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钟声到客船”,寒山寺半夜到底有没有钟声?一直争论不休

说起张继,大家乍看之下可能反应不过来,但一提到

《枫桥夜泊》这首诗,皆是耳熟能详。

夜泊枫桥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夜半钟声到客船”,寒山寺半夜到底有没有钟声?一直争论不休

相传在唐朝安史之乱过后,张继在羁旅途中经过寒山寺,夜宿寺前酒家。想是羁愁难耐,半夜即兴写了《枫桥夜泊》这首诗。可能连张继本人也意料不到,这首诗日后居然享誉千古,甚至名扬海外,更有人将此诗奉为近体诗七绝的压轴之作。而原本籍籍无名的寒山寺,也因为这首《枫桥夜泊》而名声大噪,香火鼎盛。

但今天要说的是关于这首诗背后的争论。

“夜半钟声到客船”,寒山寺半夜到底有没有钟声?一直争论不休

到了宋代,《枫桥夜泊》依旧名声不减,但围绕这首诗却多了一些争论。北宋诗人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指出:“句则佳矣,但三更不是打钟时!”也有许多文人附议,寺庙夜半应当是没有钟声的。这个理论的依据是,大凡僧寺都是晨昏各敲一次钟,每次108下,用以警醒修行之人。

针对欧阳修等人提出的异议,后人对此也多有驳论。如南宋叶梦得《石林诗话》中指出:“此地(指姑苏)有夜半钟,谓之无常钟,欧阳以为病语,非也。”意思是姑苏此地的寺庙与其他地方不同,敲钟没有固定的时间。还有同时代的文学家胡仔亲身前往姑苏多处寺庙求证,证明了张继笔下的“夜半钟声”所言不假。

但还有人反驳说,张继写这首诗之时还没有夜半钟声,而在这首诗之后才有此习惯。这个问题一直保留到了今天,还有学者为此争论不休。

“夜半钟声到客船”,寒山寺半夜到底有没有钟声?一直争论不休

且不论寒山寺夜半是否确有钟声,光是能让人们争论一千多年,也足见这首诗的影响力之大。而因为一首诗,便带动了一座城市的繁华,这在文学历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直到今天,每年慕名游访寒山寺的人依旧络绎不绝,似乎大家都愿意去到姑苏,去到寒山寺,领略一番当年张继笔下的“霜天月落、江枫渔火”的情景。

对于“夜半钟声”一疑,不知你有什么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