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两江总督到底是个多大的官儿?

袁小莯


总督是清朝地方最高长官,为从一品或正二品(加挂尚书衔的为从一品,否则为正二品)。

清朝实行的是督抚制,总督与巡抚同为封疆大吏,巡抚管一个省,而总督管一省或者几个省,但两者之间不是隶属的上下级关系,均是对上直接听命于中央。

总督综理军政民政,节制文武。民间又称之为制台或制军。

清朝时,全国按行政区划来说,设有直隶、两广、两江、闽浙、湖广、陕甘、四川、云贵等八大总督,另外还设有负责专门事务的总督,如漕运总督,河道总督等。

两江总督,即两江地区的最高长官。清朝时的两江,包括了今天的江苏、上海、安徽和江西。由于清朝初年,今天的安徽和江苏(含上海),同属于江南省,因而江南省和江西省合称两江,是为两江的来历。

两江总督驻锡于南京。

两江总督所辖之地,是为中国东南的鱼米之乡,经济重镇,对国家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历史上,像于成龙、陶澍、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名臣,都曾担任过两江总督。

另,由于两江总督的重要性,一般都加挂尚书衔,故为从一品。


聂作平


两江总督是清朝的封疆大吏中最大的官(晚清时因北洋水师之故变成了直隶总督),号称疆臣领袖。总管江苏、安徽、江西三省的民政和军务,约略相当于文革时期的南京军区司令。


清朝的督抚没有明确的统属关系,都直接向皇帝负责。但总督能不能管得了巡抚因人而异。因为清代官制,总督兼署兵部尚书(正部)衔,同时兼左都御史衔;巡抚兼署兵部侍郎(副部)衔,同时兼右都御史衔。说是兼署,只是挂个名头,方便有事时统兵和监察,并不是要到衙视事。所以,虽然论起来巡抚是总督的属下,但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当真。

清朝的官制,封疆大吏都是军事民政一把抓,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即承平时期管民政,战乱来时统兵。这也是与明朝最大的不同之处。晚清统兵大员,掌管方面的,几乎清一色的两榜进士出身,而那些专职的武将,则多是受这些人节制的。

其中总督最大,相当于大军区司令但兼管民政。从一品,一般管一个或几个省。省里设巡抚,正二品,相当于现在在省委书记。巡抚下面设布政使(藩司,从二品)和按察使(臬司,正三品)。布政使就是现在的省长,主管民政和税收,因此藩司衙门就是现在的省政府。按察使是副省级,负责刑名,相当于现在的省政法委书记。臬司衙门不好与现在比,大致相当于省高检和高法,再加上一点点公安厅(感觉现在的公安厅太厉害,清朝没有相对应的部门)。布政使和按察使都向巡抚负责,是巡抚的下属。以上这四个职务,统称为封疆大吏。



清朝的督抚制度不太规范。有的地方总督管几个省,如两江总督、湖广总督、云贵总督等。有的地方只管一个省,如四川总督。有的省只有巡抚没有总督(河南和山西)。有的省只有总督没有巡抚(四川)。还有两个特殊的总督:漕运总督与河道总督,这两个总督虽然与其它督抚级别差不多,但不算封疆。

督抚一般都不在一个城市。如两江总督驻江宁,江苏巡抚驻苏州。但也有督抚同城的,如广州(两广总督和广东巡抚)、福州(闽浙总督和福建巡抚)、武昌(湖广总督和湖北巡抚)等。督抚同城一般被许多督抚诟病,因为一个城市有两个最高长官往往矛盾重重。所以河南巡抚和山西巡抚最受追捧,因为这两个省上面没有总督,巡抚唯我独尊。

同治中兴前,两江总督是疆臣领袖。因为那时两江地面是东南财赋之区,每年赋税钱粮占全国财政收入的80%。同治中兴以后,朝廷设南北洋大臣,分别由两江总督沈葆桢和直隶总督李鸿章兼任。沈葆桢是个讲理学的人,不如李鸿章务实,所以北洋水师发展起来了,而南洋水师不温不火。北洋崛起以后,直督的地位超越江督,疆臣领袖的地位也就由直督取代。不过江督的地位并没有下降,一直与直督并驾齐驱。


江督出名臣,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大人物都当过江督,如于成龙、尹继善、陶澍、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刘坤一等。


艾米丽艾拉


清朝的官僚体制要分阶段来看,主要以太平天国运动作为分界。太平天国以前中央权力很大,各地总督作为一品大员(正国级),其权力依旧受限于中央,那时候的两江总督相当于江苏(包括:上海)、江西、安徽三省总长官,其地位排在直隶总督和两广总督之后。由于鸦片战争后,香港开埠,两广作为财税大省的地位,被后起的江浙财团给替换。两江不仅是天下粮仓而且也是钱仓,中央对于两江更加依赖和重视,所派官员均为满、汉嫡系。

