佃坝镇:“一村一特一品一韵”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昌吉新闻网讯(记者 李炜玢)从昌吉市北郊出发,再向北行驶约5公里就进入了昌吉市佃坝镇,在这里,城市的繁华已经褪去,清新的乡村气息扑面而来。在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潮中,昌吉市佃坝镇紧抓区位优势和自然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种植,使传统农业优势得到强化。同时,积极打造旅游景点,促进二三产业发展。

土梁村是进入佃坝镇的第一站,宽阔平坦的道路两旁,数百座温室大棚排列有序,大棚内黄瓜、西红柿、西葫芦、青辣椒等新鲜蔬菜挂满枝头,一派丰收景象。一入夏,菜农崔新军一家就开始忙碌了起来,今年崔新军的六座大棚中有四座种植了黄瓜、西红柿,还有两座大棚种植了留树保鲜葡萄。崔新军预计,今年这六座大棚将为他带来十多万元的收入。

佃坝镇是昌吉市最早发展设施农业的乡镇,借助优越的地理优势,1993年至今,全镇已建成现代化温室大棚864座,在土梁村平均每户村民拥有6座大棚,大棚收入占全村年收入的85%。其中有330座温室种植蔬菜,其余温室用于加工番茄的育苗生产,每年可向市场提供反季节蔬菜7000吨左右,实现销售收益1400万元。近年来,佃坝镇的大棚蔬菜以其绿色、健康、无公害的优势在昌吉市创出了自己的品牌,树立了良好口碑。除了蔬菜种植,近两年鲜食葡萄、葡萄留树保鲜、樱桃、圣女果等特色品种也逐步增加,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今年秋天,两千亩芦笋将在佃坝镇种植,明年秋天昌吉本地芦笋可新鲜上市,预计实现收入600万元。与此同时,在土梁村还将建成一个芦笋展示基地,并将引进芦笋加工企业落户,未来将依托友好生态园,推行“企业+合作社+农户”运行机制,搭建“农超互给”机制,推行芦笋深加工产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计划通过两年时间,芦笋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温室大棚达到1000座,逐步建立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芦笋产业。届时,“芦笋种植基地”将成为佃坝镇的一个新名片被大家所了解。

从土梁村向北出发,满眼的金黄与翠绿交织,沿着昌甘公路右侧一直向北延伸,这便是佃坝镇万亩苗木基地暨森之源苗木种植合作社。白蜡、红叶海棠、金叶榆、四季玫瑰、紫叶枫箱果等46个品种的乔灌花草,花期从春天一直延续到秋天。

这里的种苗远销阿勒泰、伊犁、哈密等地,2017年实现经营收入560万元,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200余人,为当地村民带来劳务收入180万元,到2020年种苗面积将达到4000亩以上,逐步建成北疆高档种苗培育基地。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作为佃坝镇的“苗圃子”,这片繁茂的彩色林带还将被打造成一条开启田园乡村“慢生活”的休闲绿道,织就一幅幅乡村美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当前佃坝镇已全面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号角。规划先行,谋定而动。佃坝镇以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为方向,加快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提出了“菜篮子”“苗圃子”“鱼苗子”“棉被子”“芦笋种植基地”的产业发展思路,全力打造“一村一特一品一韵”,用树、用花、用草,让山、水、田、林、路、村庄织就五彩缤纷的美丽乡村生活——

把土梁村打造成绿色无公害蔬菜及芦笋种植基地,对土梁村现有的蔬菜大棚进行改造,以达到现代化设施观光农业的标准;

把二畦村打造成集苗圃、花卉繁育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特色经济林,形成“春观花、夏观叶、秋观果、冬观枝”的风景链,对二畦村苗圃基地进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把二畦村打造成昌吉最大、物种最丰富的植物园;

把西沟村和东沟村打造成棉花连片种植和机械化采收基地;依托二十四户水库优势资源,打造现代化集渔业、水上项目、观光旅游、健康疗养为一体的休闲文化产业园;

以烈士陵园、沙海渔业、信鸽协会、二十四湖水库、特变农业园、友好生态园等现有资源,全力打造集特色采摘、乡土旅游、田园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魅力佃坝。

投资1080万元完成小游园、文化墙、亮化、渠系、人行步道、村民大舞台等13项工程建设,占地10亩的绿地游园建设等项目全面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投资900万元的文体广场建设项目计划2018年底完工……至此,一个生态绿色、生活便利、经济发展、现代宜居的美丽小镇已初具形态,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征程中,佃坝镇将迈开大步,去拥抱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