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决定命运,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的差距

知识决定命运,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的差距

李鸿章和伊藤博文都是近代清日两国大名鼎鼎的改革家。两人的学识和经历一定程度导致了清日的衰盛。

李鸿章出身于安徽合肥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李文安与曾国藩是同科进士,后长期在刑部任职。李鸿章1844年中举后,奉父命拜也在京做官的曾国藩为师,1848年中进士后入翰林院任职。后来,他在对抗太平天国和捻军以及洋务中展现了非凡的才能。在1870年至1895年间,他长期 “坐镇北洋,遥执朝政 ”。而且从1875年初起 ,一直是被列为首席大学士的文华殿大学士,并曾被赏戴三眼花翎 ,正如梁启超评价的“ 无人可以望李之肩背 ”。

知识决定命运,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的差距

李鸿章自幼受严格的儒学熏陶 , 同时是沿着传统的科举道路进身的 , 他的知识结构是传统的 经、史、子、集 。虽然后来他接受了鸦片战争后的“经世之学” 的影响 , 但是“经世之学” 一般是指传统文化中的“经济”之学和其他社会民生实用的“实学”,其本身还不是“新学 ”,也不含有超越传统文化的新内容 。甲午战后他喜看 《庄子》。

李鸿章可以说是中学为体的典型代表。

伊藤博文 ( 1841—1909 ) , 出生于长州的一个贫贱武士之家,后来在吉田松阴的门下学习西方之学。伊藤生平爱读外国杂志。特别是爱读拿关于拿破仑的书籍还有脾斯麦和家富尔斯等人的传记。后来伊藤博文承认他明治政府实施 了海防献金和保安条令, 均是取法于加富尔和像斯麦这些纯粹的西方领导人。

在倒幕过程中,他认识到要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争霸就不能采取固有的封建主义,要学习资本主义。伊藤的身上虽然留有封建武士的印记 , 但从他的主要经历和主要政治特性来说, 他是一个西学者。

知识决定命运,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的差距

就个人能力来说,李鸿章或许不输于伊藤博文。但是伊藤博文对西方的知识的认识与对封建制度的痛恨是强于李鸿章的。正是由于两者的认识,使得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一败一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