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德國攻打蘇聯時,最大的問題出在哪裡?

賀宇宇


其實最大的問題就是德軍沒拿下斯大林格勒戰役!

在慘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在血腥的蘇德戰場上,人的生命在那場血與火的拼殺中,是那樣的渺小與無助,以蘇德戰場中最為慘烈的斯大林格勒戰役為例,日耳曼人的瘋狂與斯拉夫人的頑強,在這場戰役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作為扭轉第二次世界大戰三大戰局之一的斯大林格勒戰役,蘇德交戰雙方無論是在該戰役中投入兵力之多,該戰役的意義之大,還是該戰役之血腥,斯大林格勒大會戰都堪稱世界戰爭史上之最。

據戰後蘇軍公佈的數據來看,德軍在此次戰役中共傷亡了150軍隊,這個數字佔了蘇德戰場德軍總兵力的四分之一,雖然沒能實現德軍統帥部佔領斯大林格勒的戰略目的,但也達到了希特勒將斯大林格勒毀滅的命令,德軍軍官漢斯在他的《進軍斯大林格勒》一書中,對該戰役進行了詳細的描寫“敵我雙方為了一座廠房、一堵牆、甚至是一堆瓦礫堆,都要進行多次爭奪,戰鬥之慘烈前所未有”。

蘇軍在這場戰役中陣亡了180萬士兵,因為這個數字是蘇軍自己公佈的,是否準確我們不得而知,但從指揮官崔可夫乘座的飛機都被擊落,最後連防備日本人的遠東軍都調來參戰上來看,蘇軍肯定是傷的不輕,據稱,參加斯大林格勒大會戰的蘇軍士兵,平均存活的時間不超過24小時,軍官的生命也不會超過三天,由此可見斯大林格勒戰役是何等的慘烈血腥了。

眾所周知,蘇軍內部在戰前經過大清洗,大批優秀的指揮官被解決掉,軍隊戰鬥力直線下降,就連打芬蘭這樣的小國也是傷亡慘重,這也是希特勒敢於進攻蘇聯的主要原因,而德國國防軍之前曾橫掃歐洲無敵手,也確實有進攻蘇聯的本錢,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之前的各個戰役中,蘇軍幾乎都是處於被動挨打的境地,在德軍裝甲部隊面前,更多時候是被殲或者被俘,甚至是用士兵的生命去阻擋德軍的前進步伐。

然而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蘇軍找到了制勝德軍的法寶——巷戰,當然這也得益於希特勒的固執與狂妄,他在將斯大林格勒炸成廢墟的同時,也給德軍的裝甲部隊製造了障礙,在斯大林格勒城內廢墟遍佈,高達數米的瓦礫堆和殘牆斷壁面前,德軍的坦克失去了快速機動的優勢,成了躲在建築物內蘇軍反坦克炮的活靶子。

在斯大林格勒城內防守的蘇軍第62、64集團軍,也在這場經典的防禦戰中體現了較高的軍事水平,他們利用熟悉地形的優勢,組織了大批的狙擊小組,對一線德軍官兵實施精確打擊,其中最著名的是瓦西里·扎伊採夫,他一個人就擊斃了250多名德軍官兵,並且幹掉了德軍的狙擊之王。

而在對付德軍的裝甲部隊時,蘇軍更是創造性的發明了許多有效的戰略戰術,斯大林格勒在戰前建設了大面積的工業區,這些建築多以鋼筋混凝土材料為主,異常堅固,完全可以抵禦大口徑火炮的轟擊,以著名的巴甫洛夫大樓為例,1942年9月26日,近衛步兵第42團的巴甫洛夫中士,奉命帶領一個六人的戰鬥小組,佔領一座4層樓房作為制高點,他們在堅守兩晝夜後,增援部隊陸續來到。

這些增援部隊包括一個7人的重機槍小組,一個6人的反坦克炮小組,一個4人兩門迫擊炮小組,共計23名蘇軍戰士及30多名躲在地下室的居民,巴甫洛夫將這有限的戰鬥力分為四個戰鬥小組,一層安排兩門反坦克炮來攻擊德軍的坦克,二層是重機槍陣地,三層是狙擊小組和瞭望哨,四層是迫擊炮陣地,通過窗口來打擊德軍。

他們又將每個房間都打通,這樣整座大樓層與層相連,屋與屋相通,即可相互聯繫,又可快速支援,將有限的戰鬥力提升到了極限,更不可思議的是,他們居然還在地下室佈置了學習室、棋牌室,這座大樓在四面被圍的情況下,頑強堅守了58天,直至戰役勝利,戰後,蘇聯人驕傲的稱此樓為“巴甫洛夫大樓”。

