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給孩子報的繪畫班究竟值不值?該不該報?幾歲報?看這篇就知道

隨著寶寶一天天長大,你或許也想挖掘挖掘的TA潛能,隨大流報各種興趣班。繪畫班就是許多家長都青睞的選項,想著從小薰陶一下,可以培養寶寶的藝術能力,提升寶寶的審美品味……

不過,寶寶們的反應似乎大相徑庭:有的媽媽千挑萬選報的繪畫班,結果寶寶上了一次就沒興趣了,只好用美食、玩具等,誘惑TA繼續上課。而有的媽媽報的繪畫班,小朋友天天盼著去上課,一提起繪畫班,眼睛都亮了。

你給孩子報的繪畫班究竟值不值?該不該報?幾歲報?看這篇就知道

那給寶寶選繪畫班時,如何判斷好不好呢?以下幾點,是你需要考量的要素:

1、貴不貴?遠不遠?

如果報的繪畫班太貴,可能會給家庭經濟造成負擔。為了“省”下報班的錢,你可能會節約開支,寶寶看上的玩具,喜歡吃的東西,可能都會多些限制,這樣無論是對大人自己還是對小朋友,都是不合適的。

如果繪畫班太遠,你可能要捨棄很多其他的活動,把時間消耗在路程上,而寶寶很可能會一路無聊,影響上課的心情。

2、寶寶期待去上課嗎?

在報班之前,最好帶寶寶先去上一節體驗課。看TA會不會期待再去,喜不喜歡那裡的老師,想不想和那裡的小朋友玩……

寶寶1歲左右就會用手掌握筆塗塗點點了;到兩三歲左右,手部精細動作協調能力提高,TA就用拇指和其他手指分開捏住蠟筆,通過直線和曲線創作自己的第一件藝術品了。真正報班跟著老師學習一般從四歲左右開始比較適合。報班主要是給孩子創造“一起畫”的環境,讓TA更有意願畫畫。

老師親和,寶寶會更有信賴感,更願意聽,也更願意表達;和喜歡的小夥伴一起畫畫,會激發寶寶的表現欲。你一提起繪畫班,寶寶會不會充滿期待,都和這些因素相關的。

你給孩子報的繪畫班究竟值不值?該不該報?幾歲報?看這篇就知道

3、寶寶對畫畫的興趣如何?

小孩子從來不會排斥有樂趣的事兒,如果他們覺得畫畫是件好玩的事兒,自然興趣濃厚;反之,就會漸漸失去興趣。

什麼行為會令寶寶失去對畫畫的興趣呢?

(1)沒有積極的鼓勵或讚許,寶寶可能會興致索然。

舉個例子:寶寶畫了3個點,1條很奇怪的線,說這是魚;結果老師說,“這不像喲,你的魚怎麼沒有尾巴呢?”小朋友很容易受打擊,想著“原來我畫得不像”,慢慢的就不敢下筆了。

(2)當畫畫變成一種任務,寶寶也會抗拒。

比如,老師催寶寶,“快下課啦”,要寶寶快點完成;或是在寶寶還沒進入狀態、不想畫的時候,去督促、催促,很容易讓寶寶失去興趣。

你給孩子報的繪畫班究竟值不值?該不該報?幾歲報?看這篇就知道

4、寶寶能“學”到什麼?

如果你期待寶寶上了繪畫班,就變成神筆馬良般的小畫家,那就是你的錯了。

我們先來看看,不同年齡段的寶寶,按他們的能力,能“畫”些什麼↓↓

你給孩子報的繪畫班究竟值不值?該不該報?幾歲報?看這篇就知道

學齡前兒童報的繪畫班,更重要的目的是打開想象力,促進創造力,並且讓TA熟悉紙筆,積累畫畫所需的手眼協調、肌肉協調能力。

兩三歲左右的小朋友,會覺得自己的塗鴉像一些物品,即使這些在他人眼中並不相似,TA畫的一根歪歪扭扭的線,第一次TA可能說是麵條,第二次TA可能說是小豬佩奇尾巴……這就是TA的想象力在啟動。

如果寶寶經常有些讓你驚喜的創意和思路,比如在海里的太陽,在飛機上游的魚,那麼不要吝嗇你的鼓勵,這是寶寶的創造力在飛翔!你應該要給這樣繪畫班點個讚了。

四歲左右的小朋友會有目的地畫畫,並且會畫印象深刻的東西。如果TA所在的繪畫班,能帶他們去玩沙玩水親近大自然,從畫室走向戶外,那就更加加分了。

你給孩子報的繪畫班究竟值不值?該不該報?幾歲報?看這篇就知道

但如果繪畫班指導孩子的“繪畫方法”,是一板一眼、循規蹈矩的,比如“在樹枝上畫上樹葉”,“畫一個三角形的屋頂”,或者是教一些哪怕很簡單的“簡筆畫”,教他們畫“綠色的葉子”“紅色的太陽”,那基本可以淘汰了。教這些內容,無視孩子的自然發展規律,可能小朋友在“指導”下,確實畫出了很像魚的魚,很像房子的房子,但,受傷的是他們自己的創造力。

說到底,最好的繪畫班是:讓寶寶對繪畫有興趣,玩得開心,能充分保護併發揮他的想象力與創造力,而不是“畫一幅很像的畫”。TA畫得越“不像樣”,其實你越應該感到高興。


歡迎關注@美贊臣通訊,和我們一起科學聊育兒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