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藤博文:战争不是你想和,想和就能和

大清帝国这个体态高大的虚胖子,被瘦小但精干的肌肉男小日本一顿胖揍,撑不下去了,只得讨饶。

满朝文武齐刷刷闭嘴,除了以言官为代表的愤青们。他们就象一群鸭子,呱呱乱叫,肉煮烂了,嘴也是硬的。这些人的特点是,永远正确,对任何事情都有发言权,都敢喷都敢骂,方向转得极快,但永远处在道德的至高点上,无懈可击。

我们也可以把这部分人叫做清流,清白无瑕,和浊流相对。

清流的势力十分强大,那是因为他们的精神领袖十分强大。清流在朝廷的领军人物是宰相李鸿藻和军机大臣翁同龢,地方的代表人物则是华中局第一书记(湖广总督)张之洞。

但前方的坏消息一个一个不断传来的时候,庙堂之上气氛压抑,几乎凝固,已经修炼到极高境界、深知谁说话谁揽责的李鸿藻、翁同龢和张之洞等人都很识相地闭了嘴,但言官们还在聒噪。

他们的座右铭就是生命不息,聒噪不止。不行你砍死我!

光绪皇帝对这帮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烦死了,却又不能拿他们怎么样。一个智力正常的人是无法和疯狗对咬的。

此时的光绪皇帝顿觉十分孤单,李鸿章已经靠边儿站,李鸿藻徐桐这些人本就指望不上,翁同龢只是自己的精神倚靠……年轻的皇帝只能用羸弱的身子自己扛,他眼含热泪做出决定:

乞和。

乞和的意思就是:“大爷,别打了,我服了!”

大清帝国派出的第一位乞和专员是一位国际友人德璀琳,他是一名德国人,确切地说是一名普鲁士人,因为当时四分五裂的德意志还没有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存在。德璀琳时任天津海关关长(天津税务司),是中国海关总关长(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的主要助手。

德璀琳带着外交照会和李鸿章至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私人信件东渡日本,待了一个星期,连伊藤博文的面儿都没见到。

伊藤博文不见德璀琳,有他的道理:

你是德国人,凭什么代表中国?

你是天津海关关长,跑到日本来进行停战谈判,你自己信吗?

你说你是李中堂派来的,你的委任状吗?你是全权大臣吗?你作得了主吗?

总之一句话:你算老几?

深知自己不算老几的德璀琳只好灰溜溜返回中国。

德璀琳吃了闭门羹,但还得乞和,谁让自己拳头不够硬呢!这一次,大清帝国派出了自己的外交专业人才、财政部第一副部长(户部右侍郎)、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总理衙门大臣)张荫桓赶赴广岛。

这个张荫桓可不是德璀琳能比得了的,首先人家是中国人,又是朝廷高官(正二品大员),更关键的,张荫桓是那个时代不可多得的复合型人才,懂外语,识洋务,有眼界,具个性,是李鸿章须臾离不开的亲信,也是光绪皇帝非常看好的洋务派健将。

和张荫桓同任乞和钦差大臣的还有湖南省代省委书记(署湖南巡抚)邵友濂。

按说,这一次大清帝国够有诚意了,人家又是朝廷高官,又是钦差大臣,还有随时可以盖章签字的权利,又有美国前国务卿科士达作为顾问,但大日本帝国对于这个使团,只说了一个字:NO!

日本人不想停战,只因为自己在战场上节节胜利。

于是,张荫桓和邵友濂在日本受尽了非难和耻辱。

先是在双方代表相互检验全权证书时,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和外相陆奥宗光睁着眼睛说瞎话,硬说清国使臣“全权不足”。

之后在第二次会晤时,伊藤博文指责中国政府没有和谈诚意,决定停止和“全权不足”的中国代表的谈判。

然后日本人做出了令张荫桓一生难忘的举动:将中国代表团逐出广岛,赶往长崎,原因是广岛是军事要地。

张荫桓等人在日本淹留十几天,一筹莫展,他和清政府都想通过外交努力恢复和谈,问题是人家根本不想跟你谈,再努力又有什么用!

受尽羞辱的中国使国被迫回国后,日本通过美国方面转达了他们对和谈的“诚意”:希望大清帝国能够派遣一位“位高望重,携有正式全权委任状之全权委员前来日本”。

看来,德璀琳和张荫桓之所以被赶走,是因为位不高,望不重,而且没有全权委任状。

如果这样理解日本的严谨,那就错了。

日本之所以不想停战,也不想和谈,原因只有一个,他们要想尽办法使日本在中国的利益最大化。

最初,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想一口吃掉中国,从而在世界战争史上把“蛇吞象”的神话变为现实。

后来他们发现这终究是一个神话,并不现实,日本没有实力消化中国这个庞然大物,打了半年,日本的国库已经空了,而大清帝国如果想打的话,钱其实是可以筹到的;另外,日本发现他们的野心会招致大麻烦,因为列强不会允许日本独大。就象一群野狗围攻一头水牛,假如某一只野狗想独吞这块肥肉,那别的野狗们肯定不干,哪怕疯狗也不行。

于是,日本只好告诉大清帝国,派人来吧,我们愿意和谈,但你们要派位高望重、说了算的人来。

这话已经说得很白,派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来,吨位得够。

恭亲王奕䜣贵为皇帝的亲叔叔(实际是亲大爷),丢不起这人,自然不能去日本乞和,于是,卖国重任就责无旁贷地落到了李鸿章的肩上。光绪皇帝一连数次召见李鸿章,面授机宜。

要知道自从大东沟海战受挫之后,昔日威风八面的李中堂已经变得狗嫌人不待见,光绪皇帝一见李鸿章就来气。现在皇帝突然又换了副和颜悦色的样子,老狐狸李鸿章当然知道是为什么。

让李鸿章卖国,他自然不干,他说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现在正是检验忠臣成色的时候,翁师傅忠贞报国,清流领袖,他最适合去。

李鸿章不厚道的举荐把翁同龢气坏了,连忙推辞说自己不懂外交,还是李中堂合适。光绪也笑了,说:“二位都是朝廷股肱之臣,不可因彼此有隙就睚眦必报,居宰相之位怎可无宰相之量?”


伊藤博文:战争不是你想和,想和就能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