但太平天国运动造成中央失去财权、兵权,采取地方自行承担。于是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为代表的地方势力开始发展。曾、李、左均先后出任过两江总督一职,由于其不仅掌握财权、兵权,逐步脱离中央控制,类似国中国、土皇帝;特别是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国,两江大部分地区由于处于战争一线,从当地聚集资金和兵员相对较难,所以两江总督节制湖广、闽浙,权力空前巨大。

随着太平天国战争的结束,以曾、左、李为首的湘、淮派系几乎占据当时中国70%的省份控制权,而两江往往是其实力集团的核心所在。直到天津教案,曾国藩势衰,左、李对峙,中央才又逐步收回两江控制权。

所以清朝的两江总督按照现在的观之来看,首先是实权正国级官员。在清末更是类似国家副元首的存在。


鬼行僧


要想真的把明清地方官职搞明白你首先要了解这些官职变化以及发展。

明朝初期设置布政使司掌管一个省的行政权力,设置都指挥使掌管地方军事,同时还设置按察使 。。

但是到了明朝中期,地方官员经常沆瀣一气欺骗朝廷,于是朝廷派遣御史对地方进行考察和监督,定期向朝廷汇报,最开始这种官员官职不大,但是去拿的是皇帝的尚方宝剑。

所以发展到后来成了巡抚,在后来成了常设的官员而且官职极大,掌握立省的军事政治经济等权利。

但是到了后来巡抚的权利变得非常的大,朝廷为了加强对于地方的统治,又不得不在巡抚的官职上又加派一种官职

这种官职一般有六部尚书或者大学士担任,掌管一个省或者多个省的军政大权,其官职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总督。

清朝采用明朝的制度也设置了总督,并把总督作为常设的地方官职,到了清朝中后两江总督成为九位封疆大臣之一,

所谓的两江总督,就是掌管江苏,江西,安徽等地的官职,

这是一个非常肥的差事因为在江南物产丰富,在明清时期的江南资本主义萌芽,而且江南站当时国家财政的三分之一还要多


彭城影像


说清这个问题,首先要对清朝的政治体制有个大致了解。清朝建都北京,遥指全国13省,对于清王朝来说,北方的直隶省和南方的江苏江西是南北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关键之处。太平天国攻占南京后,对清王朝一时形成了致命打击。而两江总督统管军政,无疑是关键人物。

清朝的两江总督,仅次于直隶总督,加兵部尚书衔,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衔,是从一品的封疆大吏。坐镇江宁(南京)的两江总督,理论上管辖江苏、江西、安徽三个省的军政大权。名副其实压制三省巡抚与江南提督,是军民兼管的三省之主。


漯河生活


两江总督,他这官职全称总督江南江西等处地方军务兼理粮饷操江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权利是明了的了,治下江苏,安徽,江西三省的军政事务,可以参劾三省巡抚藩台提镇大小文武官员!指挥三省水师绿营官兵调动!是从一品文官,但往往由正一品有大学士,协办大学士的官员担任!而且历史上曾有两位穿正莽补服超品的汉人侯爵曾国藩,左宗棠担任过此官!




一叶小舟风雨渡



两江总督,正式官衔为总督两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操江、统辖南河事务。辖境包括江苏、安徽、江西、及上海等地,幅源辽阔,事务殷繁,是清朝最高等级的封疆大臣之一。其官阶为正二品,但由于两江总督例兼兵部尚书,及都察院右都御史,官秩为从一品,可谓官高权重。两江总督统领三省,三省各设巡抚,与总督大事会商,仍属平行,并称督抚。至于布政使、按察使,则为督抚属官,受督抚管辖。自同治五年起,两江总督兼管五口通商事务,授为南洋通商大臣。至此,北有直隶,南有两江,是清朝最为重要的两个总督。两江名督有:于成龙、张鹏翮、尹继善、陶澍、林则徐、裕谦、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都是清代名臣,威望素著,冠于一时。


超越45322277


谢邀。满清的两江总督,总管江苏、安徽和江西三省的军民政务,官秩从一品,是仅次于直隶总督的封疆大吏。

康熙四年(1665)设立两江总督,至太平天国运动的曾国藩,两江总督成为当时最有权势的官职。非要按照现代官职比对,两江总督相当于军改前的南京军区司令员兼省委书记。


冬虫可语于冰


清朝的两江总督是最有实权的总督之一,管辖江苏.江西、安徽三省,物产丰富也是清王朝的财源之地。两江总督相当于刚解放时的华东局书记,尤其是曾国藩兼两江总督时坐断东南,兼管四省军政要务,巡抚以下百官均受其节制,权力远大于其它督抚。自曾国藩后,两江总督基本上被湘淮系控制,如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荃、刘坤一等,中间只有一个非湘淮系的马新贻在两江总督任上却被刺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