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抗战(最终篇):日月重光 英灵永存

滇西抗战(最终篇):日月重光 英灵永存

日月重光 英灵永存

逐敌出境,胜利会师

史迪威公路

意义重大的滇西缅北反攻

英灵永存

逐敌出境,胜利会师

收复龙陵之后,远征军切断滇缅公路,阻敌从南面增援芒市。与此同时,左翼由像滚塘经芒市河南进,攻击敌人固守的三台山,左翼向勐戛攻击,第6军正面进攻芒市。在强大进攻面前,11月19日日军从芒市向遮放撤退。20日,我军收复芒市。

滇西抗战(最终篇):日月重光 英灵永存

中国远征军进入芒市。

之后,远征军迅速摧毁三台山阵地,并由勐戛向遮放进攻,12月1日进占遮放。

节节退败的日军,最后还企图利用畹町有利地势,与我军作一决战。胜利之师远征军多路进攻,1945年1月3日,敌人全线动摇。此时,中国驻印军由缅甸八莫南下,1月15日攻占南坎。

陷于腹背受攻的日军,被迫突围南逃。1月19日,远征军收复畹町,把残敌最后逐出国土。至此,云南怒江以西沦陷两年半的国土,完全光复。

1945年1月27日,中国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军在缅境芒友胜利会师,标志着滇西反攻战的胜利结束。至此,整个滇西反攻战,历时8个半月,歼敌2.1万多人,中国远征军投入7个军14个师16万人,伤亡和失踪6.7万多人。

滇西反攻战的伟大胜利宣告:全中国“收复失地,实滇省最早”。云南在全国最早将日寇侵略者驱逐出国土,为国统区的抗战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

史迪威公路

滇缅公路被日寇截断之后,开辟了驼峰航线,然而它代价过于高昂。于是开辟一条新的补给线通向印度的方案(即中印公路)就提到中美两国当局的议事日程上。

1942年12月,中美英三国初步商定反攻缅甸的“安纳吉姆”行动计划。该计划的目标之一是从雷多打出一条通道。

滇西抗战(最终篇):日月重光 英灵永存

中印公路示意图

滇西抗战(最终篇):日月重光 英灵永存

修筑中印公路的傈僳族民工

滇西抗战(最终篇):日月重光 英灵永存

猴桥

这里曾是西南丝绸之路腾西北线的出境渡口,早在西汉即有古道,由此西通缅甸至印度,南诏时,曾设“古勇关”,为腾冲县四古关之一;中印公路通车以前,槟榔江上既没有铁桥,也没有石桥,只有一架用藤索编成的吊桥。人在桥上行走,藤桥摇摇晃晃,要手攀藤索,脚踩藤桥,像猴子一样跳过去,因此称为猴桥。

美国工程兵架设的钢铁“猴桥”,横跨在腾冲县猴桥镇西部之槟榔江上,结束了像猴子一样攀附藤条过江的历史。

滇西抗战(最终篇):日月重光 英灵永存

昆明各界人士举行庆祝史迪威公路通车典礼

中国军队将以雷多为基地,从胡康河谷向前推进,美英双方同意“美国应负责修筑一条公路,从雷多下经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至密支那,最后与滇缅公路衔接起来”。所以这一次筹修中印公路实际上与对日反攻的军事行动融为一体。

中印公路全长约1800公里。

在史迪威的组织下,中印公路1942年12月10日从雷多破土动工。

1943年10月,美国特派著名的工程专家刘易斯•皮可少将担任中印公路工程兵司令,史迪威也到工程前线视察,工程进度大大加快。

滇西抗战(最终篇):日月重光 英灵永存

第一车队在昆明受到中国民众最热烈的欢迎。

1945年1月4日简易的毛路开始通车。1月28日,中国远征和驻印军会师芒友,当天中美联军在畹町举行了隆重的“中印公路通车典礼”。由于这条公路由史迪威策划和组织修筑,为了表彰他的贡献,国民政府将中印公路命名为“史迪威公路”。

中印公路的建成粉碎了日寇切断滇缅公路从而切断中国对外的陆路交通的战略计划。中印公路的修筑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的一件大事。

滇西抗战(最终篇):日月重光 英灵永存

欢迎史迪威公路首次通车。

滇西抗战(最终篇):日月重光 英灵永存

1945年元月18日,中印公路北线通车,车队驶入腾冲县城。

滇西抗战(最终篇):日月重光 英灵永存

1945年元月28日,中印公路南线通车,在中国边境畹町举行通车典礼。

滇西抗战(最终篇):日月重光 英灵永存

中国劳工使用风钻钻孔,而美国推土机在一旁等待清除碎石,用酒精做燃料的卡车上满载中国士兵驶往前线。

还要指出的是,大体沿着中印公路铺设的中印输油管道,对于滇缅战场的胜利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滇西抗战(最终篇):日月重光 英灵永存