應該說,在蘇德戰爭中,德軍官兵的素質要遠遠高於蘇軍,技戰術也遠非蘇軍可比,但是隨著戰爭的進行和發展,蘇軍官兵經過多場血與火的洗禮,戰略戰術及多兵種協同作戰日趨成熟,加上強大的後備力量及戰略縱深,這才逐漸掌握了戰場上的主動權。

即使是這樣,在面對戰鬥力超強的德國國防軍時,蘇軍仍需要付出遠遠高於德軍的戰損率,才能換取戰役的勝利,在斯大林格勒大會戰中,僅在斯大林格勒城內,德軍扔下了25萬具屍體,而蘇軍則陣亡了47萬人,這2:1的戰損要比戰爭之初的10:1已經有了量的提升和質的飛越。

因此,在斯大林格勒大會戰之後,蘇聯人才看到了這場戰爭勝利的曙光,您認為日耳曼人輸在了哪裡?斯拉夫人又贏在了哪裡?


刀墓手札



德國人的開局其實還不錯


在與蘇聯開戰之前,德國人幾乎是戰無不勝的,他們閃擊波蘭,幹掉法國,

成為二戰初期當之無愧的氪金級別玩家。很多人把德國與蘇聯的失敗歸結於發動閃電戰,在他們看來,如果不與蘇聯開戰,等完全拿下西線才與蘇聯開戰,可能結果會有所不同。

可其實,德國與蘇聯戰爭剛開始的一段時間,能把戰爭的主動權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多虧了閃電戰

1941年6月,心機的納粹德國撕毀了之前和蘇聯秘密簽訂的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夥同軸心國的其他渣(劃掉)隊友,在“巴巴羅薩”計劃的攻略之下,集結190個師550萬人,劃分三個集團軍從三個方向閃擊蘇聯,蘇德戰爭由此爆發

因為戰爭爆發的太突然,蘇聯人“還沒睡醒”就倉促應戰。短短十天之內,德軍就突進蘇聯600公里,在基輔戰役消滅蘇聯西南聯軍65萬人。

蘇聯怎麼會輸的這麼慘?

主要還是因為斯大林同志下手慢了,在他仍然相信兩個國家間塑料兄弟情的時候,沒想到希特勒率先掏出了槍。

有專家研究說其實斯大林也知道德國人並不可靠,也有未來撕毀條約的想法,只是感覺時機未到還在為戰爭做準備。總之,德國人搶在蘇聯人前面了

▲斯大林

因為斯大林一再不聽、不想、不相信的自負三連,致使蘇聯對於戰爭的準備嚴重不足。1941年三月,蘇軍尚缺12500輛坦克、3萬輛汽車,新組建的坦克兵團和機械化兵團只能得到30%的保障。戰爭爆發時,修建新機場的工作絕大部分都還沒有竣工。

由於戰爭過於倉促,以至於在戰爭開始時期,許多蘇聯部隊還處在改編時期,也就是

“系統迭代升級”時期。第一年服役的士兵竟然佔到了全部士兵的2/3,75%的指揮員才上任了幾個月。打仗可不是踢足球,刮不起來青春風暴,蘇軍慘敗也是理所應當。


莫斯科的寒冬,讓德國人手足無措


從1941年6月戰爭開始,納粹德國一路高歌猛進,在波羅的海、明斯克、基輔都重創蘇聯紅軍,直到他們來到莫斯科。沒錯,就是這屆世界盃德國輸掉首場比賽的莫斯科。

“我們身後就是首都,莫斯科比一切都貴重……誓把侵略者一掃而空。”俄羅斯作曲家莫克羅烏索在1941年譜寫的這首歌曲被廣為傳唱,無數戰士聽著這首悲壯的BGM走進

莫斯科保衛戰

▲戰爭中的莫斯科

為了應對德軍,斯大林從遠東調集34個師,他們是蘇軍裝備精良,擅長嚴寒氣候作戰的精銳部隊。

總司令朱可夫還發動60餘萬莫斯科市民,建立了700公里的反坦克戰壕,3800餘個臨時火力點,還在全城建立了59個軍火庫,砍伐了附近105公頃的森林阻礙德軍前行。

蘇聯軍民已然把莫斯科變成了一座堅城。

當然,在很多人看來,蘇聯人可以逆風翻盤還有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極端寒冷的天氣。

