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青年該選擇上班還是創業?

青春像胡適的一句話 醉過方知酒濃 愛過方知情深 你不能做我的詩,正如我不能做你的夢.

25歲青年該選擇上班還是創業?

那年18,埋頭書海,按部就班的讀書上學,沒有浪漫的愛情故事,沒有浪漫的校園生活,有的只是迷茫不安與焦慮,還記得畢業相冊上的那行字-我們12年入學,15年畢業,經歷的是一生一世(1314)

25歲,走到了青春的尾巴,開始把頭髮梳成大人模樣,穿上帥氣西裝,告別青澀與單純,做一個成熟的青年人了

4月底剛過了自己25歲的生日,原本計劃著在生日那天,在東極島看大陸東端的第一縷陽光,與青春告別,從零開始的小小儀式感,也是18年夢想清單裡一場說走就走的揹包旅行的兌現。聽著後會無期,踏上了平凡之路。

結果卻趕上了三天大霧,傻傻的在候船室等了一天,最後在寧波外灘逛了一晚,做了夜班動車又回到了深圳。繼續自己的失眠狀態

有時候再多計劃也趕不上變化,外在永遠是不可控的,不確定的,你需要管理的是自己內在的確定性

25歲要學會的第一件事就是面對外在的不確定,做到順其自然。

25歲青年該選擇上班還是創業?

五四青年節,99年前的第一次五四運動,一群青年人走上大街,為了全民族的民主和自由吶喊,朝氣蓬勃

和平年代,25歲的青年又該如何定義自己

財經作家吳曉波說:在我看來。青年既是一個特定生理名詞,同時更是一個心理名詞也就是你仍然對未來和這個國家保持激情和好奇心,仍然願意用自己的努力去改變命運

而與此同時,青年是一個特別熱血的名詞,他本身就代表一種破壞的能力。如果你問我,今天的中國青年和99年前的中國青年,有什麼進步的話 我認為最大的進步在於,我們更加相信健設的力量,開始學會理性和妥協

每年的此時此刻,我們用紀念的方式讓自己不要失去憤怒。懷疑和前進的破壞力,但是如果我們只會憤怒,懷疑破壞。不嘗試著學習妥協,相信和建設,那麼今天的青年又怎麼超過99年前的那代年輕人

每個人都可以問自己:“你是一個合格的青年嗎?" 一個懂得理性妥協,又不失憤怒,懷疑,和前進破壞力的青年。

25歲青年該選擇上班還是創業?

畢業三年,踏入社會四年。第一份工作在加油站當了7天的加油員,,第二份工作在學校的安排下進了能源企業的車間工作,兩班倒的車間操作員。不到一個月時間,熬完夜班就開始投簡歷找新工作。第三份工作便是金融銷售,抱著財富自由的夢想,進入了金融行業,過上了光鮮亮麗的白領生活,實則每天起的比雞早,睡的比狗晚,高壓狀態下,我們賺了好多錢,也脫了好多發,

就這樣幹了兩年。16年跟著金融泡沫創業風,辭職創業,一個小團隊從一無所有到慢慢盈利,再到散夥,也就一年的時間。然後就是自己各種瞎折騰,始終保持著自由職業的狀態

18年開始認認真真的碼字(應該是憋字),做一個斜槓青年,不知不覺快半年時間了,,卻發現自己似乎做什麼都是半桶水的狀態,達不到自己想要的樣子

你會發現擁有了自由的時間,做著各種時間管理規劃,想著做自己喜歡做的詩,順便變現賺點錢。最後好像本末倒置了

一直想著賺錢,其實錢只是一個工具,事情才是最重要的,想著管理時間,其實時間一直往前,你是控制不住的,時間管理就是個偽命題。

你唯一能夠控制的是自己的注意力,專注極致才能有所成就

尋找人生寬度的前提,必須在自己核心領域達到一定高度

25歲青年該選擇上班還是創業?

25歲。我突然害怕自己碌碌無為,還有安慰自己說平凡難能可貴

想想辭職創業這兩年,一直在想著賺錢,一直騰挪這各種資金去達成自己的目的,卻始終沒有大的突破,不斷覆盤,卻還是原地踏步

最近為了學習產品和運營方面得到知識,聽了梁寧老師的課和她的創業經歷,心中豁然開朗

在創業的時候,我們應該做賺錢還是值錢的事?

賺錢的事和值錢的事,往往是兩件事,創業的痛苦很大程度來源於此,賺錢核心是當下的利差現金現貨,短期的投機求利行為,值錢的事是解決基於利他的價值需求,投資於未來

梁寧老師第一次創業,不是很有信心,怕還 沒來的及把產品做好,錢就花光了,所以以戰養戰,一邊做旅遊網站,一邊還做點廣告公司的收益,幫旅遊城市,旅遊景區做宣傳策劃,賺點小錢。,

一年後,雷軍說:“梁寧,以你的才華,如果你想做廣告,你大可以加入任何一家大廣告公司,去做一個最優秀的廣告人。

但是你現在創業,要做的是一個互聯網產品。作為創業企業,最核心的資源就是CEO的精力。你就應該全力以赴,把100%的時間和精力都用上去,把這個互聯網產品做好。

我建議你不要再分精力去賺這些小錢。剩下多少錢,花完為止,看你能不能把你構想的產品做出來。

作為投資人,我寧願承擔資金的損失,也不想看到你抱著一個小廣告公司,耽誤時間。”

梁寧說:做賺錢的事,還是做值錢的事,都有窗口期,時代總是在變。

賺錢的事,難在收手。好似股票要拋出,才能論輸贏。

而做值錢的事,難在看清存在於未來時空運作的新產業結構,然後全力以赴,以最快的速度把它搭建出來。 定戰略、配資源,說服、說服、堅持、堅持、整合、整合,死扛到結構開始運作並全量覆蓋的那一天。所以,做值錢的事,更難。

創業者最難的,是苦苦堅持時的心理負擔:放棄賺錢的機會,初衷不改,想搭個大系統成為大企業家,結果中途敗了,成了騙子。

創業維艱。

反思自己這兩年一直想的是創業賺錢,卻忘了最值錢的事情是如何讓自己能夠保持快速成長,沒有專注於一個核心領域。最後浪費了兩年寶貴的時間,失去了初心剛讓自己陷入尷尬的境地

在25歲,對於個人來說,要開始投資自己的未來,要做讓自己值錢的事情,而不是當下賺錢的事

無論是上班,創業 還是斜槓青年,其實都是一種生活方式選擇,一種角色的選擇,但終其一生我們尋求的是一種存在感

你的外表,你在社會的角色 你擁有的資源人脈 你的能力範圍圈,這些都基於你如何設定自己的存在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自我的追求和世俗的成功需要一種平衡,而這種平衡是基於你想要的存在感是什麼

願25歲的你,有所為,有所不為,找到屬於你的世界

25歲青年該選擇上班還是創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