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丨生长因子进入3.0时代,“修复概念”或成中国药妆新表达

关于唯美工匠

化妆品报社重磅推出,守护中国化妆品上游产业的新闻媒体。在中国化妆品上游领域,探讨中国产品的DNA,解码中国制造的工匠精神。

趋势丨生长因子进入3.0时代,“修复概念”或成中国药妆新表达

趋势丨生长因子进入3.0时代,“修复概念”或成中国药妆新表达

趋势丨生长因子进入3.0时代,“修复概念”或成中国药妆新表达

导读:

《唯美工匠》记者在2018年7月8日举行的生物技术定义中国药妆品牌未来研讨会上获悉,我国本土科研团队目前已经实现第三代生长因子的产学研科技成果转化,生长因子由此进入3.0时代。这也是继西北大学范代娣教授团队“类人胶原蛋白制备技术”产学研转化后,我国皮肤医学领域又一世界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被成功应用于商业市场,被称为皮肤生态修复领域的“中国芯”。

《唯美工匠》记者 赵竞 温州报道

趋势丨生长因子进入3.0时代,“修复概念”或成中国药妆新表达

对于熟悉前店后院模式的CS渠道经销商而言,“生长因子”的概念并不陌生。以EGF表皮生长因子为代表的一众产品,常会成为其帮助消费者解决问题肌肤诉求的第一选择。事实上,作为“生长因子家族”的典型代表,EGF表皮生长因子的确早在1998年,就已经被暨南大学林剑教授团队成功开发并在中国率先实现产业化。

然而,目前需要被皮肤医学界继续推广的、经科学研究证实的人体内本身含有的生长因子就高达100多种,它们广泛参与生命的调控和组织的再生。例如NGF神经生长因子、F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KGF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等。实际上,目前我国已有EGF及多种FGF生长因子实现了产业化,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生长因子“对症下药”的时代或已来临。

接续奋斗20年,中国生长因子产业化

登顶世界之巅

温州医科大学博后生物产学研转化平台首席科学家黄志锋教授向《唯美工匠》记者介绍,从1998年暨南大学林剑教授团队成功开发EGF并在中国率先实现产业化算起,中国生长因子产业化走过了自主创新的20年。

趋势丨生长因子进入3.0时代,“修复概念”或成中国药妆新表达

据介绍,1998年问世的第一代生长因子EGF实现了针对受损肌肤表层细胞的“主动修复”,中国也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生长因子产业化的国家,早于2002年的日本和2004年的美国。此后,由教育部长江学者李校堃教授团队于2008年开发的第二代生长因子FGF,实现了受损肌肤深层的“功能修复”。十年后的2018年,由纽约大学Moosa教授和温州医科大学黄志锋教授联合团队开发的第三代生长因子新技术,将我国肌肤修复的研究推向“生态修复”的全新高度。

由此,由林剑、李校堃和黄志锋等皮肤医学前沿专家接续奋斗的20年间,中国生长因子产业化登顶世界之巅,其产学研效益转化累积达到200亿元。黄志锋认为,中国生长因子学界研究水平和产业化成熟度将继续领先世界同行4到10年。

趋势丨生长因子进入3.0时代,“修复概念”或成中国药妆新表达

图片中的生物发酵罐在温州医科大学基因工程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共有两组,其所制备第三代生长因子足够全国相关领域两个月的使用量。

“修复概念”与“生物美容”或将成为

“中国药妆”新表达

在国家针对药妆领域的相关法规尚未健全之前,中国药妆市场常被冠以“鱼龙混杂”的名号。针对这种现象,有来自福建、浙江的化妆品经销商向记者表示,“中国药妆”的创新表达,已经进入凭真本事吃饭的时代,前沿科学研究与产业化应用的结合,给了第三代生长因子拥抱药妆市场的机会,而以“修复概念”和“生物美容”为代表,未来,“生物修复”或将成为业内厂商闯关药妆市场的“通行证”。

而谈到“修复概念”,就必须提到第三代生长因子所属的生物美容领域。

黄志锋教授向记者表示,生物美容并不是在化妆品内容物中添加蛋白质这么简单,也不仅仅是利用生物技术制备化妆品,实际上,早在1996年,诺贝奖获得者法国教授KERTU就对生物美容给出了权威解释:生物美容是将一种人体皮肤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基因,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转变成功能蛋白,然后以该功能蛋白为核心原料做成护肤品,用于皮肤健康和美化。

黄志锋将国际学界的权威表述总结为“来之于人,用之于人;分子层面,细胞水平。”这就表明,生物美容是针对肌肤问题的功能护肤,它必须具备“来之于人”的安全性,以及“细胞水平”的有效性。

趋势丨生长因子进入3.0时代,“修复概念”或成中国药妆新表达

温州医科大学博后生物产学研转化平台首席科学家 黄志锋教授

据《唯美工匠》记者了解,目前包括生长因子在内,还有氨基酸、多糖、透明质酸等相继在我国实现了生物工程的产业化,以透明质酸为例,位于山东的福瑞达 就是该领域的杰出代表。

事实上,作为推进生物美容的核心举措,黄志锋教授团队通过深挖第三代生长因子的“修复概念”,提出了皮肤问题不仅出自于细胞层面,还出自于皮肤环境的全新论断。在黄志锋教授团队的研究中,解决问题肌肤的“治本之法”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1

净彻肌底,改善肌肤“土壤环境”,避免皮肤表层菌群紊乱现象。

2

强健肌质,改善肌肤“种子品质”,提升肌肤屏障能力和自我免疫力。

3

美化肌肤,精准调控。而就是这一层面,恰恰成为目前国内护肤领域普遍最为看重的一层,而实际上,目前很多功能型原料都可以实现美肤功效的精准有效调控。

皮肤机制与皮肤生态成生物美容学界主流课题

今年早些时候,《唯美工匠》在对包括日本一丸PHARCOS株式会社、奇华顿中国等公司的采访中了解到,关于皮肤机制和皮肤生态的研究已经成为国际生物美容学界的主流课题。以一丸PHARCOS株式会社为例,其围绕皮肤代谢节律与人体神经受压水平之间的研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皮肤代谢机制的相关应用课题;而奇华顿中国推出的皮肤微生态菌群理念,则在倡导皮肤生态环境的保护。

黄志锋表示,第三代生长因子的“修复概念”,就是围绕皮肤机制与皮肤生态的研究而诞生的,因此,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修复概念都将成为生物美容研究领域的核心议题。而未来,修复+美白、修复+抗衰等“修复Plus概念”,也必然会成为学界的攻关课题。

趋势丨生长因子进入3.0时代,“修复概念”或成中国药妆新表达

据悉,目前担纲针对第三代生长因子进行产学研科技成果转化的是温州博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主推的第三代生长因子被认为是对第一代EGF肌肤主动修复和第二代FGF肌肤功能修复的再一次补充。黄志锋以博后公司旗下的“爱后”品牌为例表示,生物技术在助力中国化妆品制造升级的过程中,其核心要义在于“真实”:真实的科技、真实的专家、真实的产品和真实的内心。

趋势丨生长因子进入3.0时代,“修复概念”或成中国药妆新表达

据悉,目前,黄志锋科研团队已经将问题肌肤修复的研究领域扩展至“头皮肌肤”,围绕该领域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将在今年8月底正式向业界公开。

趋势丨生长因子进入3.0时代,“修复概念”或成中国药妆新表达

趋势丨生长因子进入3.0时代,“修复概念”或成中国药妆新表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