按照德國人的閃電戰計劃,他們是不用在莫斯科過冬的。可天不遂人願,他們在基輔會戰和圍攻列寧格勒時浪費了寶貴的時間,以至於德軍向莫斯科發動瘋狂進攻的時候,

已經是11月的嚴寒了

德軍顯然沒想到這麼多,他們戰線過長,補給不足,面臨嚴重的作戰壓力,而且根本沒有準備在嚴寒下作戰的衣服和裝備。機器停轉,武器失靈,士兵的戰鬥能力也有所下降。

而來自西伯利亞的蘇聯紅軍早已習慣了寒帶生活,他們的槍炮配備了保暖套、潤滑油,新型T34坦克依舊正常運轉,士兵也有足夠的棉衣、皮靴、冬帽來抵禦嚴寒。

在11月和12月中,蘇聯紅軍憑藉多次頑強的防禦和反突擊使得德軍拿下莫斯科的計劃破產。就這樣,德軍損失掉50餘萬人,也沒在曠日持久的進攻中拿下莫斯科。到1942年的4月,他們已經撤退到了100-350公里以外的地帶。

沒能順利拿下莫斯科、吞下蘇聯,讓德國人開始長期處於雙線作戰,導致納粹德國最終在二戰戰敗。蘇聯人最終保衛莫斯科。為此他們付出了傷亡和被俘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人的慘痛代價


為什麼德國人註定失敗?


關於德國人到底應不應該打閃電戰,其實至今還有很多爭論。有的人說德國人太膨脹了,不應該自不量力的雙線作戰。不過打閃電戰,也實在是德國人沒辦法的辦法。

在他們看來,只有這麼做才能把蘇聯這隻大熊吃掉。

一頭孤狼面對一頭大熊,孤狼被咬一口就痛得不行,大熊沒了兩三口皮肉,也不會有太大的損失。打消耗戰,是德國最不願意看到的局面。

如果你把人、資源、武器各方面綜合比較的話,就會發現蘇聯還是有很大優勢的。而這也是德國人註定失敗的根本原因,因為戰爭終究要靠實力說話。

蘇德開戰前夕,納粹德國控制了近250萬平方公里土地,其中有6000多萬的德國人。然而蘇聯控制20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是德國的8倍;人口接近2億,幾乎是德國的4倍

按照人口比例以此類推,蘇聯大概有3000萬在20-40歲的青壯男,而德國只有700萬人。蘇聯可以源源不斷的補充新兵。

▲蘇德戰爭前夕的歐洲版圖(藍-德國、綠-蘇聯)

生產能力的差距也是導致德國打消耗戰必然失敗的原因。德國的軍工廠在二戰期間卯足勁頭,打起雞血,月均坦克的產量也不過是二三百輛,而全蘇聯坦克的月均產量是1500輛。真的,毫無脾氣。

況且,德國國土面積狹小,資源匱乏,只有羅馬尼亞這麼一個油田可供開採,而蘇聯國土面積廣闊,資源雄厚,

還不斷接受著英美等國家的大方援助

有數據顯示,在戰爭期間,英美等國共向蘇聯援助飛機18865架、坦克1.3萬輛,各種戰略資源和武器就更不用說了。

70年前,不可一世的納粹德國最終在寒冷的蘇聯吞下苦果。而在這之後,德國的足球隊從沒在世界盃小組賽被淘汰。

直到2018年,德國人重蹈覆轍,曾經橫掃世界的他們,先是在莫斯科圍攻未果,最終還是沒能在俄羅斯這片土地上取得勝利,早早地坐上了回家的飛機

這兩件事其實牛頭不對馬嘴,但是奇妙的錯位和巧合,還是幽了歷史一默。

參考資料:1.毛劍傑:《莫斯科戰役大逆轉之謎》,《書屋》,2013年第11期;2.金立揚《蘇德戰爭印象》,《深交所綜合研究所期刊》,2009年4月-6月;3.劉志明《蘇德戰爭初期蘇軍失利原因探討》,《學術爭鳴》,2006年第12期;4.趙亮《談莫斯科戰役的心理影響》,《內蒙古教育學院學報》,1993年12月。

