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不过是投机取巧而已

《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是个智慧通天的人物,他神机妙算,无所不能,赤壁之战,周瑜说东吴军队箭枝不足,诸葛亮仅仅带了20条草船过江,就借回了10万枝箭。看东吴没法放火,他把头发一披,就借了三天三夜大风,烧得曹操焦头烂额。刘备被东吴穷追,他在江边摆了一堆石头就让陆逊找不着北,更为离奇的是:他带了2500人和一座空城就吓退了司马懿10万兵。

有人说借东风和空城计都不是史实,我们这里就不谈正史了,因为三国演义里的很多仗,在正史上都不是诸葛亮打的,我们谈谈《三国演义》的诸葛亮,因为草船借箭,空城记之类的情节太激动人心了,凸显了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智慧,这种智慧直到今天还为很多人景仰和崇拜。但是你读完《三国演义》,会发现诸葛亮用兵其实有一个特点,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诸葛丞相用兵,从头到尾都很少和对手正面硬拼过军队的实力,总是借助天气地形或者其他客观优势条件来达成目标,他总是以妙计取胜,至始至终都是用诡计,离开了用计就没法用兵了,这在古今中外的战争史中是少有的。很多国人对此总是津津乐道,大家很认同这种带兵的方式。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不过是投机取巧而已

对这种行为的推崇其实是我们部分人思维里的一个弊病,我们总想着以小博大,投机取巧,四两拨千斤,这些恰恰都是赌博心态,不应该是一个正常的军事家该有的思维。诸葛亮所谓的"神机妙算"不过是固步自封和投机取巧而已。

我们看看《三国演义》里的情节,东吴都督周瑜让诸葛亮去生产箭,他想了一个草船借箭的方法,在现实世界中这方法其实是个很难成功的小概率事件,而偏偏又是我们大部分国人所崇拜的,为什么呢?因为成本低啊,这样做成本很低,回报很高,如果在真实战场上,诸葛亮真的去这么做,那事情的结局很可能就是被烧死,或者被活捉。如果曹军放火箭怎么办,孔明先生有预案吗?那岂不是连人带船一起烧干净了吗。假设天亮了,曹军发现中计了,出水寨来追怎么办,诸葛亮船的顺风,曹军不同样吗,你的船上挂满了箭,又沉又慢,曹军不是轻易就能追上吗,到时候不光箭没了,连你这几十条船也归人家了。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不过是投机取巧而已

再看看三国后期,北伐曹魏的战争里,诸葛亮用兵非常保守,绝对不会冒险出奇兵,为什么会这样呢?从他的军事历程就不难发现原因,诸葛亮是个很喜欢用计谋算计对手的人,一个整天算计别人的人,最怕的就是别人也来算计自己。只要有了出奇兵的想法,心里马上就会冒出别人也会用同样计策来打击自己,有了这想法后,人就会不断地自己吓自己,再没有勇气去冒险了。心态决定了思想和行为,为了以策万全,所以绝不用险。

诸葛亮第6次出祁山,刚开始军事上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用计夺取了司马懿的渭南大寨,重创魏军,连司马懿父子都差点丧命。如果这时候诸葛亮乘胜追击,直接打一场攻坚战,直捣魏军营寨,对司马懿是非常不利的,战争的结果很可能改写。

郭淮入告曰:“近日孔明引兵巡哨,必将择地安营。”懿曰:“孔明若出武功,依山而东,我等皆危矣;若出渭南,西止五丈原,方无事也。”令人探之,回报果屯五丈原。司马懿以手加额曰:“大魏皇帝之洪福也!”遂令诸将:“坚守勿出,彼久必自变。”—《三国演义》第一百三回 上方谷司马受困 五丈原诸葛禳星

看出来了吧,连对手都说,孔明如果出武功,沿着山路继续进攻,魏军就彻底输了;如果向西到五丈原观望,我们就没事了。结果呢,诸葛亮果然选择了到五丈原扎营观望,丝毫没有和魏军决一死战的雄心,他还陶醉在过去的经验之中,看不到眼前可以进行决战并且取胜的客观事实。他依然想着用围点打援的老套路,把司马懿骗出来,用诡计打掉他一部分人,这种固步自封和投机取巧的模式已经令他在军事思想上无法进步了,他最终错失了决战的机会,饮恨病死在五丈原。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不过是投机取巧而已

由此可见,神机妙算的诸葛武侯的军事思想并不值得推崇,他走得也并不是正路,那三国里诸葛亮该走的正路是什么呢?很简单,富国强兵,增强国力人口,巩固阶段性成果,积小胜为大胜。蜀国地盘弱小,那就扩大根据地,人口不足,就想法休养生息,扩大人口,加强生产力。后期东晋统一三国靠得也不是投机取巧,而是实打实的国力。以小博大,四两拨千斤的赌博心态万万不可有,现在很多人因为追求理财的高回报率连本金都赔了进去就是这种心态造成的恶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