8月26日,密支那攻陷后,美国工兵775部队沿着铁道铺设油管。

这条输油管起于印度第一大港口城市加尔各答,止于中国的昆明。工程从当年12月开始,1945年4月完工,全长3218公里,比当时美国的大油管还长900多公里,堪称世界第一。

滇西抗战(最终篇):日月重光 英灵永存

紧随着战斗进程铺设的中印油管。

6月初开始通油,至当年11月输油停止,7个月中共输各种油料10余万吨。这个数量比滇缅公路汽车运油1年半的运量还要多。

中印输油管道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它是中国交通史上的大事,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又一奇迹。

意义重大的

滇西缅北反攻

攻占乔梅是中国驻印军缅北反攻最后一战。至此,中国驻印军缅北反攻胜利结束。

滇西抗战(最终篇):日月重光 英灵永存

中央社报道:滇西国土全部恢复。

当时,与滇缅战场大反攻的节节胜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豫湘桂战役的惨败,国民党军队丧师失地,一溃千里,从而使抗日正面战场出现了严重危局。

滇西抗战(最终篇):日月重光 英灵永存

胜利!

然而,中国远征军和中国驻印军的滇西、缅北反攻的重大胜利很快就打破了冈村宁次的如意算盘。首先,缅北反攻战的胜利使国民政府得以紧急将中国驻印军新6军空运回国,投入黔桂战场,有效地遏制了日军的攻势。

其次,滇西、缅北反攻的胜利,中印公路和中印输油管相继修通,滇缅公路也重新打通,这样,军事装备和汽油得以源源不断地运到前线,极大地保障了对日战,并有力地支援很快就要开始的全国大反攻。

滇西抗战(最终篇):日月重光 英灵永存

胜利的会师。

滇西抗战(最终篇):日月重光 英灵永存

在缅甸的中国士兵士气高涨。

滇西抗战(最终篇):日月重光 英灵永存

昆明童子军庆祝滇缅公路重新开通。

滇西抗战(最终篇):日月重光 英灵永存

缴获日军 的战利品。

滇西抗战(最终篇):日月重光 英灵永存

押运日军俘虏进入畹町。

滇西、缅北反攻的胜利,再一次表现了“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向全世界表明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使全国军民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从而重新振奋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盟国的舆论对中国军队也有了客观的认识,美国《皇冠》杂志在报道缅北反攻的评述中说“中国军队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军队”。滇西缅北的胜利为提高中国国际地位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缅北反攻胜利不仅揭开了盟军反攻缅甸的序幕,还和滇西反攻胜利一起为英军对英帕尔的坚守和对缅中的出击、进而收复全缅甸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与此同时,缅北、滇西反攻的胜利也给美军在太平洋的反攻减轻了压力。美国《纽约时报》载文说,缅北滇西反攻胜利“从侧翼牵制了太平洋战区,可巩固印度,完全打破了轴心国会师远东之企图”。

滇西抗战(最终篇):日月重光 英灵永存

史迪威将军为中国驻印军勇士授勋章

滇西抗战(最终篇):日月重光 英灵永存

腾冲县召开“庆祝腾冲光复大会”。

滇西抗战(最终篇):日月重光 英灵永存

抗战结束后,许多怨恨内战的老兵,都自动离开部队,到他们战斗生活过得地方去安家落户,图为预备二师六团二营营长骆鹏与腾冲和顺乡乡女结为伉俪。

滇西抗战(最终篇):日月重光 英灵永存

1945年3月,缅甸西保收复,图中为中国驻印军第50师胜利纪念碑落成。

滇西抗战(最终篇):日月重光 英灵永存

收复的滇西点燃友谊之火。

因此,可以说缅北、滇西反攻战对东方和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滇西抗战(最终篇):日月重光 英灵永存

中国战区的英文报纸《中国灯笼》上,头条标题报道日本军队继续威胁进攻中国腹地。旁边的海报告诉人们德国已向盟军投降。

滇西抗战(最终篇):日月重光 英灵永存

日本投降后,美国用飞机向日占区人民抛撒的宣传单。

八年抗战中,滇军伤亡官兵10余万人。巨大的牺牲化为巨大的贡献,也赢来了民族的光荣。

滇西抗战(最终篇):日月重光 英灵永存

第一方面军将领在受降仪式后的留影。

1945年8月15日,日寇宣布投降,中国陆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卢汉率滇军开赴越南,在河内接受越南北纬16度以北地区的日军投降,这是中国唯一的出境受降,也是中华民族从未有过的无上光荣。

英灵永存

战争是残酷的,但是为了打败侵略者,为了民族的解放,必须有牺牲。因此,在滇西抗战和缅甸战役中,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据统计,中国军队在缅甸战役中牺牲的人数近10万人。其中,第一次入缅援英,中国远征军牺牲5万余人。第二次入缅进行缅北反攻,驻印军牺牲约4.5万人。滇西反攻战,松山、腾冲、龙陵三大战役,远征军牺牲近3万人,加上芒畹之战,驱寇出境,至少共牺牲3万余人。