視知TV


二戰德國攻打蘇聯最大的問題是當時希特勒在開戰初期輕敵了,在戰術上犯了錯。

1939年德國閃電戰攻打波蘭,並迅速拿下波蘭,當時蘇聯也出兵與德國共同瓜分波蘭,為自己贏得了一塊戰略緩衝區,蘇軍在此地駐守了重兵,這無疑是很高明的策略。德軍拿下波蘭後開始橫掃西歐,法國一個多月就投降了,英國也丟盔棄甲的逃回本土。這時候希特勒犯了第一個錯誤,那就是在對英國本土的轟炸中沒有盡全力,希特勒對與英國談和還有幻想,所以在轟炸英國時還是留了情面,剛開始都沒轟炸倫敦,也沒有把空軍主力全調上去,這就給了英國一個喘息的機會,等到希特勒看到與英國談和無望,開始全力進英國時,才發現晚了,因為美國已經開始在經濟軍事上支持英國,並派了飛行員暗中參戰,而蘇聯也在邊境佈署了重兵,準備先發制人,希特勒一看不好,只能先放過被炸的千瘡百孔的英國,把主力東調去打蘇聯。

對打蘇聯的戰略,希特勒的本意是起傾國之兵,閃電戰直取蘇聯,在當時德軍閃電戰天下無敵,各兵種配合默契,要說幾個月內打敗蘇聯也不是沒可能,可這時希特勒又犯了第二個錯誤,那就是兵分幾路進攻蘇聯,如果德軍戰前目標明確,就是集優勢兵力直取莫斯科,在當時蘇軍擋不住,可當時兵力分散了德軍幾乎同時進攻莫斯科期大林格勒,這樣一來德軍就顯得後備力量不足,儘管德軍在開戰初期取得巨大戰果,殲滅了幾百萬蘇軍,可蘇聯領土面積大,迴旋餘地也大,而且後備力量充足。可德軍在打到莫斯科城下時卻沒勁了,成了強弩之末,可希特勒卻強令攻城,疲憊之師哪還有戰鬥力,結果被蘇軍新調來的生力軍西伯利亞軍團擊敗。

在莫斯科久攻不下時,國際形勢發生了變化,那就是日本偷襲珍珠港,把美國拉了進來,美國參戰對當時的蘇聯英國士氣上是個極大的鼓舞,因為蘇聯可以放心的把在遠東防備日本的西伯利亞軍團調到莫斯科了,這時候系特勒又犯了第三個嚴重的錯誤,那就是沒有及時調查戰略,如果當時斯大林調不了西伯利亞軍團,德軍還有希望攻下莫斯科,可是日本偷襲珍珠港,也就是說日本不可能兩線作戰去打蘇聯遠東,這時希特勒應該調整佈署從莫斯科撤軍,應該後退一百里開始休整部隊,並補充兵員彈藥,這時候蘇軍也會利用時間休整並同時增兵,等到雙方都休整完後,期大林肯定會指揮蘇軍殺出莫斯科去收復失地,這樣一來蘇德兩軍就會在莫斯科城下打百萬人規模的會戰,經過休整補充的德軍在1942年肯定不會輸給蘇軍,因為當時德軍無論是裝備還是士氣都是巔峰期,如果蘇軍在會戰中慘敗,那莫斯科可能就會不戰而下。

對德國來說1942年是最關鍵的,如果1942年德國打不垮蘇聯,那德國就必敗無疑,因為德軍三板斧倫完沒勁了,而蘇聯地大物博,一旦緩過勁來,德軍一點機會都沒有。


天宇的文史情懷


最大的問題有兩個分別是開戰前和開戰後,

開戰前:希特勒猶豫不決且準備不足有嚴重低估了蘇聯的軍事實力和戰爭潛力。


希特勒一廂情願的以為蘇聯在冬季戰爭中的拙劣表現正是其戰鬥力低下的表現,誠然1941年的蘇芬戰爭中蘇聯50多萬人傷亡,百萬大軍被芬蘭幾萬人頂住不能前進一步,但這是地形不適合蘇軍大兵團作戰以及氣候嚴寒的緣故,並不能以此判斷蘇軍的真實戰鬥力。蘇軍稍加訓練和作戰積攢經驗就足夠與德軍抗衡。

蘇軍從1939年開始學習德軍的閃電戰,重點改進和發展了中型坦克(T34)和支援型戰術空軍,到1941年6月22號蘇德戰爭開打時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在德軍向東推進的過程中蘇軍之所以會一觸即潰是因為閃電戰的包圍戰術有效摧毀了蘇軍的指揮體系,但是頑強的紅軍依靠有利的陣地還是能夠抵擋住德軍攻勢的,斯大林格勒和莫斯科保衛戰就是有力證明。


開戰前的時機選擇也不正確這是最致命的,德軍1941年6月22號才發起巴巴羅薩計劃,這時候夏季已經過去一半了,溫暖的春天則被浪費在了巴爾幹戰役上,其實早在結束對法國作戰的1940年8月份希特勒就開始著手東站作戰,假如1941年年初能投入對蘇聯作戰的輪迴有更大的勝算,至少能在嚴冬到來之前拿下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

