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篇文章,我主要會幫助大家講清楚這幾個問題:
1)什麼是再平衡?
2)再平衡有什麼價值?
3)再平衡的常見錯誤有哪些?
4)最優的再平衡策略是什麼?
先來講第一個問題:什麼是再平衡?在這裡,讓我用一個簡單的例子,幫助大家理解這個概念。
假設我們的投資目標,是配置50%的股票和50%的債券。
現在我們假設,股票價格下跌。由於股票價格下跌,導致投資者的投資組合變成了40%股票,和60%的債券。
再平衡的意思,就是把投資者的投資組合,恢復到一開始的目標配置。
在這個例子中,由於我們目前的持有資產組合為40%的股票,和60%的債券。因此,我們需要購入更多的股票,賣出債券,將投資組合重新恢復到一半股票和一半債券,即一開始的目標配置。這個過程,就叫做再平衡。
如果我們仔細思考一下,就不難發現,再平衡的本質,是低買高賣。
還是回到剛剛說到的例子。一開始的資產組合,是50%的股票,和50%的債券。
現在假設股票價格下跌,債券價格不變,或者上升,那麼該投資組合中的股票比例會下降,債券的比例則會上升。
為了把資產配置的比例恢復到一開始的目標配置,我們需要購買股票,賣出債券。因此事實上的操作,就是購買價格下跌的資產,賣出價格上漲的資產。
從再平衡的操作方法來說,大致有以下幾個不同的類型。
第一種,叫做定期再平衡,即我們每隔一定的時間,對自己的投資組合做再平衡操作。
這個間隔的時間,可以是年,季度,月,或者是周。最後選哪一個頻率進行再平衡,要考慮到一些更加複雜的因素,可能需要另外單獨寫一篇細講。
第二種再平衡方法,叫做動態再平衡。
動態再平衡的意思,是時刻記錄投資組合的資產比例情況。當資產比例偏離目標配置一定程度後,啟動再平衡,將資產配置恢復到目標比例。觸發動態再平衡的偏離程度,可以是5%,10%,15%或者其他數值。哪個程度最優,也需要一套更為複雜的計算和比較,需要單獨另寫文章詳解。
除了定期和動態再平衡之外,還有更加複雜的再平衡方法,比如定期和動態相結合,基於風險敞口的再平衡等。由於這些方法更加專業化,因此在這裡我就不展開了。
對一個資產組合進行再平衡,可以給投資者帶來不少好處。
比如有不少研究指出,再平衡,可以為投資者帶來每年1%~2%左右的超額回報。同時,再平衡也能幫助投資者降低投資組合的風險。平均來講,再平衡大約可以將投資組合的波動率降低2%~3%左右,將最大回撤降低5%~10%左右。
因此,建立一套系統的再平衡機制,並且長期堅持保證執行,對投資者來說非常重要。
下面,跟大家強調一下再平衡操作中幾個常見的錯誤。
第一個錯誤,是將資產類型和股票市場混淆,在不應該再平衡的地方去瞎平衡。
舉例來說,我在 第五章第五節,如何確定合理的資產比重中提到過,五福配置10號的資產比例,包括55%的政府債券,5%的公司債券,7.5%的房地產信託,和32.5%的股票。
如果我們繼續往下看股票這個資產類別,就會發現其市場分佈大約如下:51%的美國市場,3%的加拿大股市,17%的歐盟股市,7.8%的日本股市,等等。
我們這裡說的再平衡,應該僅限於資產類別之間。在不同的股票市場之間,我們不應該去進行再平衡操作。
這主要是因為,在世界股票市場中,並沒有所謂的均值迴歸規律。
舉例來說,在1990年左右,全世界的股市市值分佈大約是這樣的:日本最大,約佔全世界股市市值的46%。美國其次,約佔25%左右,剩下的由其他國家市場組成。
但是到了2017年,世界股票市場市值發生了很大變化。其中最大的變化,是日本股市市值的大幅度縮水,從46%下降到了7.8%。而同期美國股市的市值,從25%上升到51%。
背後主要的原因,是日本股市在1990年達到頂點後,就開始急速下跌。日經指數從接近4萬點,在短短几年內就跌去了超過一半。
我們不妨想象一下,如果我們在這個過程中進行再平衡,就需要不斷的購買日本股票,賣出美國和其他國家的股票,以將投資組合恢復到日本股票佔46%的初始配置。但這樣的操作,無異於自殺式行為。這種錯誤的再平衡,會給投資者帶來非常大的投資損失。
接下來,我們再來講講第二個常見的再平衡錯誤,那就是交易過度。
很多投資者,對再平衡非常推崇,甚至產生迷信,因此在自己的投資組合中,頻繁的進行再平衡操作,將投資組合恢復到目標配置。
殊不知,每一次買賣操作,我們都需要付出各種交易成本,包括佣金,摩擦成本等。在扣除了這些費用後,投資者的投資回報受到拖累,反而不如無為而治,什麼都不做。這是廣大投資者最易犯的另一個再平衡錯誤。
因此,投資者在制定再平衡策略時,需要找到一個平衡點。就是說,我們需要在控制再平衡頻率和交易成本,以及保持投資組合的多元分散和提高投資回報之間,找到一個巧妙的平衡點,這樣才能將再平衡的價值發揮到最優。
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做法。根據以上分析,大家不難理解,比較好的再平衡方法,是將動態和靜態再平衡組合起來。
首先,動態的再平衡,保證任何資產大類的市值偏離目標一定程度後,自動觸發再平衡機制,將投資組合的資產分配恢復到目標配置。
其次,如果動態再平衡沒有被觸發,那麼我們應該執行靜態再平衡,保證每年對投資組合至少再平衡一次。
這樣動態和靜態相結合的再平衡機制,就能保證我們的投資組合始終多元分散,低買高賣,在降低投資風險的同時獲得更好的投資回報。
對自己動手,通過再平衡實現科學資產配置感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參考本人主講的 。在該課中,有更為詳細的實操指導。
總結
再平衡的意思,是當投資組合中的資產比例偏離目標配置時,通過交易買賣將投資組合恢復到目標比例。
很多研究顯示,再平衡能夠提高投資回報,降低投資組合的風險。再平衡比較常見的錯誤,包括在不該再平衡的地方瞎平衡,以及過度交易。
比較好的再平衡策略,是將靜態和動態再平衡方法相結合,在交易成本和配置目標之間取得一個最優的平衡點,這樣才能將再平衡的優點發揮到最大。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想要獲取更多投資知識和信息的朋友們,可以關注以下渠道:
一、網絡公開課
(1) :該課程適合想要完整學習金融投資知識的大學生和剛工作兩三年的年輕讀者,以及想要自己動手DIY資產配置的投資者。
(2) :適合對購買海外基金感興趣的廣大基民。每個星期,我們會挑選一支基金為大家做深度分析。
二、投資書籍
(1)《小烏龜投資智慧1:如何在投資中以弱勝強》
(2)
伍治堅:《小烏龜投資智慧1:如何在投資中以弱勝強》,2017
Hubert Dichtla, Wolfgang Drobetzb, and Martin Wambachc, Testing Rebalancing Strategies for Stock-Bond Portfolios: What Is the Optimal Rebalancing Strategy? 2013
William F. Sharpe, Adaptive Asset Allocation Policies, 2009
Tobias J.Moskowitz, Yao Hua Ooi, Lasse Heje Pedersen, Time series momentum, 2012
Vanguard Investment Counseling & Research, The Asset Allocation Debate: Provocative Questions, Enduring Realities, 2010
Vanguard Research, Best practices for portfolio rebalancing, 2010
閱讀更多 伍治堅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