发动第一次攻宋之战。此时蒙古军队的战斗力还处于最强的状态,但由于主力西征,剩下的蒙古兵并不多,主要是依靠金亡后的降蒙汉军。无论是蒙军还是汉军,都有强烈的战斗欲望,他们必须通过战场上的胜利,来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同时通过战场上的劫掠所得来养活自己的军队。

西线上,蜀地被打残,成都沦陷,南宋被迫将防线后退至重庆。中线上,自岳飞1134年从金人手中收复的襄阳被蒙军所占,京南路一府八州军(除金州)外,全部丧失。东线,依靠纵横交错的水路,南宋勉强据淮而守。

“三京战役”的惨败,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南宋朝廷的进退失据。对“北军”管控失败引发的叛乱,使中路防线被击穿。对形式的错误估计与对战争升级的准备不足,使蒙宋战争初期南宋防线处于崩溃边缘。同时,也因为朝廷缺乏一个有能力掌控全局的“操盘手”,几条防线各自为战,无法协调统一。

孟珙之后,他成为抵御蒙古入侵的中流砥柱

南宋时的重庆

在此危急时刻,号称“机动防御大师”的孟珙被推到了前台。

1238年十月到1246年(淳祐六年)九月去世的八年间,孟珙在西线成都战场,收复夔州、整顿四川军政、成功地建立了山城防御体系,组建“宁武军”、“飞鹘军”;在中线京湖战场,收复郢州(现钟祥)、荆门、信阳军、襄阳,组建“先锋军”,并渡过淮河发动对蒙军的主动攻击。

这是属于孟珙的一个时代。孟珙所拥有的战场协调能力、临阵指挥能力、无论是对宋军还是对“归化人”军队的掌控能力,以及主动攻击蒙古军队的勇气与智谋,都是南宋中后期的任何将领都未曾超越的。

可惜孟珙早逝。

1246年(淳祐六年)九月,在孟珙去世前夕,遗表朝廷以贾似道代替自己的职位,从此将蒙宋防线正式移交于贾似道手中。继孟珙之后,贾似道成为南宋对抗蒙古入侵的中流砥柱。

孟珙之后,他成为抵御蒙古入侵的中流砥柱

在任职总领湖广财赋时,贾似道由于突出的政绩,开始在仕途上大放异彩。1245年,贾似道以宝章阁学士出任沿江制置副使,知江州,兼江南西路安抚使。1246年五月,又兼领措置淮西山寨城筑,由于在调度军饷、建筑城寨方面显示了出色的才干,一时名声大噪。

同年,在孟珙的建议下,贾似道升任京湖制置使,兼江陵知府。在当地开始组织士兵和百姓进行屯田、营田,开垦荒地,不仅解决了本地区的粮饷和筑城费用,还有余粮支援其他地区。

不久,又兼京湖屯田使。其接手屯田的第二年,收获的钱粮总额就已远超孟珙时期。自此,贾似道代替孟珙成为京湖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

孟珙之后,他成为抵御蒙古入侵的中流砥柱

贾似道画像

相比较孟珙与贾似道。

孟珙出身军人世家,在军事能力上,贾似道跟孟珙还不是一个等级的。孟珙是南宋后期唯一一个敢于领兵渡淮与蒙古军队正面对战的将领。贾似道虽然在直接领兵的战场上也获得过胜利,但基本都是防守战时的胜利。其守成有余,而进攻不足。

但孟珙也只能是在战场上才能显示出他的优势,即便其战功再高,也无法进入国家的中枢高层。而贾似道出身进士,战场只是其进阶的一个资本。他最大的优势在于政务管理。贾似道无法在战场上与孟珙相比较,孟珙同样在政务能力也无法超越贾似道。

一个是将帅之才,而另一个,则是治国之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