開戰後:在不必要的目標上浪費兵力造成嚴重的兵力不足,

希特勒一開始就制定了列寧格勒、莫斯科、基輔三個作戰目標,德軍190個師300萬主力部署在三個寬大的正面完成兵力分散,記得從威廉二世的史蒂芬計劃開始兵力有限的德軍都奉行兵力的絕對集中,德軍北方集團軍只有40萬人、中央集團軍有150萬人、南方集團軍80多萬人,很顯然在任何一個方向都不足以殲滅蘇軍主力部隊。

只有古德里安南下讓中央與南方兩個集團軍群聊個作戰採取的了基輔保衛戰殲滅70萬蘇軍的輝煌勝利,這也就片面的說明德軍應該集中兵力作戰。到了1942年的夏季攻勢希特勒又拒絕了參謀長哈爾德繼續進攻莫斯科的建議,分兵南下進攻兩個目標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這無疑又是進一步分散兵力,最終導致滅頂之災。一言以蔽之德軍開戰後最大的失誤就是分兵作戰。



兵器世界


二戰德國進攻蘇聯,前期是非常成功的,可以在世界戰爭史中佔有很重要的範例之一,這是蘇聯賦予德國人的。德國的閃電戰主要是中央突破,遇到阻擊不與計較,只顧前突,然後回過頭等兩翼包抄以後迅速包圍蘇軍,進而殲滅之。德軍進攻之快,蘇軍完全反應不過來,只能潰散,想重新集結根本就沒時間。然而,德軍低估了蘇聯戰爭動員效率,認為擊潰了蘇軍前線各集團軍,前方就很坦蕩,根本遇不上大的阻力,事實上也是如此。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蘇日互不侵犯條約簽訂,使蘇軍在遠東大部分主力部隊急速趕往西線戰場,並且穩住了西線戰場局勢,開始進入僵持階段,這是德國最害怕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準備快速結束東線戰場的計劃破滅了,由於戰線拉得太長,後方十分不穩固,造成前線戰略物資缺乏,又由於冬季過早來臨,老天救了蘇聯,讓蘇聯緩過勁來開始了反攻。德國進攻蘇聯的問題在於不能協調外交上的努力,德國最需要的是讓同盟國日本一定要牽制蘇軍,使蘇軍不能西顧;閃擊戰最大問題就是鞏固不了後方,造成後方出現很大的讓蘇聯利用的戰略空間;德軍兵力總數實在是佔領廣大土地力不能及;德軍沒有強大的預備役兵源,而且倉促發動戰爭,使德軍戰略物資始終跟不上。所以德國進攻蘇聯最大的問題就是過早發動這場戰爭,在沒有準備充分的情況盲目下達進攻具有極強戰略縱深的蘇聯的命令,這也是希特勒過分崇拜自己強大的武器裝備所致,沒有想到戰爭不是靠先進武器而定,而是多方位的。還是那句話:攻城略地是戰爭最愚蠢的行為!


juzijingyuan


最大的問題是忽略了蘇聯人民的意志

孫子兵法雲: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敵則能分之,少則能守之,不若則能避之"。

意思大概是:若我方兵力為敵方十倍左右,則可圍之.若我方為敵方兩倍,則可正面對敵.若兵力與對方一樣,則可分兵相對,以求犄角之勢,相互策應.若我方兵力少於敵方,則可守"爭地"

希特勒同志也讀《孫子兵法》而且似乎很有心得,當時的蘇軍和德軍兵力比差不多接近一比十,160萬德軍,16萬蘇軍。

只是這場戰沒有根據具體情況應對。當時進攻蘇聯時大家都知道很大一部分是由於天氣原因,德國的補給跟不上,士兵穿著單鞋持續北上進攻,造成大量的傷亡,但這是一場持久戰,打的就是持久,最終沒能笑到最後。

戰敗主要還是當時德國最大的問題是忽略了蘇聯人民的意志。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自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為止,整個戰役持續199天。

守衛斯大林格勒的蘇軍流傳的一句話:我們佔領了廚房,但客廳還在敵人手裡!

