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王偉光:讓天更藍 草更綠 水更清 向人民羣衆交一份滿意答卷

【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道路 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讓天更藍 草更綠 水更清 向人民群眾交一份滿意答卷——訪通遼市副市長王偉光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作出全面部署。近日,記者就如何貫徹落實好《意見》採訪了通遼市副市長王偉光。

王偉光說,通遼地處科爾沁沙地腹地,生態環境脆弱,生態地位重要,是建設祖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責任重大、任務艱鉅、使命光榮。我們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提高政治站位,增強“四個意識”,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

舉全市之力堅決打好打贏汙染防治三年攻堅戰,集中力量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一是打贏藍天保衛戰。加快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和交通運輸結構調整,緊盯重點區域和重點行業,持續開展大氣汙染綜合整治,特別是要總結推廣北部地區電解鋁企業煙氣汙染物超低排放示範工程成果經驗,確保全市煤電鋁、玉米化工、煤化工等行業重點企業全面實現“三位一體”24小時、全方位、全視角監控管理和第三方評價全覆蓋,城鎮燃煤鍋爐及柴油貨車等持續減排並穩定達標排放。到2020年底,中心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穩定在85%以上,力爭達到87%。二是打好清水保衛戰。全面落實河長制、湖長制,到2020年底,境內西遼河、嫩江兩大流域水質優良比例總體達到50%以上;主城區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和地下水質量考核點位水質保持穩定。突出抓好城鎮和工業園區汙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加快推進中水改擴建和回用工程,提高“三率”,“零容忍”打擊違法排汙行為,水環境質量全面改善。三是打好淨土保衛戰。加快土壤汙染狀況詳查,抓好重點地區工礦企業汙染排查整治,推廣控藥、控肥、控水、控膜“四控”農業,最大限度降低農牧業面源汙染和“白色”汙染。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農村牧區環境綜合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和“廁所革命”,全面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和處置,推進秸稈還田和畜禽糞汙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加強園區配套建設,提升工業廢物安全處置水平。到2020年底,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汙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確保土壤環境質量安全可控。

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從源頭上防治環境汙染。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四個著力”“五個結合”“三個紮實”的要求,結合通遼實際,加快“六區共建”“六個提升”,著力打造“九鏈五都一城一市”,紮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堅決摒棄“先汙染,後治理”的老路,堅決摒棄損害甚至破壞生態環境的增長模式,加快構建以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以新發展理念引領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讓綠色發展貫穿始終。要努力改變“四多四少”狀況,延長產業鏈條,做好調結構、優佈局、強產業、全鏈條的文章,培育發展新產業、新動能、新增長極,推動傳統優勢產業升級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九大主導產業全產業鏈發展。立足能源資源優勢,努力改變單純挖煤賣煤的粗放型資源開發模式,加快工業園區循環化改造,大力推廣清潔生產方式,推進能源供給、能源消費、能源技術、能源體制革命,提高能源資源綜合利用效率。運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改造提升傳統能源經濟,建設風光火多能互補、多網支撐、多元消納、多元發展的現代能源經濟體系,努力打造全國現代能源經濟示範市。

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實施好重大生態修復保護工程。圍繞建設北疆生態安全屏障功能區,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在繼續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加強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建設、深化生態文明制度改革的同時,堅持“北保護、中節水、南治沙”,從2018年起,利用3年時間,大力實施並全面完成“4個1000萬畝”工程。在北部實施1000萬畝天然草原修復工程,通過種草養畜、以草定畜,調優牲畜結構,解決超載過牧問題,增加草原植被種類和產量,提升生態“好度”和牧民收入;在中部實施1000萬畝農業高效節水工程,全市可至少減少農業用水50%,使地下水位得到有效恢復,為草原生態保護提供有力支撐;在南部實施“雙千萬畝”科爾沁沙地治理工程,用新發展理念修復保護草原,推動防沙、治沙、用沙和草原恢復、林業生態相融合,切實加強“三濫”治理和退耕還林還草,積極發展中蒙藥材、經濟林等兼具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作物,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強化政治責任和政治擔當,堅決抓好中央環保督察整改落實工作。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從嚴從實完成好各項整改任務。明確市級牽頭領導和旗縣市區包案領導,確保事有專人、人有專責、改有定時,確保各類問題限期全部整改到位。強化法治思維,加大環境監管執法力度,對環境違法行為“零容忍”。讓通遼的天更藍、草更綠、水更清、土更沃,人民生活更美好,在生態建設新徵程中,交上一份讓人民滿意的答卷,奮力開創新時代草原名城生態文明建設新局面。

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郭洪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