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二十四岁时,仍旧在谈论迷茫

当我们二十四岁时,仍旧在谈论迷茫

1

前几日,在网上同朋友聊天,我开玩笑道“兄弟,什么时候结婚?”

“过了年,大概十月份吧,过几天订婚。”朋友几乎不假思索。

我有些吃惊,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我听罢消息,最先涌上心头的感情是惭愧。我对此竟一无所知。

2

这位朋友是我高中时期最要好的哥们之一。毕业三年多了,却一直找不到机会见他一面。

我记得有几次空闲,并不疲于奔命,也不忙于工作大计,可就是这样忙里偷闲的机会,我也没有坐上半小时火车(每日上班坐地铁公交的时间算来倒也有五十分钟之多)去看望下这位好兄弟,真的是惭愧至极。

其次,不得不承认有些羡慕他(或者说是妒忌吧),我毕竟生而为人,人性之初的原罪——妒忌是难免的。我讨厌那些笔墨里滋生出羡慕二字的人——不过是妒忌的一层包装罢了。

说着说着,也是诚然地讨厌起自己。

3

已经四年未见这位朋友了。

他大我一岁,今年二十五岁,我二十四岁。

我以前总是粘着他“飞哥,飞哥”地叫,直到把他叫地笑着说烦为止。我的家庭里没有亲哥哥,我会把他当做我的亲哥哥看待,当然,他也把我当做亲兄弟一般,这一点让我诚然欣慰。

还来不及缅怀岁月时光,我们就已然都是奔三的人了。

当我们二十四岁时,仍旧在谈论迷茫

平日里察觉不到自己的年纪,就连今天是星期几这样的简单话题也要依靠手机来定夺。但偏偏在这种时候——朋友接连结婚的节骨眼上,越发对自己年龄和时间的概念深刻起来了。

分明是风华正茂的年纪,可是很难再提起“青春”那桶水,即使勉勉强强双手拎起,走起路来也会是跌跌撞撞,水撒的遍地都是,最后由不得已,只能放下它。

当我二十四岁时,青春却被我抛在脑后,仍旧谈论着迷茫。

4

飞哥经常对我说“年纪轻轻的迷茫些什么”。

若是我提及迷茫时,他在身边,定会拍着我的肩膀对我说出上面那句话,然后一把揽住我的脖颈,有时被他勒的将将要窒息了。我架在鼻梁上的眼镜也因此颤颤巍巍。每当那时,我就不得不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夹住镜框。

最后,他定要硬生生地拉着我去吃上一顿。

经常是一碗米线,或者是一顿盖饭。但我的碗里总会多一颗卤蛋或是一根肉肠——诸如此类的小吃。总之,那家小餐馆的小吃都被我吃了个遍。

那都是他请我吃的。

入了夜,飞哥拉着我添上两杯小酒。不过他的酒量可是真叫人发笑,同他高大魁梧的身材完全不成正比嘛!一小杯白酒便要不省人事。可他每次偏偏要喝的一滴不剩,怕是十匹马也拉不住。

飞哥喜欢趁着酒意说天谈地——大到不可名状的未来,小到今晚几点洗脚,明早几点闹铃,大概他是在“享受”这个过程吧。

他从来都对“迷茫”二字闭口不提。可他每次醉意里说出的那些话,却让我觉得他比任何人都要胆小害怕,充满了迷茫与无奈。

那时候,我把他的话原封不动地还给他。

“年纪轻轻的迷茫些什么”。

我猜他大概是记不得了。可是你看,我却清晰地记在心里。

5

这些年,我仍旧在迷茫中找寻迷茫的答案。

九零后是话题一代也同样是标签一代。诸如“富二代”,“叛逆者”,“迷茫的一代”这样的字眼总是紧紧咬住我们不放。哪怕有一天我们长大了,有能力养活自己了,也难逃被“标签”的命运。

人从出生以来便会被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诸如“儿子”,“继承者”,“单亲家庭”,“农民”,“内向”等等。

标签即是滋生反抗的温床,就像是自己同别人斗争,必定会把自己撕裂成两个我或是若干个我。注定成为迷惘一代里的一份子。

当我们二十四岁时,仍旧在谈论迷茫

我们同为砂砾却又不同于砂砾,我们肉体出生,同时便也意味着精神的变相死亡!

在这个利益涌动,纷繁复杂的社会里,我们的精神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不得不被各种“诱惑”渲染,白纸最终变成了另一幅模样。使得它变得是你同时又不是你,最终归于尘土却又有别于尘土——你懂得思考。

6

我常常迷茫,迷茫许多不知名的东西。

我有时也将其称之为思考,我常常思考,思考诸多不知名的东西,却一直得不到答案,这或许便是我们的根本原因。

关于爱情,若是我能明白什么是所谓真正的爱情,如名家所讲“爱是想要触碰却缩回手”,还是“爱情里无对错”,亦或是“爱情里不在于回报,而在于付出”。若是真能像乘除口诀表一般明确地定义爱情,孰对孰错,谁是谁非,“爱”就是爱,那会简单许多,人生也就明朗许多。哪里还用得着再去思考这千百年来大家都在思考的问题,若是有个明确的定义,那该多么省时省力。

可是,谁的思考不迷茫呐!

转念一想,若是把爱情同于加减乘除表,把思考同于“123”之类的阿拉伯数字,对爱情的思考便具象为一个不变的公式,那么迷茫又何在?思考又何在?乐趣又何在呐?!

7

谈到人生的乐趣,竟不得不谈及迷茫。

看似相斥的两个话题,却有着难舍难分的相似性和统一性。两者都是建立在不确定因素上的,正如真正的乐趣是无法被预知的,就像我们谈及的迷茫,我们总是说不出你为何迷茫,你无法确定你是因为思考了而迷茫还是因为迷茫了才去选择思考,对此你得不出一个准确的答案。

其次两者又都是统一而且相辅相生的,一块木头迷茫吗?一块木头会自己充满乐趣吗?我不知道木头的想法,可就当我们思考“一块木头是否迷茫或者充满乐趣”的话题时,我们的思考里就存在着迷茫性,迷茫的进一步推进关系里就存在着更深层次的乐趣性,难道不是吗?!

当我们二十四岁时,仍旧在谈论迷茫

最后谈及年龄,或许已经无关紧要。

迷茫存在于所有人的生命里,只要你思考,只要你动用感情,只要你身上还有“标签”,迷茫就无处不在,它最终扎根于人心。

思考是非黑即白吗?我觉得不是,它存在于感情之中,它拥有“灰色地带”,所以它让你挣扎,让你彷徨徘徊。

二十四岁时,我也是万千世界的砂砾中最渺小的一颗,学会思考,在思考中不再迷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