開頭白天蘇軍一間屋子一間屋裡的死守,德軍一間間爭奪,晚上蘇軍組織敢死隊搶回來。

返工後,雙方反過來,德軍守,蘇軍攻。這是斯大林格勒一間普通大樓裡的事。同時也是斯大林格勒所有大樓裡發生的事。

所有工廠裡的工人揹著槍在製造武器,十幾米外工廠守備部隊就在與敵人交火。坦克下了流水線就開打。

飢餓把整個列寧格勒逼瘋了,希特勒的“巴巴羅薩計劃”把這座城市圍困得像鐵桶一樣密不透風。

糧食供不應求,只能實行配給制。德軍企圖把守城軍民活活餓死。空前的大饑荒造成65萬人死亡。

列寧格勒城裡能吃的東西幾乎都被吃光了,人們除了躲避轟炸,還要到處捕捉鳥雀、老鼠,下河捕撈魚蝦,摘樹葉、剝樹皮、挖草根。

列寧格勒圍城,致敬那些寧可餓死也不吃種子的科學家,這不是糧食,而是良種,是科學家們的心血,打退德國人之後,我們要用這些種子,讓人民過上幸福的生活,這也是列寧格勒人民的希望啊!


歡否


距離。距離太遠了。

雖然我會說得比較籠統,但納粹希望奪取的主要目標包括:

白令海峽上的港口城市列寧格勒;

蘇聯首都莫斯科;

巴庫油田的入口斯大林格勒。

這三個地方不但距離德軍基地很遠,而且相互之間也遠得不行。德國國防軍已經習慣了速戰速決,但在歐洲東部的廣袤平原上,這一戰術根本無法實現。大家應該都聽說過“閃電戰”吧。問題是在蘇聯根本沒辦法快速移動。即使不考慮糟糕的路況,蘇聯龐大的國土面積本身就令人望而生畏。

德國納粹大概早已習慣希特勒專門為他們修的高速公路了吧。具體原因無人知曉。我們只知道一點,德軍賴以獲勝的戰術在蘇聯幾乎無法實施。

他們不僅要走很長的路,而且還必須在長途行軍之後立刻投入戰鬥。這可不是他們的作風。他們就像獵豹一樣,短距離作戰才能爆發出驚人的力量。他們根本沒料到會久攻不下,還以為能像巴黎一樣迅速攻佔莫斯科。

他們完全估摸錯了。

拿破崙在1812年得到的教訓就是,佔領了莫斯科不等於征服了蘇聯。蘇聯有太多緩衝地區了。就算希特勒攻下了全部三個目標,斯大林仍然有能力發起反擊並堅持到西方盟國成功登陸諾曼底。

換句話說,閃電戰不適合蘇聯。我甚至不確定是否存在一種好的戰術可以從西方進攻打敗整個俄羅斯。面積太大就是德國在進攻蘇聯時遇到的最大問題。


齜牙小豬豬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最大問題還是不自量力。

在蘇德戰爭爆發前,希特勒和他的將軍們已經仔細研究了拿破崙失敗的教訓。希特勒反覆指出,拿破崙的教訓是沒有重視消滅俄國人的有生力量,而光顧佔領城市。最終法軍在持久戰中因為後勤不濟,最終被拖垮。

希特勒認為,從本質上來說拿破崙輕敵了,所以才戰敗。

這個分析沒錯,但希特勒自己也和拿破崙一樣。

希特勒對於蘇軍的評價很低,尤其蘇芬戰爭中蘇軍表現極為拙劣。對付一個彈丸小國芬蘭,蘇軍竟然損失了高達70萬部隊,而芬蘭陸軍總數只有12.5萬人。芬蘭老兵經常誇口說一名芬蘭士兵倒下去,要換取10名前蘇聯士兵的生命。

希特勒認為德軍比芬蘭人要精銳的太多,而且又有幾百萬規模,那麼打垮蘇軍自然是不費力的。

同時,希特勒認為大清洗導致蘇軍軍官幾乎一掃而光,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而且,希特勒認為目前蘇聯和英美對立,暫時不可能結盟,這也是一個有利時機。如果蘇聯英美法結盟,綜合國力和軍力就是德意日聯盟的4倍以上,德軍必敗無疑。

所以,希特勒倉促發動了蘇德戰爭。

開始確實非常輝煌,僅僅基輔會戰就殲滅了蘇軍70多萬人。

但希特勒仍然是輕敵了,他忽視了蘇聯遼闊的領土面積和不亞於德國的軍工能力。

最終就是戰爭陷入持久戰,拉鋸戰。

這樣一來,德軍就必敗無疑,認為蘇聯很快會和英美法結盟。單單美國的工業實力就是德軍的3倍,德軍哪裡能夠勝利?

