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老師告訴你:摩拜何以一夜之間成爲資本「獵物」?

沉寂良久的共享單車行業今天(4月3日)成為了科技財經媒體關注的焦點。

藍鯨財經傳出消息,美團和摩拜在近日達成了收購協議,預計將以37億美元的總價(27億美元的實際作價和10億美元的債務)收購摩拜。同一天,第一財經也發出消息,據說摩拜也收到了來自滴滴和軟銀方面的邀約,投資金額達到了10億美元,估值45億美元,其中滴滴投6億美元。曾經作為模式創新典範的摩拜,未來何去何從一時間成為輿論和公眾最為關心的話題。

扒老師告訴你:摩拜何以一夜之間成為資本“獵物”?

爬梳這場資本運作的背後邏輯首先要從美團收購點評後的動作說起。2017年,在理順了美團和點評的關係並且陸續拿到天量融資後,王興對於市場的胃口就已經不再停留於吃喝玩樂了。去年2月,美團點評宣佈在南京試水網約車業務。10個月後,美團宣佈加碼出行市場,將網約車業務擴展到了北京、上海、杭州、成都、廈門、福州和溫州7個城市。在傳出意欲“吞併”摩拜不久之前就剛剛登陸上海,從滴滴手裡搶走了幾乎30%的市場份額。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團對於摩拜的企圖絕非僅僅是簡單的財務投資行為。再加上滴滴和軟銀的舉動,更加凸顯整個互聯網和交通出行市場格局的大變動。

扒老師告訴你:摩拜何以一夜之間成為資本“獵物”?

從業務來看,美團和摩拜在業務上的重合度為零,如果美團真的全資收購摩拜,短期內也僅僅是資本層面上的運作,不過站在美團正在大舉進攻網約車的背景下,美團“垂涎”摩拜這個舉動更容易被看作是美團大戰略的一個關鍵棋子。美團收購摩拜的背景是,在共享單車方面,摩拜事實上成了交通出行領域最大的流量入口,摩拜成為了出行基礎服務提供商,這是共享單車平臺最為核心的價值。正在佈局交通出行的美團不能不重視這個重要的信號。在併購背後必然的邏輯是,美團希望通過這種收購和整合,無論是在場景還是流量導向上徹底打通單出行和汽車出行的壁壘,將所有的交通工具和出行模式都放到一個統一的平臺上運營,構建起一個“大出行”的生態模式。

反觀摩拜旗下業務,除了共享單車外,摩拜還包括共享汽車業務,同時推出其周邊衍生品的摩拜商城,還做出行大平臺業務接入首汽約車和嘀嗒。此外,摩拜也曾一度強調過“摩拜+”戰略,希望佈局生活圈,比如推出Wagas摩拜主題餐廳。是不是覺得很眼熟?是不是突然發現摩拜暗中越來越像美團呢?

扒老師告訴你:摩拜何以一夜之間成為資本“獵物”?

從滴滴、阿里、ofo等交通出行領域運營商的種種跡象來看,無論美團和摩拜的資本合作是否能夠成為現實,一個消弭具體交通運輸載體的“大出行”時代正在來臨。國內共享單車市場開始呈現出背靠“騰訊+美團點評”的摩拜和投靠“阿里+滴滴”的ofo的獨特格局,這也許是大出行格局的最初雛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