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支招」腕管綜合徵的科學防治

現如今,隨著網絡科技的發展,手機、電腦已成為大部分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東西,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極大地便利。可是,任何的事物都可能是一把雙刃劍,它在方便我們生活的同時,也在某種程度上帶來了些許傷害。如果你發現在長時間重複的敲擊鍵盤和鼠標之後,出現手部疼痛、麻木、動作不靈活甚至無力等症狀,情況嚴重者可能出現肌肉萎縮。那麼,很不幸的,你可能得了“腕管綜合徵”。

下面,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腕管綜合徵吧。

一、什麼是腕管綜合徵?

1、腕管解剖結構

腕管位於掌根部,為一骨性纖維管,其橈側為舟狀骨及大多角骨;尺側為豌豆骨及鉤狀骨;背側為頭鉤骨、舟狀骨及小多角骨;掌側為腕橫韌帶。由屈肌支持帶和腕骨溝共同圍成,管裡有指淺、深屈肌腱及其屈肌總腱鞘、拇長屈肌肌腱及其腱鞘和正中神經通過。

「專家支招」腕管綜合徵的科學防治

2、病因

腕管綜合徵發生的原因,是腕管內壓力增高導致正中神經受卡壓。無論是腕管內的內容物增加,還是腕管容積減小,都可導致腕管內壓力增高。最常見的導致腕管內壓力增高的原因,是特發性腕管內腱周滑膜增生和纖維化,當腕部發生外傷、骨折、脫位、扭傷或長時間重複性的手指活動使腕部勞損等原因引起腕橫韌帶增厚,腕管內肌腱腫脹,滑膜淤血水腫進而變性,或腕骨退變增生,使密閉管腔空間縮小,從而壓迫正中神經,引起手指麻木無力等一系列症狀。

一、臨床表現

最常見症狀包括正中神經支配區(拇指,示指,中指和環指橈側半)感覺異常、麻木及其支配肌肉力量減弱等。具體表現如下

「專家支招」腕管綜合徵的科學防治

1、感覺異常

最常見的症狀,拇指、食指、中指等橈側的三個手指有蟻行感、腫脹痛,夜間或清晨明顯;還常有難以形容的燒灼痛,並有腫脹,有時沿著手臂至肩部也有疼痛感。

2手指麻木

部分患者早期只感到中指或中環指指尖麻木不適,而到後期才感覺拇指,示指,中指和環指橈側半均出現麻木不適。某些患者也會有前臂甚至整個上肢的麻木

3肌力減弱

腕管綜合徵進展會出現拇指、食指、中指的肌力減弱,握拳和抓物體受限,病況嚴重者出現拇短展肌和拇對掌肌萎縮、拇指外展肌力差,活動不靈活,與其他手指對捏的力量下降甚至不能完成對捏動作。

4營養改變

可出現拇指和食指發紺、發涼,指尖出現營養性潰瘍,嚴重者壞死,間隙性發白和發紺。

一、診斷方法

除了上述的臨床表現,還可以藉助以下檢查方法診斷

1、屈腕試驗(Phalen徵)

患者屈曲其腕關節90度,持續1min引起神經支配區麻木即為陽性。

2腕部叩擊試驗(Tinel徵)

用指叩打患者腕部屈面或腕橫韌帶時,在其橈側的某個手指出現麻木或疼痛即為陽性。

3止血帶試驗

在患者患側上臂縛一血壓計的氣囊,然後充氣加壓至收縮壓以上,若在1min內出現橈側的某手指麻木或疼痛為陽性。

將腕關節固定於中立位,可以降低腕管內壓力,緩解症狀,但最利於手功能發揮的腕關節位置是背伸30度位。考慮到中立位不利於手功能發揮,因此,一般的建議是白天不固定,晚上用支具將腕關節固定在中立位。需注意的是,腕關節支具的佩戴不能妨礙臨近關節如肘關節和指關節的活動。

口服消炎藥和局部注射皮質類固醇藥物也是常用方法,腕管內注射甾體類藥物可減輕屈肌腱滑膜鞘的水腫,抑制無菌性炎症,改善腕管內的空間關係,降低腕管內壓力,對輕中度患者具有良好的短期疼痛緩解效果,但在阻止疾病進展方面的作用有限,不建議常規使用。

術後康復鍛鍊

一般的,術後2天內限制腕關節活動。2天后換藥,囑患者開始肩、肘、腕、手和手指功能練習。術後三週內,可在夜間使用支具固定腕關節於中立位。 術後12~14天拆除縫線。 1個月後恢復工作,但限制負重。術後6~8周,完全恢復活動。

康復訓練的方法

1. 腕關節活動度練習

2.腕關節拉伸練習

3. 腕關節屈、伸力量練習

4. 握力練習

5.手指彎曲練習

6.拇指與四指對指練習

7.四指逐一屈曲練習

8.正中神經滑動,練習中不應出現麻木或刺痛感。

(康復醫學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