需要說明的是,德國的豬隊友也是坑了他一把。

如果日軍出動100多萬大軍,從東線攻擊蘇聯,至少可以牽制蘇軍上百萬部隊,這樣德軍就可能會佔領莫斯科,打到西伯利亞。這樣雖然不能結束戰爭,但至少會讓蘇聯更困難。

但日本人只顧自己,認為攻擊蘇聯對日本沒有好處,就算得到西伯利亞也需要15年以上才能開發,斷然拒絕了。

於是,德軍的失敗也就是必然了。


薩沙


最大的問題就是,戰略上出現了問題。

德國在進攻前蘇聯的路上犯了很多的錯誤。當然,這些錯誤的話,很多都是一些很細小的錯誤,比如說進攻時間上的選擇,還有攻擊莫斯科的時候,過於牽強的進攻要求和對天氣情況的不掌握。還有就是斯大林格勒的臨陣換帥。但是在我看來,他最大的問題就是戰略上的問題。

當時的納粹德國已經攻下了波蘭攻下了法國大半個歐洲都陷入了他的鐵蹄之下。在這個時候洗頭勒伯在希特勒面前的是兩鍋粥,一鍋是英吉利還有一鍋就是前蘇聯。在此時的希特勒看來他希望有一個大的戰果。或者說,他在確定美國為參展戰前,得必須得拿下一片能夠讓為它安全的地方,從而避免了兩線作戰。而此時他得到了一個消息,那就是丘吉爾去了美國,在風雨飄搖之際的大不列顛?丘吉爾,在這個時候選擇放棄駐守在不列顛去美國求救,希特勒本人雖然對於丘吉爾的看法,不如斯大林來的重視,但是他極其重視美國的態度,因此,綜合各種各樣的原因,以及各種各樣的事情,他選擇放棄進攻大不列顛。轉而向東進攻前蘇聯但事實證明,正是因為大不列顛的倖存使得美國與英國藉助這塊跳板,不僅給前蘇聯提供了大量的戰略物資,而且還發動了戰略空襲,此消彼長之間對東線的戰爭天平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

第二,那就是墨索里尼這個人。對於希特勒的影響墨索里尼在看到希特勒的,因為希特勒本人是墨索里尼的學生。在看到希特勒率軍攻下了法國以後,他本人信心也是暴漲,你看法西斯這麼有前途。因此,他選擇進攻希臘,但是事實證明就是這一步臭棋,使得。納粹德國部的分出一部分的兵力和優秀的裝備。尤其是他的501重裝甲營,直接投入到北非戰場。正是因為這一部分的分,並使得希特勒前期對於前蘇聯的攻勢壓力就變輕了一點兒,大家要知道莫斯科的那場寒潮就在希特勒的軍隊快攻下,莫斯科的前幾天才姍姍來遲。

第三,另一條戰略上的失誤,那就是在莫斯科進攻的時間上的選擇。本來按照古德里安的閃電戰計劃的話來說就是擒賊先擒王,先把莫斯科拿下之後,然後再轉頭去攻佔基輔等一系列重要的戰略地點,但是。事實證明希特勒還是被國土這一個執念。給衝昏了頭腦。基輔戰役打的很漂亮,俘獲了前蘇聯紅軍60萬人。但是,正是因為有了這麼一場大的戰役的展開,使得整個前蘇聯的進攻時間。總攻時間延後了一個月左右。而俘虜的60萬人知道為什麼有這麼多嗎?因為這一批蘇聯紅軍早就已經失去了抵抗的決心,他們甚至都不敢走出自己的城池去進攻納粹德國的軍隊。

第四,就不得不說到斯大林格勒戰役。這場戰役一開始的時候,德國的最高的軍隊領導層是不同意打這場戰鬥的。但是希特勒對於斯大林格勒這個名字尤為敏感。因此他命令鮑盧斯,這個沒有經歷過真正戰爭洗禮的參謀長去指揮上百萬的軍隊去作戰。最後,即便是這個統帥已經給他希特勒做了報告說這個東西不能再打了,他還是堅持要把斯大林格勒拿下來,因為他是斯大林。

戰略上的失誤,使得德國法西斯在前蘇聯的進攻裡面失去了真正能夠勝利的機會也失去了,能夠一擊制勝的時機是的,最後德國陷入兩線作戰的戰爭泥潭裡面,無法自拔。戰略上的失誤,這是對於一支擁有著龐大軍隊的國家來說,是真正致命的。