还有,滇西人民抗敌牺牲者,难以计数。其中,仅腾冲民众随军作战阵亡及赴义死难者共6300余人。

滇西抗战(最终篇):日月重光 英灵永存

中国远征军第11集团军阵亡将士追悼会。

滇西抗战(最终篇):日月重光 英灵永存

腾冲战役时,美军为在大塘子牺牲的少校威廉·C·麦克姆瑞举行的下葬式。

滇西抗战(最终篇):日月重光 英灵永存

在滇缅公路沿途某处,一位静默的致哀者在墓碑前为自己牺牲的同伴祈祷。

滇西抗战(最终篇):日月重光 英灵永存

美国士兵在密支那向牺牲的中国战友致哀

滇西抗战(最终篇):日月重光 英灵永存

中国驻印军阵亡将士墓地。

滇西抗战(最终篇):日月重光 英灵永存

密支那的美军阵亡将士墓地

战后,在滇西大地上建起了许多抗战死难烈士的墓园和纪念碑:腾冲国殇墓园,远征军198师攻克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塔,龙陵腊勐第8军第103师松山抗日阵亡将士公墓碑,龙陵城北抗日战争纪念碑,保山易罗池畔的第8军阵亡将士纪念塔、滇西抗日战争纪念碑,德宏芒市滇西抗日战争纪念碑……省会昆明圆通山上有缅甸战役阵亡将士碑(戴安澜纪念塔)、滇西战役阵亡将士纪念碑。

滇西抗战(最终篇):日月重光 英灵永存

位于龙陵城北的抗日战争纪念碑

滇西抗战(最终篇):日月重光 英灵永存

印度兰姆伽中国驻印军墓地

滇西抗战(最终篇):日月重光 英灵永存

史迪威将军外孙向腾冲国殇墓园盟军碑敬献鲜花

滇西抗战(最终篇):日月重光 英灵永存

松山矗立的第8军103师抗战阵亡将士碑。

滇西抗战(最终篇):日月重光 英灵永存

驼峰飞行纪念碑前的纪念仪式

在缅北有同古中国远征军纪念碑,果敢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纪念碑,西保、八莫、密支那等地都有中国驻印军阵亡将士的墓地。2011年,有几位亡灵已回归祖国(腾冲)。

在上述众多的墓园和纪念碑中,有两座最具代表性。

一是腾冲国殇墓园。这是我国最早建成、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抗战时期正面战场阵亡将士纪念陵园。墓园占地80余亩,主体建筑由纪念塔、烈士冢、忠烈祠等组成。“远征军第20集团军克服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塔”立于小团坡顶。

滇西抗战(最终篇):日月重光 英灵永存

腾冲国殇墓园烈士墓冢。“远征军第20集团军克复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塔”立于小团坡顶,小碑林立自上而下,以纪念塔为聚焦点,呈辐射状纵队列于缓坡周围,碑下均葬有阵亡官兵骨灰罐,计3346冢。

烈士冢由墓碑组成,以纪念塔为中心,一块块墓碑整齐排列向小团坡四周辐射;每块墓碑上镌刻着阵亡官兵的官衔军职和姓名,碑下葬着他们的骨灰罐,共计3346冢。整个烈士冢,阵势严整,庄严肃穆,撼人心魄。

李根源曾赋诗云:“极目小团坡,云中见石表。万千英雄冢,国家民族宝。”忠烈祠内墙壁上镌刻着阵亡将士的姓名,共计9168人。墓园内还有盟国美军阵亡将士14人墓。国殇墓园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园内设有滇西抗战纪念馆是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二是昆明圆通山上的滇西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碑上镌刻着松山战役中牺牲的军官124人的姓名和牺牲士兵人数3775人,共计3899人,纪念碑仅剩下基座,是昆明五华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昆明市已经决定修复全碑。

滇西抗战(最终篇):日月重光 英灵永存

昆明圆通山滇西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滇西抗战(最终篇):日月重光 英灵永存

滇缅战役中国阵亡将士碑(也称戴安澜纪念塔)与1945年2月在昆明圆通山奠基,碑高8.5米,正面向北,为纪念抗日战争缅甸战役中壮烈牺牲的将士而建。

滇西抗战(最终篇):日月重光 英灵永存

滇西抗战纪念馆

抗日战争早已成为历史,但是历史决不能忘记。在滇西抗战和缅甸战役中牺牲的有名的或无名的烈士们,你们的功勋将和日月共存!

你们的英灵将与山河同在!

滇西抗战(最终篇):日月重光 英灵永存

- 全系列完 -

前情回顾:

滇西抗战之一:“大后方第一生命线”

滇西抗战之二:“铁骨滇西”

滇西抗战之三:驼峰航线

滇西抗战之四:绝地反攻

滇西抗战(资料篇):日本宣布投降后,中国唯一的一次出境受降

本文主体内容摘自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

《滇西抗战》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3年8月出版

本文整理:珲

滇西抗战(最终篇):日月重光 英灵永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