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怎麼對孩子「撒謊」,才能不讓孩子學會撒謊?

誠實,是我們每個家長都應該灌輸給孩子的基本做人原則,也是家長在與孩子交流中最應該做的表率。但在實際生活中,由於各種原因,家長們或多或少都會存在欺騙孩子的情況,目的無非是讓孩子更聽話、更安全、更健康。很多家長每次對孩子撒謊之後,都會擔憂孩子也染上撒謊的習慣。今天飛吧寶貝就來總結一下,對孩子撒這幾種“謊”,不僅不會讓孩子染上撒謊的壞習慣,反而會有利於寶寶成長。

家長怎麼對孩子“撒謊”,才能不讓孩子學會撒謊?

富有詩意的“謊言”!

“為什麼天會下雨?”“因為老天傷心了在哭泣!”

“為什麼天黑了就沒太陽了?”“因為太陽公公回家睡覺了!”

詩歌之所以經久傳唱,就是因為寫詩歌的那些文人騷客骨子裡都透著些童真。詩歌裡天馬行空地想象與孩子的童真世界不謀而合。對於孩子的一些關於自然科學的疑惑,家長如果一時半會兒解釋不清,不如用富有詩意的“謊言”來回答,這樣不僅解決了孩子當時心裡的疑惑,還培養了孩子的想象力和文學情操。

家長怎麼對孩子“撒謊”,才能不讓孩子學會撒謊?

每天散步歸來,我那三歲的兒子總會看看天空上的月亮和星星。突然有一天兒子問我:“媽媽,為什麼今天的月亮只有半邊了,我記得原來是圓的?”

我努力回憶了一下中學學的月相,試圖在腦海裡理清太陽、地球和月球的空間位置,恨自己當初沒有認真聽講。這時,婆婆來了一句:“因為月亮被天狗吃了幾口。”

孩子愣了幾秒,我正要責怪婆婆講這些封建迷信,兒子卻問道:“奶奶,月亮好吃嗎?”

“不好吃,你看天狗吃了十幾天才吃了一半。還不如奶奶做的月亮粑粑好吃!”

兒子點點頭:“那明天奶奶給我做月亮粑粑吃好不好?”

“好好好。”

讀了十幾年書,在回答孩子某些問題上,我還真自愧不如婆婆。這就是所謂的美麗的謊言吧!

善意的“謊言”!

大多數父母對孩子撒的“謊”,不一定是美麗的,但一定是善意的。

家長怎麼對孩子“撒謊”,才能不讓孩子學會撒謊?

夏天我最喜歡吃荔枝了,甜,水分又多,冰一冰,吃了更爽。有一次偷著吃,被寶寶撞見,不得不給她吃了幾顆。想著荔枝是水果,孩子吃了應該沒事兒,但上網一查,很多人都說4歲以下的孩子最好不要吃荔枝,因為容易引起血糖不平衡,甚至會有生命危險。

我驚出一身冷汗!下決心自己也不吃了,可寶寶依然天天念著要吃。有一次我們又去門口的水果攤買水果,我提前跟水果攤老闆打了聲招呼,讓他配合我一下。等到我和寶寶一起去買水果時,老闆把荔枝藏了起來。我故意問:“老闆,有沒有荔枝?我們要買荔枝吃。”

老闆馬上衝著寶寶說:“荔枝賣完了,以後都沒有了!買火龍果吧,比荔枝更好吃!”

我轉頭對寶寶說:“荔枝以後都沒有了!”

“沒有了!”寶寶小聲回答,好像有些失望。

“我們以後就吃火龍果怎麼樣?”

“好。”

從此,寶寶就不再念著要吃荔枝了。

當年幼的孩子不懂前面的危險時,父母苦口婆心地講道理、勸阻,往往都不怎麼奏效。這時,採用“撒謊”的方式,讓孩子遠離危險,就能避免使用“暴力”了!

家長怎麼對孩子“撒謊”,才能不讓孩子學會撒謊?

能圓回來的“謊”!

善意的“謊言”在讓孩子遠離危險的同時,往往還帶有一定的副作用,那就是讓孩子覺得你在撒謊。這是一個很不好的開始!

所以,對孩子最好不要撒謊,如果一定要對孩子“撒謊”,你應該想盡辦法把這個“謊”給圓回來!

孩子跟她爸關係特好,很粘人!每次她爸去上班,她都很捨不得。有一次老公中午回來吃飯,下午正準備去上班,孩子突然大哭了起來,一問原因,還是捨不得爸爸走。什麼“爸爸晚上就會下班回來的”,“爸爸要上班掙錢”等等,這些道理講了都沒用。最後老公笑著對女兒說:“好了,爸爸不上班了,一會兒我去買奶油蛋糕回來吃好不好?”

“好!”女兒最喜歡吃奶油蛋糕了。

這樣,老公就順利出門去上班了。

家長怎麼對孩子“撒謊”,才能不讓孩子學會撒謊?

後來老公下班回來,果然手裡提著一包麵包。他對孩子說:“做蛋糕的阿姨因為要照顧孩子,所以今天沒來上班。我們先吃幾片蕎麥麵包吧,週末再去其他地方買蛋糕好不好?”

爸爸已經在了,又有面包吃,女兒當然說“好”。

飛吧寶貝總結:

孩子教育,尤其是幼兒教育,是非常考驗家長智商的!就像談戀愛時把男(女)朋友“哄”得團團轉一樣,如果你能把孩子“哄”得聽話,他又非常信任你,你的教育大致就成功了。

家長怎麼對孩子“撒謊”,才能不讓孩子學會撒謊?

將來孩子懂事兒了,你富有詩意的“謊言”體現的是你的想象力和氣質,孩子佩服你;你善意的“謊言”體現的是你對孩子滿滿的關懷和愛,孩子感恩於你;至於你那圓回來的“謊言”,孩子可能這輩子都不知道那是“謊言”,他已經不去深究了,因為他們知道你是愛他的。

相關閱讀

《 》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