漩渦鳴人yy


很多朋友認為蘇德戰爭德國的失敗是因為其統帥部的戰略失策,比如當初沒有直取莫斯科反而去攻打基輔,贏得了戰術勝利喪失了戰略勝利。此種觀點筆者實在覺得過於片面,現在從政治和經濟方面做一簡單剖析。

須知,戰爭是流血的政治,經濟又是戰爭的基礎。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德國繼吞併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後繼續向東攻擊波蘭。東面的蘇聯因為謀求反法西斯統一戰線不成,又惹上禍水東引,為了贏得備戰時間只得與法西斯媾和,同時開始拓展戰略空間,在東歐開始全面擴張。

至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前夕,納粹德國佔領、統治下的土地面積達到247.6萬平方公里,人口2.05億,其中20—39歲男性人口為1550萬,另有聽命於德國的歐洲各盟國80萬平方公里土地和7800萬人口。而蘇聯及其控制區人口只有1.93億,20—39歲男性人口雖然有3150萬,是德國兩倍,但是本土的俄羅斯人只有1500萬。在人口方面,雙方持平。

在資源方面,德國的煤鋼產量是蘇聯的2—3倍,只有石油產量是的1/3少,但是由於技術差異,德國的石油品質要高於蘇聯。再加上儲量並非匱乏狀態,完全可以滿足閃電戰的要求。

綜上所述,在蘇德戰爭爆發前,德國人並不像後人們說的資源匱乏。然而問題卻還是出在資源上,即未能合理有效的利用資源!這就暴露出來納粹德國在組織管理機構上的弱點,正是由於這個弱點長期得不到解決最終將納粹德國送進墳墓!

眾所周知,以希特勒為首的納粹黨是利用國內經濟危機造成的全民不滿上臺成為德國的執政黨。上臺後,納粹黨雖然瘋狂擴充軍備,但是重點卻是發展國民經濟和改善人民生活。納粹黨通過執行強制規劃經濟、中止支付對外戰爭賠款以及沒收猶太人的資產等一系列措施,德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在短短几年內得到大幅度提升。雖然在法西斯制度下失去了言論自由,但是一片片此起彼伏“嗨,希特勒”的歡呼聲中,人們過著有包月工資和擁有家庭轎車、摩托車的優裕生活。不僅在當時,即便在戰事最緊張的斯大林格勒戰役期間,德國國內依然是歌舞昇平,柏林等大城市居然還在大興土木!

這就說明德國並沒有在全國進行深入的戰爭總動員,這不是納粹黨的能力不夠,更不是發善心。而是法西斯侵略者的本性所致!納粹黨執政的基礎是不斷的給予德國人民以實際利益而不是靠空口演說,同時為了刺激軍民的狂熱情緒。因此,納粹德軍每佔領一個國家和地區,馬上對該國進行瘋狂掠奪以滿足國內需求,而許多德國軍民就能保持參加侵略戰爭的積極性。同時納粹黨吸取一戰時期德國因國內民眾因生活困苦而發生暴動導致德國戰敗的教訓,即便到了戰爭後期德國形勢惡化的時候,依然不敢降低國內消費品供應。即便在1943年德國開始實行全國總動員時,前提依然是“不得削減民用消費品生產”。以至於在1945年,蘇軍兵臨柏林時,居然還能在柏林郊區看到正在營業的酒吧和歌廳。這與蘇聯軍民忍飢挨餓受凍900天拼死保衛列寧格勒形成鮮明對比!!

作為國民經濟基礎的農業在法西斯主義統治下發展的如此畸形,那麼作為國民經濟主導的工業,自然也好不到哪裡去。納粹黨的經濟基礎是企業家,企業家們考慮的則是利潤,而支撐戰爭的則是不盈利的軍工業。因此,軍工業不可能被放在工業發展的首位。戰爭爆發後直到斯大林格勒戰役結束時,軍工產值僅有整個工業7%左右,而企業還和平時一樣進行8小時工作制!而蘇聯從戰爭一開始就進行了有效的全國總動員,經濟發展迅速納入戰時軌道。為了彌補戰爭造成的男性勞動力不足,蘇聯動員2000萬婦女甚至青少年從事軍工和各方面生產。而且人們在愛國主義精神的激勵下,忍受最低生活保障都不能完全滿足的困難全力工作,在資源大量損失和原材料減產的情況下使軍工品產量大大超過戰前。這和納粹黨鼓吹的“女人的地位只是在教堂裡、廚房中和床鋪上”又形成了鮮明對比!!

因此,納粹德國最大的問題依然是靠非正義的掠奪性戰爭維持國內高水平生活和狂熱的戰爭意志,從而極大的限制了戰爭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